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尾门锁的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2677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门锁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吸式尾门锁的传动机构,包括底板,在底板一侧表面形成有传动板铆轴、棘爪铆轴、棘轮铆轴,传动板通过其端部开设的安装孔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板铆轴上,底板上对应于所述传动铆轴的外端设有弧形凸起,传动摇臂通过其端部一体连接的传动摇臂轴转动连接于外接传动电机齿轮箱上,且传动摇臂外侧弧面抵靠于传动板的第一凸肩上;在所述传动板上对应于传动板铆轴内侧固定有传动垫圈轴,传动垫圈转动连接于传动垫圈轴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结构简单紧凑,通过在底板上设置连杆凸轮结构,可以有效使得传动力降低,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传动效率及传动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门锁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吸式尾门锁的传动机构,包括底板,在底板一侧表面形成有传动板铆轴、棘爪铆轴、棘轮铆轴,传动板通过其端部开设的安装孔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板铆轴上,底板上对应于所述传动铆轴的外端设有弧形凸起,传动摇臂通过其端部一体连接的传动摇臂轴转动连接于外接传动电机齿轮箱上,且传动摇臂外侧弧面抵靠于传动板的第一凸肩上;在所述传动板上对应于传动板铆轴内侧固定有传动垫圈轴,传动垫圈转动连接于传动垫圈轴上。本专利技术产品结构简单紧凑,通过在底板上设置连杆凸轮结构,可以有效使得传动力降低,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传动效率及传动稳定性。【专利说明】自吸式尾门锁的传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门锁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吸式尾门锁的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电动拖入卡板功能是一种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汽车门锁功能,其原理是当车门还未完全关紧时(处于半锁状态),尾门锁上的电机驱动门锁棘轮,带动锁扣进入全锁紧状态。 现有的拖入卡板功能机构都是通过连杆的中心转动,最终通过带动棘轮实理该功能,其结构复杂,工作可靠性较差,所需传动力大,这样便需要更大的电机及齿轮减速比实现该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合理的自吸式尾门锁的传动机构,使用该传动机构能大大提高传动效率及传动稳定性。 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吸式尾门锁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在底板一侧表面形成有传动板铆轴、棘爪铆轴、棘轮铆轴,传动板通过其端部开设的安装孔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板铆轴上,底板上对应于所述传动铆轴的外端设有弧形凸起,传动摇臂通过其端部一体连接的传动摇臂轴转动连接于外接传动电机齿轮箱上,且传动摇臂外侧弧面抵靠于传动板的第一凸肩上;所述传动板上还形成有第二凸肩,传动垫圈轴铆接于所述第二凸肩上,传动垫圈配合设置于所述传动垫圈轴上,棘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棘轮铆轴上,传动垫圈外圈一侧贴靠于棘轮前臂内侧;棘爪转动设置于所述棘爪铆轴上,且棘爪工作端抵靠于棘轮的受力端;在所述棘爪铆轴上还连接有推板。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沿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安装耳,并在每个安装耳上均开设有螺纹通孔。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棘轮上形成第一限位卡臂、第二限位卡臂,所述第一限位卡臂、第二限位卡臂之间形成卡槽,所述第二限位卡臂底端为受力端。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对应于传动板一侧形成连接板,在连接板两端分别开设有螺纹通孔,用于安装传动电机齿轮箱。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产品结构简单紧凑,通过在底板上设置连杆凸轮结构,可以有效使得传动力降低,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传动效率及传动稳定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棘轮2、棘轮铆轴3、棘爪4、棘爪铆轴5、传动板6、第一凸肩6-1、第二凸肩6-2、传动铆轴7、传动摇臂8、传动摇臂轴9、传动垫圈10、传动垫圈轴11、弧形凸起12、安装耳13、推板14、连接板15、第一限位卡臂16、第二限位卡臂17、卡槽18等。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自吸式尾门锁的传动机构,包括底板I,底板I沿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安装耳13,并在每个安装耳13上均开设有螺纹通孔。 