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塑脚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13099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塑脚轮,所述全塑脚轮由调节件、按压件、顶柱、受压件、套筒、弹簧、定位件、套圈、锁定件、支架、刹车杆、轮子、杠杆条、轴承和刹车条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塑脚轮的优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塑脚轮代替金属支架和塑料装饰盖,刹车不是直接压在轮面上,而是隐藏在内部,刹车方式也改为齿刹,刹车更加牢固,大大简化了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病床能够很方便的在直行、转弯和定位三个模式之间切换,医护人员能够很方便的转移病患,在转移过程中,病患不会产生任何不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塑脚轮,所述全塑脚轮由调节件、按压件、顶柱、受压件、套筒、弹簧、定位件、套圈、锁定件、支架、刹车杆、轮子、杠杆条、轴承和刹车条构成。本技术全塑脚轮的优越效果在于:本技术全塑脚轮代替金属支架和塑料装饰盖,刹车不是直接压在轮面上,而是隐藏在内部,刹车方式也改为齿刹,刹车更加牢固,大大简化了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病床能够很方便的在直行、转弯和定位三个模式之间切换,医护人员能够很方便的转移病患,在转移过程中,病患不会产生任何不适。【专利说明】一种全塑脚轮
本技术属于一种轮子,具体涉及一种全塑脚轮。
技术介绍
脚轮一般是适用于安装在医院病床上,由于医院里的病床功能需要非常齐全,有时需要通过病床推动病人到不同的科室进行检查,有时又需要将病人送到住院部的房间内疗养,因此脚轮必须既能够刹住,又能够转弯,还必须能够沿着走廊内部直线移动。然而市场上的中控轮,基本都是一个金属支架外加塑料装饰盖,刹车功能是通过凸轮驱动刹车片直接压在轮面上,时间久了,轮子的表面会产生压痕,刹车性能很差,制造成本高,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全塑脚轮,以解决现有脚轮的刹车功能通过凸轮驱动刹车片压在轮面上实现,时间过久,轮子表面会产生压痕,磨损严重,刹车性能降低,制造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塑脚轮,所述全塑脚轮由调节件、按压件、顶柱、受压件、套筒、弹簧、定位件、套圈、锁定件、支架、刹车杆、轮子、杠杆条、轴承和刹车条构成,所述调节件的轮廓与所述按压件的顶端接触,所述弹簧套在所述按压件的外部轮廓上,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按压件,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受压件上,所述套筒套在所述受压件的外部,所述套圈位于所述定位件的上方,所述受压件的下端抵接所述顶柱的下部,所述定位件套接在所述顶柱的外部,所述顶柱与所述锁定件相对设置。 优选为,所述调节件包括弧形轮廓、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和六边形孔。 优选为,所述定位件上设置有左右相对的两个缺口部,所述顶柱上设置有与所述缺口部配合的两个凸起。 优选为,所述顶柱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齿条。 优选为,所述锁定件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对的第二齿条,所述锁定件的下端抵接所述刹车杆的上部。 优选为,所述锁定件上部设置有四个支撑柱,所述四个支撑柱的顶部顶住所述定位件下部保持所述锁定件与定位件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为,所述顶柱的下部位于所述锁定件和定位件之间的间隙内。 优选为,所述刹车杆的末端与所述杠杆条固定,所述轮子通过所述轴承支撑在所述支架上。 优选为,所述轮子的内部轮廓上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刹车条设置在所述卡槽的上方,所述杠杆条的末端与所述刹车条的背部连接。 优选为,所述卡槽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小弹簧,所述小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刹车条抵接,另一端抵接所述卡槽的内表面。