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焦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1818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焦光学系统,包括感光芯片(30),感光芯片(30)一侧设有能相对其移动的第一透镜组(10),第一透镜组(10)与感光芯片(30)之间设有能相对感光芯片(30)移动的第二透镜组(20),第二透镜组(20)与第一透镜组(10)之间设有光阑(40),第一透镜组(10)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并且第一透镜组(10)的光焦度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焦光学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焦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监控用的变焦距光学系统普遍存在这样的缺点:分辨率偏低,光圈较小,光学系统成本较高,高低温虚焦等等。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镜头能够同时克服上述缺点,只有少数镜头,只能在某一方面进行改善,但却要牺牲镜头其它性能指标,比如为了实现大光圈,小体积,高分辨率,就得在光学系统中加入较多的玻璃球面或玻璃非球面透镜,导致制造成本较高,成本无法降到最低;为了实现成本最低化,就得加入较多的塑胶非球面透镜,导致镜头在高低温状态下虚焦严重,红外效果较差。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克服以上全部缺点的广角变焦镜头。因此,本技术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光圈大,体积小,像素高,红外共焦,高低温共焦的广角变焦光学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芯片30,所述的感光芯片30一侧设有能相对其移动的第一透镜组10,所述的第一透镜组10与感光芯片30之间设有能相对感光芯片30移动的第二透镜组20,所述的第二透镜组20与第一透镜组10之间设有光阑40,所述的第一透镜组10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并且所述的第一透镜组10的光焦度φ10为正,所述的第二透镜组20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并且所述的第二透镜组20的光焦度φ20为负。如上所述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镜组10的光焦度φ10和第二透镜组20的光焦度φ20满足如下表达式:-0.12≤φ10≤-0.1,0.1≤φ20≤0.2,-1.1≤φ10/φ20≤-1。如上所述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透镜4的光焦度φ4和第五透镜5的光焦度φ5满足如下表达式:φ4/φ5>0;所述的第四透镜4的膨胀系数P4和第五透镜5的膨胀系数P5满足如下表达式:5<P4/P5<6.5。如上所述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透镜2的阿贝数VD2和第三透镜3的阿贝数VD3满足如下表达式:33<VD2-VD3<35;第四透镜4的阿贝数VD4和第五透镜5的阿贝数VD5分别满足如下表达式:55<VD5<57、67<VD5<69。如上所述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镜1和第五透镜5均为球面透镜且均为玻璃透镜,所述的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均为非球面透镜且均为塑胶透镜,并且所述的第四透镜4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凸面、朝向像侧的一面为凹面。如上所述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六透镜6的光焦度φ6为负,所述的第七透镜7的光焦度φ7为正,并且所述的第六透镜6两面均为凹面。如上所述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光芯片30与第二透镜组20之间设有滤光片50。如上所述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为塑胶非球面透镜,其非球面表面形状满足以下方程:在公式中,参数c为半径所对应的曲率,y为径向坐标,k为圆锥二次曲线系数。当k系数小于-1时面形曲线为双曲线,k等于-1时为抛物线,k介于-1到0之间时为椭圆,k等于0时为圆形,k大于0时为扁圆形;α1至α8分别表示各径向坐标所对应的系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在光圈较大,视场角较大的情况下实现了光学系统的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并且周边分辨率和中心分辨率相当,红外分辨率和可见光分辨率相当,可满足市场上5M像素的相机使用需求。2、本技术仅使用两片玻璃球面镜片,其余镜片采用塑胶非球面镜片,在不影响光学系统其它光学性能指标的情况下实现了成本的最低化,并且在高低温状态下不虚焦。