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2554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收集输送装置,配合冷却液箱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单元;以及收集单元,该收集单元位于输送单元底端的上方,其中,输送单元具有:传送带;输送挡板部,包括位于传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收集单元具有:接收部,该接收部连接在输送挡板部上方且上下两端开口,接收部内置向右下方倾斜的第四挡板,第四挡板的一端与接收部的左侧壁连接,另一端与与接收部右侧壁之间留有间距,活动挡板部,包括横向连接在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之间的第五挡板,以及活动挡板,活动挡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五挡板下方,另一端搭在传动带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收集输送装置能够防止零件掉至传送带外,从而提高输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收集输送装置,配合冷却液箱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单元;以及收集单元,该收集单元位于输送单元底端的上方,其中,输送单元具有:传送带;输送挡板部,包括位于传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收集单元具有:接收部,该接收部连接在输送挡板部上方且上下两端开口,接收部内置向右下方倾斜的第四挡板,第四挡板的一端与接收部的左侧壁连接,另一端与与接收部右侧壁之间留有间距,活动挡板部,包括横向连接在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之间的第五挡板,以及活动挡板,活动挡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五挡板下方,另一端搭在传动带上。本技术的收集输送装置能够防止零件掉至传送带外,从而提高输送效率。【专利说明】收集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收集输送装置,属于传送

技术介绍
汽车用的零件制造过程中,冷镦机等机器加工出的零件温度较高,需要收集到装满冷却液的储液箱中进行冷却处理,再输送至下一道工序。冷却液箱中内置传送带,传送带的底端放在冷镦机等机器出口的正下方,从机器出来的零件,会掉落到传送带上而被运出。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部分零件掉落位置偏离传送带,直接掉到冷却液箱中的情况。因此需要人工打捞,将这些零件重新放至传送带上输送,从而浪费人力,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零件掉至传送带外,从而提高输送效率的收集输送装置。 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结构。 本技术提供一种收集输送装置,配合冷却液箱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端放置在冷却液箱底并向斜上方延伸至冷却液箱外的输送单元;以及收集单元,该收集单元位于输送单元底端的上方,其中,输送单元具有:传送带,该传送带上每隔一定间距设置一个第一挡板;输送挡板部,包括位于传送带底端两侧的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收集单元具有:接收部,该接收部连接在输送挡板部上方且上下两端开口,接收部内置向右下方倾斜的第四挡板,第四挡板的一端与接收部的左侧壁连接,另一端与与接收部右侧壁之间留有间距,活动挡板部,包括横向连接在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之间的第五挡板,以及活动挡板,活动挡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五挡板下方,另一端搭在传送带上。 另外,在本技术的收集输送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接收部的上部为上端、下端和左侧三面开口的长方体,下部为上下端开口的倒梯形体,倒梯形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的上端,第四挡板一端连接在倒梯形体的左侧壁,另一端与倒梯形体的右侧壁之间留有间距。 其中,接收部的上部为上端、下端和左侧三面开口的长方体,下部为上下端开口的倒梯形体,第四挡板一端连接在倒梯形体的左侧壁,另一端与倒梯形体的右侧壁之间留有间距,倒梯形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的上端。 另外,在本技术的收集输送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五挡板横向焊接在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之间。 另外,在本技术的收集输送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接收部的开口与冷镦机的出口对向设置。 另外,在本技术的收集输送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四挡板向右下方倾斜的角度在10°至90°范围内。 