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2741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源包括光源、导光板、光学膜层、背板和胶框,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层设置于背板上,胶框用于将导光板固定,导光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斜角,第一斜角形成于导光板上相邻的两个侧面的相接处;胶框上与第一斜角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一斜角相对应的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上具有朝向第一斜角的表面的斜面,且斜面与第一斜角的表面在与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小于在该方向上,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胶框之间的距离。上述背光源可以减小导光板和光学膜层之间的相对运动,将导光板和光学膜层更稳定地固定,从而防止其二者因摩擦而产生划伤,或者减小该划伤,进而保证背光源的背光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源包括光源、导光板、光学膜层、背板和胶框,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层设置于背板上,胶框用于将导光板固定,导光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斜角,第一斜角形成于导光板上相邻的两个侧面的相接处;胶框上与第一斜角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一斜角相对应的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上具有朝向第一斜角的表面的斜面,且斜面与第一斜角的表面在与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小于在该方向上,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胶框之间的距离。上述背光源可以减小导光板和光学膜层之间的相对运动,将导光板和光学膜层更稳定地固定,从而防止其二者因摩擦而产生划伤,或者减小该划伤,进而保证背光源的背光均匀性。【专利说明】 —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背光源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组成部分,其用于向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提供光线,以使显示面板可以显示画面。 图1为现有的背光源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背光源I包括光源2、导光板3、光学膜层4、背板5和胶框6。其中,光源2和导光板3设置在背板5上,且光源2位于导光板3的一侧,用于向导光板3发出光线,使导光板3成为一个面光源。光学膜层4包括设置在导光板3下方的反射层7和设置在导光板3上方的扩散板8。胶框6设置在导光板3和背板5之间,用于固定导光板3 ;并且,胶框6和导光板3之间设置有间隙,以使导光板3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产生膨胀时可以不受阻碍,进而避免导光板3产生变形。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导光板3的上下两个侧面与胶框6之间的间隙LI,以及导光板3的左右两个侧面与胶框6之间的间隙L2均为0.4mm。 在上述背光源I中,由于导光板3和胶框6之间存在间隙,在导光板3未膨胀时,导光板3可以在胶框6内侧沿任意方向运动,且其运动量为导光板3上位于其运动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与胶框6在该运动方向上的间隙之和;以左右方向为例,导光板3的运动量为其左右两侧与胶框6之间的间隙之和,即0.8mm ;在实际应用中,该运动量偏大,这样使导光板3和反射层7、扩散板8之间容易产生相对运动及摩擦,从而容易导致导光板3、反射层7和扩散板8被划伤,进而影响背光源的光学画面品质;并且,导光板3较大的运动量,还会对背光源的亮度均一性产生较大影响。 此外,由于导光板3的运动量较大,胶框6的朝向导光板3的内侧还需设置向导光板3方向凸出的弹性挡片,以便在导光板3向胶框6运动时,缓冲导光板3和胶框6之间的冲击;这样使背光源I的结构较为复杂。并且,由于导光板3的运动量较大,在导光板3与弹性挡片碰撞时,其冲击力较大,在一定情况下,弹性挡片容易被该冲击力折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其可以减小导光板的活动量,从而减小导光板和光学膜层之间的摩擦,避免导光板和光学膜层因摩擦而被划伤,或者减小该划伤,保证背光源的光学画面品质。 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而提供一种背光源,包括光源、导光板、光学膜层、背板和胶框,所述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层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胶框用于将所述导光板固定,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斜角,所述第一斜角形成于所述导光板上相邻的两个侧面的相接处;所述胶框上与所述第一斜角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角相对应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斜角的表面的斜面,且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斜角的表面在与所述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小于在该方向上,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胶框之间的距离。 其中,在与上述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胶框之间的距离为0.4?0.6mm。 其中,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光源相对的一个侧面与相邻侧面的相接处形成有所述第一斜角。 其中,形成于所述导光板的与所述光源相对的一个侧面与相邻侧面的相接处的所述第一斜角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 其中,所述光学膜层和背板的与所述第一斜角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斜角相对应的第二斜角。 其中,所述第一斜角包括第三斜角,且所述第三斜角的表面和与该第三斜角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斜面在与所述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不大于第一预设值。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为0.2mm。 其中,所述第一斜角包括第四斜角,且所述第四斜角的表面和与该第四斜角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斜面在所述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为不小于第二预设值。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为0.2mm。 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源,所述背光源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背光源。 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源,其第一斜角形成于导光板上相邻的两个侧面的相接处,且在与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该第一斜角的表面与第一限位件上的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导光板的侧面与胶框之间的距离,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与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导光板的活动量减小,从而可以减小导光板和光学膜层之间的摩擦,避免导光板和光学膜层因摩擦而被划伤,或者减小该划伤,保证背光源的光学画面品质;同时,导光板的活动量减小,使其更加稳定,从而可以使背光源的亮度均一性更稳定。 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其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背光源,可以减小导光板和光学膜层之间的相对运动,防止其二者因摩擦而产生划伤,或者减小该划伤,从而可以保证背光源的光学画面品质和亮度均一性,进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背光源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背光源的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背光源的沿B-B的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背光源的沿C-C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背光源的沿D-D的剖视图;以及 图7为图4所示背光源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背光源;2:光源;3:导光板;4:光学膜层;5:背板;6:胶框-J:反射层;8:扩散板; 10:背光源;11:光源;12:导光板;13:光学膜层;14:背板;15:胶框;120:第一斜角;150第一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请参看图4、图5和图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背光源的沿C-C的剖视图;图6为图4所示背光源的沿D-D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源10包括光源11、导光板12、光学膜层13、背板14和胶框15。其中,光源 11、导光板12和光学膜层13设置于背板14上,胶框15用于将导光板12固定;导光板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斜角120,该第一斜角120形成于导光板12上相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包括光源、导光板、光学膜层、背板和胶框,所述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层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胶框用于将所述导光板固定于所述背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斜角,所述第一斜角形成于所述导光板上相邻的两个侧面的相接处;所述胶框上与所述第一斜角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角相对应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斜角的表面的斜面,且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斜角的表面在与所述导光板的任一侧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小于在该方向上,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胶框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静金雄王飞孙彦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