一种浇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31817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7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浇铸装置,包括炉体、模具和运送车,其中,所述炉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运送车的顶端。使用时,当炉体中的溶液准备浇入模具时,将运送车移动到炉体的底部,让模具的开口与导管的出口对接,然后开启阀门,溶液从炉体底部的通孔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沿导管进入位于运送车顶端的模具中,浇铸时间得到了缩短,并且防止溶液飞溅伤人的情况出现,并且,由于有阀门的调节,很方便对溶液的流量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溶液溢出造成损失,当溶液冷却成型后即可打开模具取出成品,整个过程更加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浇铸装置,包括炉体、模具和运送车,其中,所述炉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运送车的顶端。使用时,当炉体中的溶液准备浇入模具时,将运送车移动到炉体的底部,让模具的开口与导管的出口对接,然后开启阀门,溶液从炉体底部的通孔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沿导管进入位于运送车顶端的模具中,浇铸时间得到了缩短,并且防止溶液飞溅伤人的情况出现,并且,由于有阀门的调节,很方便对溶液的流量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溶液溢出造成损失,当溶液冷却成型后即可打开模具取出成品,整个过程更加有效率。【专利说明】一种浇铸装置
本技术涉及浇铸
,尤其涉及一种浇铸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极板厂铅银浇铸采用的是电炉直接倾倒,铅银熔料从电炉上部开口倒出,流入浇铸模的方式,得到铅银合金,现有方法浇铸由于采用直接倾倒电炉,让熔液从上部倒出,倒入模具,因模具开口较小,每浇铸一次需要量不大,而且电炉较高,很容易造成熔液飞溅伤人和损失,每次浇铸时间消耗较多,效率不是很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浇铸装置,以提高工作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浇铸装置,以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浇铸装置,包括炉体、模具和运送车,其中,所述炉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运送车的顶端。 优选的,上述的浇铸装置还包括供所述运送车前后行走的第一导轨。 优选的,上述运送车的顶端设置有供所述模具左右移动的第二导轨,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 优选的,上述运送车的后端与所述模具的后端铰接,所述运送车的前端设置有铰接的活动支模架。 优选的,上述运送车的一侧竖立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铰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顶端位于所述模具的上方,所述横杆的顶端设置有吊模装置。 优选的,上述横杆的末端设置有配重块。 优选的,上述运送车与所述模具之间还设置有垫木。 优选的,上述阀门为电子阀门。 本技术提供的浇铸装置,包括炉体、模具和运送车,其中,所述炉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运送车的顶端。使用时,当炉体中的溶液准备浇入模具时,将运送车移动到炉体的底部,让模具的开口与导管的出口对接,然后开启阀门,溶液从炉体底部的通孔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沿导管进入位于运送车顶端的模具中,浇铸时间得到了缩短,并且防止溶液飞溅伤人的情况出现,并且,由于有阀门的调节,很方便对溶液的流量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溶液溢出造成损失,当溶液冷却成型后即可打开模具取出成品,整个过程更加有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浇铸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浇铸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上图1和图2中: 模具1、第一导轨2、铰接装置3、活动支模架4、垫木5、配重块6、支杆7、第二导轨 8、吊模装置9、横杆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浇铸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浇铸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浇铸装置,包括炉体、模具I和运送车,其中,炉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处设置有导管,导管上设置有阀门,模具I设置在运送车的顶端。使用时,当炉体中的溶液准备浇入模具I时,将运送车移动到炉体的底部,让模具I的开口与导管的出口对接,然后开启阀门,溶液从炉体底部的通孔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沿导管进入位于运送车顶端的模具I中,浇铸时间得到了缩短,并且防止溶液飞溅伤人的情况出现,并且,由于有阀门的调节,很方便对溶液的流量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溶液溢出造成损失,当溶液冷却成型后即可打开模具取出成品,整个过程更加有效率。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上述的浇铸装置还包括供运送车前后行走的第一导轨2,运送车在运行的时候更加平稳,比较安全。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运送车的顶端设置有供模具I左右移动的第二导轨8,模具I设置在第二导轨8上,那么模具I在移动的时候更加平稳,比较安全,并且,通过运送车的前后移动与模具I的左右移动的配合,能够实现模具I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的移动,方便找准炉体底部的导管的位置。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运送车的后端与模具I的后端铰接,通过铰接装置3连接,运送车的前端设置有铰接的活动支模架4,通过活动支模架4对模具I的一端起到支撑作用,方便模具I的倾斜设置,这样溶液更容易流入并充满整个模具1,浇铸效果更好。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运送车的一侧竖立有支杆7,支杆7的顶端铰接有横杆10,横杆10的顶端位于模具I的上方,横杆10的顶端设置有吊模装置9,用力压下横杆10的末端,通过吊模装置9将模具I打开,能够方便模具I的打开以及成品的取出。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横杆10的末端设置有配重块6,配重块6能够抵消掉模具I的一部分的重量,那么模具I的打开会更加方便。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运送车与模具I之间还设置有垫木5,使得模具I自身更加稳定。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阀门为电子阀门,这样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更加的方便。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模具和运送车,其中,所述炉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运送车的顶端;所述运送车的后端与所述模具的后端铰接,所述运送车的前端设置有铰接的活动支模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所述运送车前后行走的第一导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车的顶端设置有供所述模具左右移动的第二导轨,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车的一侧竖立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铰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顶端位于所述模具的上方,所述横杆的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浇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模具和运送车,其中,所述炉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运送车的顶端;所述运送车的后端与所述模具的后端铰接,所述运送车的前端设置有铰接的活动支模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爱文龚仕勇邓斌叶新庸代志刚吴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花垣县太丰冶炼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