3、本技术在总长较短的情况下实现了较大的变倍比,提高了变焦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变焦光学系统,包括感光芯片30,所述的感光芯片30一侧设有能相对其移动的第一透镜组10,所述的第一透镜组10与感光芯片30之间设有能相对感光芯片30移动的第二透镜组20,所述的第二透镜组20与第一透镜组10之间设有光阑40,所述的第一透镜组10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并且所述的第一透镜组10的光焦度φ10为正,所述的第二透镜组20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并且所述的第二透镜组20的光焦度φ20为负。在光圈较大,视场角较大的情况下实现了光学系统的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并且周边分辨率和中心分辨率相当,红外分辨率和可见光分辨率相当,可满足市场上5M像素的相机使用需求。大角度入射的光线在经过第一透镜组10后光线角度变小,接着进入第二透镜组20,使得整个光学系统的焦平面位置向后移动。所述的第一透镜组10的光焦度φ10和第二透镜组20的光焦度φ20满足如下表达式:-0.12≤φ10≤-0.1,0.1≤φ20≤0.2,-1.1≤φ10/φ20≤-1。因此,光学系统就能够实现较小的总长,从而使光学系统体积小而紧凑,而且实现较大的变倍比。所述的第四透镜4的光焦度φ4和第五透镜5的光焦度φ5满足如下表达式:φ4/φ5>0;所述的第四透镜4的膨胀系数P4和第五透镜5的膨胀系数P5满足如下表达式:5<P4/P5<6.5。因此,光学系统的高低温共焦性能指标更优秀。所述的第二透镜2的阿贝数VD2和第三透镜3的阿贝数VD3满足如下表达式:33<VD2-VD3<35,所以能够校正大角度产生的倍率色差,使光学系统周边解像力大幅度提高;第四透镜4的阿贝数VD4和第五透镜5的阿贝数VD5分别满足如下表达式:55<VD5<57、67<VD5<69,能够较正轴向色差,实现可见光和红外光共焦。所述的第一透镜1和第五透镜5均为球面透镜且均为玻璃透镜,所述的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均为非球面透镜且均为塑胶透镜。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均采用非球面透镜,能够校正因第一透镜组10的入射光线角度较大引起的像散,使周边解像力进一步提高,而且第二透镜2也能校正入射光线的慧差。第四透镜4采用非球面透镜,校正大口径入射光线的球差和光阑慧差,并且第四透镜4的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凸面、朝向像侧的一面为凹面,这样可提高第二透镜组20的光线口径,实现较大光圈。所述的第六透镜6的光焦度φ6为负,所述的第七透镜7的光焦度φ7为正,并且所述的第六透镜6两面均为凹面,能够大幅度提高中心视场及周边视场的解像力,实现大视场角、高分辨率,高对比度。所述的感光芯片30与第二透镜组20之间设有滤光片50。所述的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为塑胶非球面透镜,其非球面表面形状满足以下方程:在公式中,参数c为半径所对应的曲率,y为径向坐标其单位和透镜长度单位相同,k为圆锥二次曲线系数。当k系数小于-1时面形曲线为双曲线,k等于-1时为抛物线,k介于-1到0之间时为椭圆,k等于0时为圆形,k大于0时为扁圆形;α1至α8分别表示各径向坐标所对应的系数。以下为3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焦光学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芯片(30),所述的感光芯片(30)一侧设有能相对其移动的第一透镜组(10),所述的第一透镜组(10)与感光芯片(30)之间设有能相对感光芯片(30)移动的第二透镜组(20),所述的第二透镜组(20)与第一透镜组(10)之间设有光阑(40),所述的第一透镜组(10)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并且所述的第一透镜组(10)的光焦度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芯片(30),所述的感光芯片(30)一侧设有能相对其移动的第一透镜组(10),所述的第一透镜组(10)与感光芯片(30)之间设有能相对感光芯片(30)移动的第二透镜组(20),所述的第二透镜组(20)与第一透镜组(10)之间设有光阑(40),所述的第一透镜组(10)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并且所述的第一透镜组(10)的光焦度φ10为正,所述的第二透镜组(20)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并且所述的第二透镜组(20)的光焦度φ20为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镜组(10)的光焦度φ10和第二透镜组(20)的光焦度φ20满足如下表达式:-0.12≤φ10≤-0.1,0.1≤φ20≤0.2,-1.1≤φ10/φ2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透镜(4)的光焦度φ4和第五透镜(5)的光焦度φ5满足如下表达式:(φ4/φ5)>0;所述的第四透镜(4)的膨胀系数P4和第五透镜(5)的膨胀系数P5满足如下表达式:5<P4/P5<6.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透镜(2)的阿贝数VD2和第三透镜(3)的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丽伟李建华龚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