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光学系统和光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16659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1:23
提供变焦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和制造该变焦光学系统的方法。该变焦光学系统是小型的,并且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分别改变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之间的距离以及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之间的距离,由此提供高变焦比和极高光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提供变焦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和制造该变焦光学系统的方法。该变焦光学系统是小型的,并且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G5),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分别改变第一透镜组(G1)和第二透镜组(G2)之间的距离、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之间的距离以及第四透镜组(G4)和第五透镜组(G5)之间的距离,由此提供高变焦比和极高光学性能。【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于相机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视频摄像机等等的。
技术介绍
已经提出了用于单镜头反射式相机的可换镜头等等各种变焦光学系统,其中,最物体侧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2-365547。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2-365547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存在传统的变焦光学系统如果想获得小型和高变焦比,则非常难以获得足够高的光学性能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做出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高变焦比和极高光学性能的小型。 解决该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焦光学系统,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 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四透镜组和所述第五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分别改变。 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所述变焦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 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制造变焦光学系统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设置: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并且 构造成使得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分别改变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四透镜组和所述第五透镜组之间的距离。 有益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高变焦比和极高光学性能的小型。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例子的变焦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第一中间焦距状态、第二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的截面图。 图2A和2B是示出在聚焦无限远时,根据第一例子的变焦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和第一中间焦距状态的各种像差的图。 图3A和3B是示出在聚焦无限远时,根据第一例子的变焦光学系统的第二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的各种像差的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例子的变焦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第一中间焦距状态、第二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的截面图。 图5A和5B是示出在聚焦无限远时,根据第二例子的变焦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和第一中间焦距状态的各种像差的图。 图6A和6B是示出在聚焦无限远时,根据第二例子的变焦光学系统的第二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的各种像差的图。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例子的变焦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第一中间焦距状态、第二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的截面图。 图8A和SB是示出在聚焦无限远时,根据第三例子的变焦光学系统的广角端状态和第一中间焦距状态的各种像差的图。 图9A和9B是示出在聚焦无限远时,根据第三例子的变焦光学系统的第二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的各种像差的图。 图10是示出配备有根据本申请的变焦光学系统的相机的构造的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制造根据本申请的变焦光学系统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说明本申请的。 本申请的变焦光学系统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并且 在从广角端状态聚焦到远摄端状态时,分别改变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四透镜组和所述第五透镜组之间的距离。 通过上述构造,使本申请的变焦光学系统能够实现变焦并且可以抑制由变焦引起的畸变变化。 此外,本申请的变焦光学系统具有作为如上所述的负透镜组的第五透镜组,由此可以将变焦光学系统的主点设置在物体侧并且在从广角端状态到远摄端状态的整个变焦范围中,降低变焦光学系统的全长(entire length)。此外,能使从光轴到边缘光束的距离小,因此,能使第五透镜组的直径小。假定第五透镜组是正透镜组,如果变焦光学系统的全长与第五透镜组的直径相同,与第五透镜组为负透镜组的情形相比,每一透镜组的屈光力将更大。因此,在这种假定情形下,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难以抑制球面像差的变化和像散的变化。 由于上述原因,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具有高变焦比和极高光学性能的小型变焦光学系统。 优选的是,本申请的变焦光学系统满足下述条件式(I): 1.80<(-f5)/fw (I) 其中,f5表示第五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w表示广角端状态中,变焦光学系统的焦距。 条件式(I)定义第五透镜组的最佳焦距的范围和当确保变焦比时,抑制由变焦引起的像差的变化的条件。通过满足条件式(I),本申请的变焦光学系统能抑制由变焦引起的畸变变化和像散变化,并且能实现极高光学性能。 如果本申请的条件式(I)的(_f5)/fw的值等于或降至低于下限,则第五透镜组的焦距变得太小。为此,变得第五透镜组不可能抑制由变焦引起的畸变变化和像散变化,由此,不能获得极高光学性能。 顺便提一下,为了确保获得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式⑴的下限值设定到 2.40。 更优选将条件式(I)的上限值设定到10.0。如果本申请的变焦光学系统的条件式 (1)的(-f5)/fw的值等于或降至低于条件式(I)的该上限值,则第五透镜组可以抑制由变焦引起的畸变变化和像散变化,由此,能获得极高光学性能。顺便提一下,为了更确保获得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式(I)的上限值设定成8.50。 此外,优选的是本申请的变焦光学系统满足下述条件式(2): 0.40<f5/f4<4.20 (2) 其中,f4表示第四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5表示第五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式(2)定义第五透镜组的焦距与第四透镜组的焦距的最佳比,并且是用于抑制由变焦引起的像差的变化的条件。通过满足条件式(2),可以抑制由变焦引起的畸变的变化和像散的变化,由此能获得极高光学性能。 如果本申请的变焦光学系统的条件式(2)的f5/f4的值等于或降至低于条件式 (2)的下限值,则相对于第四透镜组的焦距,第五透镜组的焦距变得太小。为此,变得不可能抑制由变焦引起的畸变变化和像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0/201380011477.html" title="变焦光学系统和光学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变焦光学系统和光学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光学系统,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以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组,以及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分别改变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四透镜组和所述第五透镜组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滨昭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