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分离装置及电吸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2422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7:36
集尘单元(13)具备回旋室(29)、集尘室(30、31)、排出管(57)、流入管(35)、旁通流入口(41)、旁通流入风路(28)。回旋室(29),使从主流入口(40)和与主流入口(40)相比开口面积小的副流入口(42)流入的含尘空气沿侧壁回旋,从含尘空气中分离垃圾。由回旋室(29)分离了的垃圾被捕集到集尘室(30、31)中。在排出管(57)上形成排出口(54)。流入管(35)使含尘空气从主流入口(40)流入到回旋室(29)中。旁通流入口(41)形成在流入管(35)上。旁通流入风路(28)使从旁通流入口(41)流入的流入管(35)内的含尘空气从副流入口(42)流入到回旋室(29)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风分离装置及电吸尘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具备旋风分离装置的电吸尘器。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旋风分离装置的电吸尘器。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旋风分离装置中,在呈圆筒形状的容器上形成2个开口,从该2个开口将空气取入到容器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8)。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旋风分离装置中,必须将上述开口的面积形成得小,确保向容器内流入的空气的流速。因此,有时在上述开口及直到开口的风路内产生垃圾堵塞。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旋风分离装置中,为了防止在上述开口、风路内的垃圾堵塞,在容器的上游侧设置具备旋风分离功能的另外的装置。即,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旋风分离装置中,利用上述另外的装置事先将大的垃圾除掉,将被除掉了大的垃圾的空气取入到容器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768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旋风分离装置中,需要用于事先将大的垃圾除掉的装置,存在整体的尺寸大型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和具备这样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电吸尘器,该旋风分离装置不会使装置大型化,能够使垃圾的分离性能提高,而且,能够使噪声减少。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旋风分离装置具备回旋室、集尘室、排出管、流入管、旁通流入口和旁通流入风路;该回旋室使从主流入口和与主流入口相比开口面积小的副流入口流入的含尘空气沿侧壁回旋,从含尘空气中分离垃圾;该集尘室捕集由回旋室分离了的垃圾;该排出管形成用于排出回旋室内的空气的排出口;该流入管使含尘空气从主流入口流入到回旋室中;该旁通流入口形成在流入管上;该旁通流入风路使从旁通流入口流入的流入管内的含尘空气从副流入口流入到回旋室中。本专利技术的电吸尘器具备上述旋风分离装置和用于在旋风分离装置的内部产生规定的气流的送风机。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旋风分离装置、具备旋风分离装置的电吸尘器中,不会使装置大型化,能够使垃圾的分离性能提高,而且能够使噪声减少。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吸尘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吸尘器的收容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吸尘器的收容单元的俯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收容单元的A-A剖视图。图7是图5所示的收容单元的B-B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吸尘器的集尘单元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吸尘器的集尘单元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吸尘器的集尘单元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集尘单元的C-C剖视图。图12是图10所示的集尘单元的D-D剖视图。图13是图11所示的集尘单元的E-E剖视图。图14是图11所示的集尘单元的F-F剖视图。图15是图11所示的集尘单元的G-G剖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吸尘器的集尘单元的分解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吸尘器的集尘单元的旁通部壳体的俯视图。图1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吸尘器的集尘单元的流入部壳体的俯视图。图19是图3所示的电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的H-H剖视图。图20是图3所示的电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的J-J剖视图。图2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吸尘器的集尘单元的旁通部壳体的俯视图。图2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吸尘器的集尘单元的流入部壳体的俯视图。图2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电吸尘器的集尘单元的俯视图。图24是图23所示的集尘单元的K-K剖视图。图2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电吸尘器的集尘单元的立体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电吸尘器的集尘单元的侧视图。图2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电吸尘器的集尘单元的正视图。