另外,在本技术的收集输送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转动连接为销连接。 技术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技术的收集输送装置,由于具有收集单元,而且收集单元具有接收部和活动挡板部,接收部与输送单元连接,活动挡板搭在传送带上,因此待输送的零件能够全部从收集单元的上端开口进入,直接在收集单元内部运送到传送带上,不会掉落到冷却液箱中,从而提闻了输送效率。 另外,由于收集单元中具有向右下方倾斜的第四挡板和搭在传送带上的活动挡板,因此能使得从收集单元上端开口进入的零件能依次滑过第四挡板和活动挡板到达传送带,避免高处直接掉落产生的冲击力,从而保护零件不被碰伤。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收集输送装置在实施例中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涉及的收集输送装置做详细阐述。 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收集输送装置在实施例中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收集输送装置100具有输送单元51和收集单元52。 输送单元51包括传送带1、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第三挡板(图中未显示)、第六挡板5、以及第七挡板(图中未显示)。 收集单元52具有接收部10和活动挡板部,接收部10内置第四挡板11,活动挡板部包括第五挡板12和活动挡板13。 传送带I为扁圆状,底端放置在冷却液箱底,并向上延伸。冷却液箱中装满冷却液,传送带I的顶端伸出冷却液箱。传送带I表面为阶梯状,而且设置很多孔洞。第一挡板2等间距地横向设置在传送带I上。 传送带I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对称的长方形的第六挡板5和第七挡板。长方形的长边与扁圆状的直边段长度相等。第二挡板3和第三挡板也分布在传送带I的两侦牝且结构对称,均为三角形。第二挡板的一条直角边通过铆钉连接在第六挡板5的底端。第三挡板的通过铆钉连接在第七挡板的底端。 接收部10的上部为长方体14,下部为倒梯形体15,倒梯形体15完全浸没在冷却液中。长方体14为上端、下端和左侧三面开口。倒梯形体15为上端和下端两面开口。倒梯形体15的前侧壁通过铆钉连接在第二挡板3的斜边上,后侧壁通过铆钉连接在第三挡板的斜边上。 第四挡板11向右下方倾斜,倾斜角度为45°。第四挡板11的左端连接在倒梯形体15的左侧壁上,且刚好位于长方体14和到梯形体15的连接处。第四挡板11的右端与倒梯形体15的右侧壁之间留有能通过数个零件的间距。 第五挡板12横向焊接在第二挡板3和第三挡板之间。活动挡板13的一端通过销20连接在第五挡板12下方,另一端搭在传送带I上。 长方体14的上端开口正对着制造零件的冷镦机等机器的出口,从冷镦机等机器出来的所有零件都被长方体14收集,并顺着第四挡板11滑下,此时,零件已经被浸没到冷却液中。零件穿过倒梯形体15后,掉到活动挡板13上。横向设置的第五挡板能够防止零件反弹,而从左边掉进冷却液箱中。活动挡板13能够防止零件从倒梯形体15的下方直接掉落到冷却液箱中。而且,由于传送带I 一直往上爬升,因此活动挡板13只能够一端搭在活动挡板13上,而不能两端固定。 接着,零件顺着活动挡板13滑至传送带I上两个第一挡板2之间,第六挡板5和第七挡板能够防止零件从传送带I的两侧滑落。最终,零件被传送带I输送至冷却液的液面上方,直至送出冷却液箱外,进入下一道工序。 实施例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收集输送装置,由于具有收集单元,而且收集单元具有接收部和活动挡板部,接收部与输送单元连接,活动挡板搭在传送带上,因此待输送的零件能够全部从收集单元的上端开口进入,直接在收集单元内部运送到传送带上,不会掉落到冷却液箱中,从而提高了输送效率。 另外,由于收集单元中具有向右下方倾斜的第四挡板和搭在传送带上的活动挡板,因此能使得从收集单元上端开口进入的零件能依次滑过第四挡板和活动挡板到达传送带,避免高处掉落产生的冲击力,从而保护零件不被碰伤。 当然,本技术涉及的收集输送装置并不仅仅限定于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集输送装置,配合冷却液箱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端放置在所述冷却液箱底并向斜上方延伸至所述冷却液箱外的输送单元;以及 收集单元,该收集单元位于所述输送单元底端的上方, 其中,所述输送单元具有: 传送带,该传送带上每隔一定间距设置一个第一挡板; 输送挡板部,包括位于传送带底端两侧的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 所述收集单元具有: 接收部,该接收部连接在所述输送挡板部上方且上下两端开口,所述接收部内置向右下方倾斜的第四挡板,所述第四挡板的一端与所述接收部的左侧壁连接,另一端与与所述接收部右侧壁之间留有间距, 活动挡板部,包括横向连接在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之间的第五挡板,以及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五挡板下方,另一端搭在所述传送带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永太汽车零部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