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骆梦莹专利>正文

铁路工程车辆轮对替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27961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7 12:11
提供一种铁路工程车辆轮对替行装置,具有走行轮总成、支轮轴和夹板,所述支轮轴的中部结构的形状与铁路工程车车轮轮缘形状相吻合,支轮轴两端的轴颈分别穿过夹板上的定位孔用双螺母锁紧且使其中部结状置于两夹板中间位置抵紧车轮轮缘,所述夹板为扁长形且其两侧均制有梯形卡口,所述走行轮总成与梯形卡口适配且位于支轮轴两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支轮轴将两个夹板相连,用两夹板夹住工程车车轮并使支轮轴的中部结构抵紧工程车车轮轮缘使事故车轮抬离轨面,用走行轮总成替代事故车轮坐在钢轨上,起动车辆低速将事故车拖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铁路工程车辆轮对替行装置,具有走行轮总成、支轮轴和夹板,所述支轮轴的中部结构的形状与铁路工程车车轮轮缘形状相吻合,支轮轴两端的轴颈分别穿过夹板上的定位孔用双螺母锁紧且使其中部结状置于两夹板中间位置抵紧车轮轮缘,所述夹板为扁长形且其两侧均制有梯形卡口,所述走行轮总成与梯形卡口适配且位于支轮轴两外侧。本技术采用支轮轴将两个夹板相连,用两夹板夹住工程车车轮并使支轮轴的中部结构抵紧工程车车轮轮缘使事故车轮抬离轨面,用走行轮总成替代事故车轮坐在钢轨上,起动车辆低速将事故车拖走。【专利说明】铁路工程车辆轮对替行装置
本技术属铁路车辆运输
,具体涉及一种用在铁路车辆发生燃轴事故时,将事故轮对抬起,车辆可以低速运行被转移到安全地方的轮对替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种铁路工程车辆运行在铁路线上,在事故发生时,为避免扩大损失需要将车辆快速移开。热轴是铁道车辆在运行中常见的故障,车辆热轴故障如不及时检查发现,妥当处理,将致使车辆因燃轴而切轴,进而导致列车脱轨、颠覆等重大事故,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在铁道线上,到处都有热轴监控设备,在发现热轴后,列检人员会进行排查,对于轴温持续上升和确认是故障热轴的必须扣车修理,对严重的必须从列车中甩出,进行修理。但如何将工程车安全的站厂转移,是技术人员一直研究的课题。另外,在铁路工程车辆施工作业中,当遇到燃轴事故时,为不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输,必须将工程车辆以低速强行拖走,这样会造成车轮严重擦伤,最为可怕的是在拖行过程中,有可能会造成钢轨的损伤,影响行车安全,进而给铁路运输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制作一种能够在现场组装,将故障轮对抬起,并替代轮对走行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铁路工程车辆轮对替行装置,用支轮轴将两个夹板相连,用两夹板夹住工程车车轮并使支轮轴的中部结构抵紧工程车车轮轮缘使事故车轮抬离轨面,用走行轮总成替代事故车轮坐在钢轨上,起动车辆低速将事故车拖走。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铁路工程车辆轮对替行装置,具有走行轮总成、支轮轴和夹板,所述支轮轴的中部结构的形状与铁路工程车车轮轮缘形状相吻合,支轮轴两端的轴颈分别穿过夹板上的定位孔用双螺母锁紧且使其中部结状置于两夹板中间位置抵紧车轮轮缘,所述夹板为扁长形且其两侧均制有梯形卡口,所述走行轮总成与梯形卡口适配且位于支轮轴两外侧。 其中,所述支轮轴总成包括轴和小轮,所述小轮两端均用推力轴承支撑在轴上,所述推力轴承的内圈端面依次用套装在轴上的挡圈、过渡挡圈、垫圈抵紧并用螺母和开口销锁紧,推力轴承的外圈用压盖压紧,其中,所述过渡挡圈上设有支撑座且支撑座上制有与梯形卡口适配的限位槽,其中,所述小轮的踏面形状满足在钢轨上运行的车辆车轮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外形呈梯形结构,其中部制有与轴适配的圆孔,所述限位槽制于梯形小口端的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板两侧均制有多个梯形卡口,所述多个梯形卡口分别与多个走行轮总成上的限位槽适配。