图2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电吸尘器的集尘单元的俯视图。图29是图28所示的集尘单元的L-L剖视图。图30是图28所示的集尘单元的M-M剖视图。图31是图29所示的集尘单元的N-N剖视图。图3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电吸尘器的集尘单元的旁通部壳体的俯视图。图3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电吸尘器的集尘单元的流入部壳体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在各图中,对同一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关于重复的说明,适当进行简化或省略。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吸尘器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电吸尘器1的要部由吸入口体2、吸引管3、连接管4、抽吸软管5、和吸尘器主体6构成。吸入口体2是用于从向下形成的开口将地板面上的垃圾(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入的部分。吸入口体2在长度方向中央部具备用于排气的连接部。吸引管3由呈圆筒状的笔直的构件构成。吸引管3的一侧(吸气侧)的端部,与吸入口体2的连接部连接。连接管4由在途中折曲的圆筒状的构件构成。连接管4的一侧(吸气侧)的端部与吸引管3的另一端部连接。在连接管4上设置把手7。把手7是用于由进行打扫的人拿着进行操作的部分。在把手7上设置用于对电吸尘器1的运转进行控制的操作开关8。抽吸软管5由具有可挠性的呈波纹状的构件构成。抽吸软管5的一侧(吸气侧)的端部与连接管4的另一端部连接。吸尘器主体6是用于从包含垃圾的空气(含尘空气)分离垃圾,将除掉了垃圾的空气(洁净空气)排出(例如,返回到室内)的部分。在吸尘器主体6上,在前侧端部形成软管连接口9。抽吸软管5的另一端部与吸尘器主体6的软管连接口9连接。吸尘器主体6具备电动送风机10(在图1中未图示)和电源线11。电源线11被卷绕在吸尘器主体6内部的卷线部(未图示)上。通过电源线11与外部电源连接,电动送风机10等内部设备通电。电动送风机10通过通电来进行驱动,根据对操作开关8的操作进行规定的吸引动作。吸入口体2、吸引管3、连接管4、抽吸软管5,以内部连续的方式形成。如果电动送风机10进行吸引动作,则地板面上的垃圾与空气一起被吸入到吸入口体2中。被吸入到吸入口体2中的含尘空气,通过吸入口体2、吸引管3、连接管4、抽吸软管5的各内部,被送往吸尘器主体6。这样,吸入口体2、吸引管3、连接管4、抽吸软管5形成用于使含尘空气从外部流入到吸尘器主体6的内部的风路。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的俯视图。吸尘器主体6具备收容单元12和集尘单元13。在收容单元12中,收容集尘单元13以外的各种设备。集尘单元13装拆自如地设置在收容单元12中。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吸尘器的收容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吸尘器的收容单元的俯视图。图4及图5表示将集尘单元13从收容单元12拆下了的状态。图6是图5所示的收容单元的A-A剖视图。图7是图5所示的收容单元的B-B剖视图。收容单元12,除了上述的部分以外,还具备收容体14及15、吸气风路形成部16、排气风路形成部17、和车轮18。收容体14由前方及上方开口的呈箱状的构件(例如,成型品)构成。电动送风机10、卷线部被收容在收容体14中。收容体14的从后侧端部到靠前侧的规定的位置的部分,其上表面倾斜地形成为后方高、前方低。收容体1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旋风分离装置及电吸尘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回旋室、集尘室、排出管、流入管、旁通流入口和旁通流入风路;上述回旋室使从主流入口和与上述主流入口相比开口面积小的副流入口流入的含尘空气沿侧壁回旋,从含尘空气中分离垃圾;上述集尘室捕集由上述回旋室分离了的垃圾;上述排出管形成用于排出上述回旋室内的空气的排出口;上述流入管使含尘空气从上述主流入口流入到上述回旋室中;上述旁通流入口形成在上述流入管上;上述旁通流入风路使从上述旁通流入口流入的上述流入管内的含尘空气从上述副流入口流入到上述回旋室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2.29 JP 2012-0435791.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回旋室、集尘室、排出管、流入管、旁通流入口和旁通流入风路;上述回旋室使从主流入口和与上述主流入口相比开口面积小的副流入口流入的含尘空气沿侧壁回旋,从含尘空气中分离垃圾;上述集尘室捕集由上述回旋室分离了的垃圾;上述排出管形成用于排出上述回旋室内的空气的排出口;上述流入管使含尘空气从上述主流入口流入到上述回旋室中;上述旁通流入口形成在上述流入管上;上述旁通流入风路使从上述旁通流入口流入的上述流入管内的含尘空气从上述副流入口流入到上述回旋室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旁通流入口在上述流入管的内壁上表面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上述回旋室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侧壁,通过对上述侧壁的轴方向一端部侧的一部分进行开口,形成上述主流入口;在上述流入管的内壁上,以向上述侧壁的轴方向一端部侧方向开口的方式形成上述旁通流入口。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旁通流入口的开口面积比上述主流入口的开口面积小。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旁通流入口的开口面积比上述副流入口的开口面积小。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旁通流入口的开口面积比上述旁通流入风路的最小截面积小。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旁通流入口由形成于上述流入管的多个微细孔构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孔的开口面积比上述副流入口的开口面积小。9.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刚志陆茉莉花岩原明弘近藤大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