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救生圈,包括用于容纳气体的袋体,所述车载救生圈还包括:用于盛放有第一试剂的第一容器;用于盛放与所述第一试剂反应生成气体的第二试剂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通过连通阀连接;所述车载救生圈至少包括两个状态,第一状态时,所述连通阀关闭,所述袋体紧缩收起;第二状态时,所述连通阀打开,所述气体进入所述袋体内,所述袋体充气膨胀展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车载救生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载救生圈,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折叠,减小车内的占用空间,使用时候方便、快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载救生圈结构简单,成本低,在驾车或乘车出行时提供一份生命的保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救生圈,包括用于容纳气体的袋体,所述车载救生圈还包括:用于盛放有第一试剂的第一容器;用于盛放与所述第一试剂反应生成气体的第二试剂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通过连通阀连接;所述车载救生圈至少包括两个状态,第一状态时,所述连通阀关闭,所述袋体紧缩收起;第二状态时,所述连通阀打开,所述气体进入所述袋体内,所述袋体充气膨胀展开。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车载救生圈。本技术的车载救生圈,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折叠,减小车内的占用空间,使用时候方便、快捷。本技术的车载救生圈结构简单,成本低,在驾车或乘车出行时提供一份生命的保障。【专利说明】 一种车载救生圈和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救生圈和汽车。
技术介绍
近年自然灾害略显频繁,在洪水猛兽面前人们显得异常脆弱无助。7.21水漫京城事故中损失惨重。对于广大人民来说,如何在洪水猛兽来临之际争取生存的希望更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乘坐或驾驶车辆外出由于桥梁坍塌而落水或是偶遇突发水灾,很大几率会被困车内,乘客很难在车内找到救生圈等救生工具涉水逃生。为了快速在水包围中弃车逃生,亟待提供一种车载的方便的救生设施,那将是救命稻草,作用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汽车被困水中乘客无法通过一种合适的逃生工具进行逃生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救生圈和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救生圈,包括用于容纳气体的袋体,所述车载救生圈还包括: 用于盛放有第一试剂的第一容器; 用于盛放与所述第一试剂反应生成气体的第二试剂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通过连通阀连接; 所述车载救生圈至少包括两个状态,第一状态时,所述连通阀关闭,所述袋体紧缩收起;第二状态时,所述连通阀打开,所述气体进入所述袋体内,所述袋体充气膨胀展开。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车载救生圈中,所述袋体内部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分离层,所述分离层把所述袋体内的空间分割成两部分,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固定于所述分尚层的两侧。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车载救生圈中,所述连通阀的开关突出所述袋体外。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车载救生圈中,所述分离层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突起小包形成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车载救生圈。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车载救生圈,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折叠,减小车内的占用空间,使用时候方便、快捷。本技术的车载救生圈结构简单,成本低,在驾车或乘车出行时提供一份生命的保障。在汽车工程设计中可广泛应用此方案。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车载救生圈真空状态示意图; 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车载救生圈充气后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车载救生圈,包括用于容纳气体的袋体,所述车载救生圈还包括:用于盛放有第一试剂的第一容器;用于盛放与所述第一试剂反应生成气体的第二试剂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通过连通阀连接;所述车载救生圈至少包括两个状态,第一状态时,所述连通阀关闭,所述袋体紧缩收起;第二状态时,所述连通阀打开,所述气体进入所述袋体内,所述袋体充气膨胀展开。 本技术提供的车载救生圈,通过第一容器内的第一试剂和第二容器内的第二溶剂混合反应,产生气体完成对救生圈袋体的充气。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通过连通阀进行控制导通。当不需要救生圈充气的时候,救生圈内真空或者存在少量气体,袋体收紧所起,可以方便放置于车内任意的位置进行存放,减小了占用的空间。当需要使用充气救生圈的时候,打开连通阀,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内的试剂混合放出气体,使袋体膨胀展开,以便车内人员进行使用。本技术的车载救生圈提供一款方便、快捷。在驾车或乘车出行时提供一份生命的保障。在汽车工程设计中可广泛应用此方案。 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车载救生圈包括用于容纳气体的袋体1,袋体为环形。车载救生圈还包括:第一容器2和第二容器3。第一容器2内盛放第一试剂,第二容器3内盛放与第一试剂反应生成气体的第二试剂。第一容器2和第二容器3通过连通阀4连接。袋体I内部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分离层5,分离层5把袋体I内的空间分割成两部分。分离层5用来固定第一容器2和第二容器3。分离层5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突起小包形成第一容器2和第二容器3。连通阀4的开关突出所述袋体I外,方便使用的时候打开连通阀。 在车载救生圈不使用的时候,将救生圈袋体抽成真空,可以将救生圈折叠成比较方便的形状存放在车内便于存放的位置,大大减小了车载救生圈在车内占用的空间,存放十分方便。 参照图2所示,当需要使用时,将车载救生圈展开,然后打开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的连通阀,使用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混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将密封的救生圈袋体充满。气体充满后,救生圈就可以发挥作用了。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分别装有能互相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的气体发生剂,所用的气体发生剂可以为叠氮化钠与硝酸铵,叠氮化钠与硝酸铵混合反应生成氮气、一氧化二氮与水蒸气,使得环形袋体充气变成救生圈。能实现混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的试剂组合在此也同样适用,不一一列举。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载救生圈。 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是包括上述车载救生圈的汽车,上述车载救生圈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同样适用于该汽车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车载救生圈,包括用于容纳气体的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救生圈还包括: 用于盛放有第一试剂的第一容器; 用于盛放与所述第一试剂反应生成气体的第二试剂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通过连通阀连接; 所述车载救生圈至少包括两个状态,第一状态时,所述连通阀关闭,所述袋体紧缩收起;第二状态时,所述连通阀打开,所述气体进入所述袋体内,所述袋体充气膨胀展开; 所述袋体内部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分离层,所述分离层把所述袋体内的空间分割成两部分,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固定于所述分离层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阀的开关突出所述袋体外。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层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突起小包形成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4.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车载救生圈。【文档编号】B63C9/18GK203921166SQ201320707797【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1日 【专利技术者】钟广亮, 陈 光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救生圈,包括用于容纳气体的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救生圈还包括: 用于盛放有第一试剂的第一容器; 用于盛放与所述第一试剂反应生成气体的第二试剂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通过连通阀连接; 所述车载救生圈至少包括两个状态,第一状态时,所述连通阀关闭,所述袋体紧缩收起;第二状态时,所述连通阀打开,所述气体进入所述袋体内,所述袋体充气膨胀展开; 所述袋体内部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分离层,所述分离层把所述袋体内的空间分割成两部分,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固定于所述分离层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广亮,陈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