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快速替代故障轮对使车辆顺利转移,避免车轮擦伤和线路轨面的擦伤,解决了铁路工程车在出现故障时不能安全快速转移的难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走行轮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在车轮为新轮时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在车轮为全磨耗时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在大轴重时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7描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 铁路工程车辆轮对替行装置,具有走行轮总成1、支轮轴2和夹板3,所述支轮轴2的中部结构19的形状与铁路工程车车轮23轮缘形状相吻合,支轮轴2两端的轴颈18分别穿过夹板3上的定位孔17用双螺母16锁紧且使其中部结构19置于两夹板13中间位置抵紧车轮23轮缘,所述夹板3为扁长形且其两侧均制有梯形卡口 20,所述走行轮总成I与梯形卡口 20适配且位于支轮轴2两外侧。 上述支轮轴总成I包括轴6和小轮5,所述小轮5两端均用推力轴承4支撑在轴6上,所述推力轴承4的内圈端面用依次套装在轴6上的挡圈7、过渡挡圈8、垫圈9抵紧并用螺母10和开口销11锁紧,推力轴承4的外圈用压盖13压住并用螺钉14紧固,其中,所述过渡挡圈8上设有支撑座12且支撑座12上制有与梯形卡口 20适配的限位槽21,其中,所述小轮5的踏面形状满足在钢轨上运行的车辆车轮23要求。其中,所述支撑座12外形呈梯形结构,其中部制有与轴6适配的圆孔22,所述限位槽21制于梯形小口端的端面上。 使用时,用车辆起复装置将铁路工程车的车轮23抬起,将组装好的夹板3抬起,从车轮23两侧将走行轮总成I推入,使得夹板3上的梯形卡口 20刚好卡在支撑座12上的限位槽21内。安装完成后,走行轮总成I上的小轮5替代车轮23坐在钢轨上,支轮轴2将事故车轮23抬离轨面,启动车辆,可以低速在钢轨上运行。 图5和图6中,标号24为车辆踏面,标号25为轨道,图5所示为车轮23为全新轮(踏面直径840mm)时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所示为车轮23在全磨耗状态下(踏面直径760mm)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所示,为在较大轴重的车辆上实施时,可以增加走行轮总成I和支轮轴2的数量;此时在夹板3两侧均制有多个梯形卡口 20,多个梯形卡口 20分别与多个走行轮总成I上的限位槽21适配。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故凡以本技术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铁路工程车辆轮对替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走行轮总成(I)、支轮轴(2)和夹板(3),所述支轮轴(2)的中部结构(19)的形状与铁路工程车车轮(23)轮缘形状相吻合,支轮轴(2)两端的轴颈(18)分别穿过夹板(3)上的定位孔(17)用双螺母(16)锁紧且使其中部结构(19)置于两夹板(13)中间位置抵紧车轮(23)轮缘,所述夹板(3)为扁长形且其两侧均制有梯形卡口(20),所述走行轮总成(I)与梯形卡口(20)适配且位于支轮轴(2)两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工程车辆轮对替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轮轴总成(I)包括轴(6)和小轮(5),所述小轮(5)两端均用推力轴承(4)支撑在轴(6)上,所述推力轴承(4)的内圈端面用依次套装在轴(6)上的挡圈(7)、过渡挡圈(8)、垫圈(9)抵紧并用螺母(10)和开口销(11)锁紧,推力轴承(4)的外圈用压盖(13)压紧,其中,所述过渡挡圈(8)上设有支撑座(12)且支撑座(12)上制有与梯形卡口(20)适配的限位槽(21),其中,所述小轮(5)的踏面形状满足在钢轨上运行的车辆车轮(23)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工程车辆轮对替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2)外形呈梯形结构,其中部制有与轴(6)适配的圆孔(22),所述限位槽(21)制于梯形小口端的端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铁路工程车辆轮对替行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铁路工程车辆轮对替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走行轮总成(1)、支轮轴(2)和夹板(3),所述支轮轴(2)的中部结构(19)的形状与铁路工程车车轮(23)轮缘形状相吻合,支轮轴(2)两端的轴颈(18)分别穿过夹板(3)上的定位孔(17)用双螺母(16)锁紧且使其中部结构(19)置于两夹板(13)中间位置抵紧车轮(23)轮缘,所述夹板(3)为扁长形且其两侧均制有梯形卡口(20),所述走行轮总成(1)与梯形卡口(20)适配且位于支轮轴(2)两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梦莹
申请(专利权)人:骆梦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