在底板I 一侧表面形成有传动板铆轴7、棘爪铆轴5、棘轮铆轴3,传动板6通过其端部开设的安装孔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板铆轴7上,底板I上对应于所述传动铆轴7的外端设有弧形凸起12,该弧形凸起12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传动摇臂8通过其端部一体连接的传动摇臂轴9转动连接于外接传动电机齿轮箱上,且传动摇臂8外侧弧面抵靠于传动板6的第一凸肩6-1上;所述传动板6上还形成有第二凸肩6-2,传动垫圈轴11铆接于所述第二凸肩6-2上,传动垫圈10配合设置于所述传动垫圈轴11上,棘轮2转动连接于所述棘轮铆轴3上,传动垫圈10外圈一侧贴靠于棘轮2前臂内侧;棘爪4转动设置于所述棘爪铆轴5上,且棘爪4工作端抵靠于棘轮2的受力端;在所述棘爪铆轴5上还连接有推板14。 所述棘轮2上形成第一限位卡臂16、第二限位卡臂17,所述第一限位卡臂16、第二限位卡臂17之间形成卡槽18,所述第二限位卡臂17底端为受力端。 所述底板I上对应于传动板6 —侧形成连接板15,在连接板15两端分别开设有通孔,用于安装传动电机齿轮箱。 本专利技术产品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将本产品正确装配于汽车门上后,由电机经过减速箱带动传动摇臂轴9及与其固定连接的传动摇臂8旋转,传动摇臂8通过凸轮啮合面带动传动板6逆时针旋转,传动板6通过传动垫圈10带动棘轮2顺时针旋转,以达到棘轮2从半锁紧到全锁紧状态。 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简单的连杆及凸轮混合机构实现电动拖入卡板功能,使得传动力大大降低,且产品结构简单,实现了以小扭距电机实现电动拖入卡板功能,提高了传动效率,因为零件较少,使得产品稳定性大大提高。【权利要求】1.一种自吸式尾门锁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I),在底板(I) 一侧表面形成有传动板铆轴(7)、棘爪铆轴(5)、棘轮铆轴(3),传动板(6)通过其端部开设的安装孔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板铆轴(7 )上,底板(I)上对应于所述传动铆轴(7 )的外端设有弧形凸起(12),传动摇臂(8)通过其端部一体连接的传动摇臂轴(9)转动连接于外接传动电机齿轮箱上,且传动摇臂(8)外侧弧面抵靠于传动板(6)的第一凸肩(6-1)上;所述传动板(6)上还形成有第二凸肩(6-2),传动垫圈轴(11)铆接于所述第二凸肩(6-2)上,传动垫圈(10)配合设置于所述传动垫圈轴(11)上,棘轮(2)转动连接于所述棘轮铆轴(3)上,传动垫圈(10)外圈一侧贴靠于棘轮(2)前臂内侧;棘爪(4)转动设置于所述棘爪铆轴(5)上,且棘爪(4)工作端抵靠于棘轮(2)的受力端;在所述棘爪铆轴(5)上还连接有推板(1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尾门锁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I)沿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安装耳(13),并在每个安装耳(13)上均开设有螺纹通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尾门锁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2)上形成第一限位卡臂(16)、第二限位卡臂(17),所述第一限位卡臂(16)、第二限位卡臂(17)之间形成卡槽(18),所述第二限位卡臂(17)底端为受力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尾门锁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I)上对应于传动板(6) —侧形成连接板(15),在连接板(15)两端分别开设有螺纹通孔,用于安装传动电机齿轮箱。【文档编号】E05B81/32GK104131747SQ201410343017【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7日 【专利技术者】谢长江, 彭跃林, 徐迎庆, 贾现春, 邹强, 黄荣 申请人:无锡忻润控制软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吸式尾门锁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在底板(1)一侧表面形成有传动板铆轴(7)、棘爪铆轴(5)、棘轮铆轴(3),传动板(6)通过其端部开设的安装孔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板铆轴(7)上,底板(1)上对应于所述传动铆轴(7)的外端设有弧形凸起(12),传动摇臂(8)通过其端部一体连接的传动摇臂轴(9)转动连接于外接传动电机齿轮箱上,且传动摇臂(8)外侧弧面抵靠于传动板(6)的第一凸肩(6‑1)上;所述传动板(6)上还形成有第二凸肩(6‑2),传动垫圈轴(11)铆接于所述第二凸肩(6‑2)上,传动垫圈(10)配合设置于所述传动垫圈轴(11)上,棘轮(2)转动连接于所述棘轮铆轴(3)上,传动垫圈(10)外圈一侧贴靠于棘轮(2)前臂内侧;棘爪(4)转动设置于所述棘爪铆轴(5)上,且棘爪(4)工作端抵靠于棘轮(2)的受力端;在所述棘爪铆轴(5)上还连接有推板(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长江彭跃林徐迎庆贾现春邹强黄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忻润控制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