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2004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携式输入装置,系包含:一可挠式本体、一感应电极层、一保护层、具自粘性层;该可挠式本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感应电极层具有一第一感应电极及一第二感应电极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该保护层对应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并覆盖该感应电极层,该具自粘性层设于该保护层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之另一侧,藉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系可达到轻巧容易携带使用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携式输入装置,系包含:一可挠式本体、一感应电极层、一保护层、具自粘性层;该可挠式本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感应电极层具有一第一感应电极及一第二感应电极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该保护层对应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并覆盖该感应电极层,该具自粘性层设于该保护层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之另一侧,藉此本专利技术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系可达到轻巧容易携带使用者。【专利说明】可携式输入装置
一种可携式输入装置,尤指一种便于携带及使用的可携式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触控面板技术之发展,现今具有显示功能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如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及MP5等皆改采用触控面板来取代传统占据空间的机械式按键。 按,平板电脑及智慧型手机及可携式电子装置或电视,皆趋于导向具有手写及触控输入之功能,使用者往往可通过以手指或触控笔进行触控操作相当方便,但手机或平板电脑及可携式电子装置之萤幕较小,进行手写或输入时较不方便,故该业者则反向回到先前发展便于携带的机械式按键的迷你及/或薄化键盘,该迷你及/或薄化键盘系通过USB或蓝牙无线讯号与手机或平板电脑及可携式电子装置进行连接使用,虽其可达到便于输入的目的,但迷你及/或薄化键盘始终仍占有一定空间,致使造成不便利携带之缺点。 另外,更有业者发展组合式及折迭式之键盘,但与迷你键盘相同,一样令使用者不便于携带,故无法成为一轻易携带的必备品。
技术实现思路
爰此,为解决上述习知技术之缺点,本专利技术之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便于携带及使用的可携式输入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可携式输入装置,系包含:一可挠式本体、一感应电极层、一保护层、一具自粘性层; 所述可挠式本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感应电极层具有一第一感应电极及一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一、二感应电极对应设置且不相接触,所述感应电极层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该保护层对应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并覆盖该感应电极层,所述具自粘性层设于该保护层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之另一侧。 通过本专利技术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系可令使用者便于携带及操作,亦可根据使用者所需重复贴附于各欲设置之处,提供使用者更为便利之稳定操作,并改善习知携带不方便之缺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系为本专利技术之可携式输入装置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2系为本专利技术之可携式输入装置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 图3系为本专利技术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4系为本专利技术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5系为本专利技术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6系为本专利技术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第四实施例之剖视图; 图7系为本专利技术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五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8系为本专利技术之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 图9系为本专利技术之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 图10系为本专利技术之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 图11系为本专利技术之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 图12系为本专利技术之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 图13系为本专利技术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七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14系为本专利技术可携式输入装置第八实施例之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可携式输入装置I 可挠式本体11 第一侧111 第二侧112 触控区113 非触控区114 感应电极层12 第一感应电极121 第二感应电极122 保护层13 软性电路基板2 无线讯号发射装置3 防干扰层4 图形层5 切换单元6 电源7 编织物8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2,系为本专利技术可携式输入装置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如图所示,所述可携式输入装置1,系包含:一可挠式本体11、一感应电极层12、一保护层13、一具自粘性层14 ; 所述可挠式本体11具有一第一侧111及一第二侧112,该感应电极层12系为透明或透光的ITO及奈米银及金属浆(导线)其中任一,其具有一第一感应电极121及一第二感应电极122,所述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对应设置且不相接触,所述感应电极层12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11之第二侧112 ;所述保护层13对应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11之第二侧112并覆盖该感应电极层12。 所述可挠式本体11定义一触控区113及一非触控区114,所述非触控区114设于该触控区113之周侧,并所述感应电极层12之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设于该触控区113内,该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部分延伸至该非触控区114,且该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系相互对应但并不相互接触及迭合。 所述具自粘性层14设于该保护层13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11之另一侧。 请参阅图3、4系为本专利技术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还具有一软性电路基板2,所述软性基板2系可选择设置于该可挠式本体11长端(如图3所示)或短端(如图4所示),并所述软性电路基板2与前述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电性连接,所述软性电路基板2系可令该可携式输入装置I与其他电子装置连结使用,又或者通过软性电路基板2与外部供电装置(如移动电源)连结获取电力。 请参阅图5系为本专利技术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还具有一无线讯号发射装置3与前述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电性连接,所述无线讯号发射装置3系选择为一红外线发射器及一蓝牙发射器及RF射频讯号发射器及NCF发射晶片其中任一,并通过该无线讯号发射装置3可令可携式输入装置I与其他电子装置连结使用,又或者通过无线讯号中之电磁波获取电力以供使用。 请参阅图6系为本专利技术可携式输入装置第四实施例之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所述保护层13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11之第二侧112另一侧设有一防干扰层4,该防干扰层4系为一种防EMI层,系可进一步避免可携式输入装置I传输讯号受干扰及杂讯影响。 请参阅图7系为本专利技术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五实施例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还具有一图形层5,该图形层5系可通过印刷或刻印或压印之方式形成于该可挠式本体11之第一侧111及保护层13之一侧其中任一,本实施例系将该图形层5设于该可挠式本体11之第一侧111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该图形层5可令该第一侧111产生虚拟之按键或图形文字之效果。 上述各实施例中之可携式输入装置I的可挠式本体11系为一种高分子材料所制成,所述高分子材料系选择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环烯烃共聚物其中任一材质,并因具有可挠性且具轻薄之特性,故可令使用者便于携带。 请参阅图8、9、10、11系为本专利技术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包含:一可挠式本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一感应电极层,具有一第一感应电极及一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一、二感应电极对应设置且不相接触,所述感应电极层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一保护层,对应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并覆盖该感应电极层;一具自粘性层,设于该保护层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之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庆行张富贵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