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全塑脚轮代替金属支架和塑料装饰盖,刹车不是直接压在轮面上,而是隐藏在内部,刹车方式也改为齿刹,刹车更加牢固,大大简化了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病床能够很方便的在直行、转弯和定位三个模式之间切换,医护人员能够很方便的转移病患,在转移过程中,病患不会产生任何不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技术全塑脚轮的结构视图; 图2是技术全塑脚轮的第一剖视图; 图3是技术全塑脚轮调节件的结构视图; 图4是技术全塑脚轮的局部分解视图; 图5是技术全塑脚轮的第二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全塑脚轮100由调节件1、按压件2、顶柱3、受压件4、套筒5、弹簧6、定位件7、套圈8、锁定件9、支架10、刹车杆11、轮子12、杠杆条13、轴承14和刹车条15构成。其中调节件I包括弧形轮廓11a、第一凹部lib、第二凹部Ilc和六边形孔lld,调节件I的轮廓与按压件2的顶端接触,弹簧6套在按压件2的外部轮廓上,并且弹簧6的一端抵接按压件2,另一端抵接在受压件4上。套筒5套在受压件4的外部,从而保护受压件4以免受到外部物体的撞击。套圈8位于定位件7的上方,受压件4的下端抵接顶柱3的下部,定位件7套接在顶柱3的外部,并且顶柱3与锁定件9相对。定位件7上设置有左右相对的两个缺口部71,顶柱3上设置有左右相对的两个凸起31,并且顶柱3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齿条32。锁定件9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一齿条32相对的第二齿条91,并且锁定件9的下端抵接刹车杆11的上部,锁定件9上部设置有四个支撑柱92,四个支撑柱92的顶部顶住定位件7下部从而保持锁定件9与定位件7之间存在间隙,顶柱3的下部位于锁定件9和定位件7之间的间隙内,并且能上下运动。刹车杆11的末端与杠杆条13固定,轮子12通过轴承14支撑在支架10上,从而轮子12能够绕着轴承14转动。轮子12的内部轮廓上设置有多个卡槽121,刹车条15设置在卡槽121的上方,并且杠杆条13的末端与刹车条15的背部连接。在卡槽12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小弹簧,并且小弹簧的一端与刹车条15抵接,另一端抵接卡槽121的内表面。当没有向下的作用力施加在刹车杆11上时,小弹簧恢复弹性形变,并将刹车条15顶起并与卡槽121分离。因此只有刹车杆11在受到向下作用力的情况下,杠杆条13的按压端才会接触刹车条15的背部,从而将刹车条15按下并与卡槽121锁定配合,实现了快速刹车。 通过一个六角螺柱的调节杆插入调节件I内部的六边形孔Ild内,转动调节杆旋转调节件1,因此调节件I的弧形轮廓11a、第一凹部lib、第二凹部Ilc能够选择性的与按压件2的端部接触,从而推动按压件2在上下方向上运动,继而实现顶柱3的下部选择性的与定位件7或者锁定件9配合。 当病床需要转弯时,通过调节杆将调节件I调节到其第一凹部Ilb与按压件2接触,顶柱3的下部位于锁定件9与定位件7之间的间隙内,此时顶柱3下端既不与定位件7接触,也不与锁定件9的上部接触,从而全塑脚轮100能够自由转向,能够方便病床转弯。 当病床需要沿着室内走廊直线推动时,通过调节杆将调节件I调节到弧形轮廓Ila与按压件2接触,弧形轮廓Ila顶住按压件2向下运动,弹簧6处于压缩状态。按压件2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按压件2迫推顶柱3向下移动,设置在顶柱3下端的第一齿条32与设置在锁定件9上的第二齿条91配合锁定,从而支架10在圆周方向上锁定,此时全塑脚轮100只能够在直线方向上滑动,保证了病床沿着室内走廊行进的过程中直线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塑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塑脚轮由调节件、按压件、顶柱、受压件、套筒、弹簧、定位件、套圈、锁定件、支架、刹车杆、轮子、杠杆条、轴承和刹车条构成,所述调节件的轮廓与所述按压件的顶端接触,所述弹簧套在所述按压件的外部轮廓上,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按压件,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受压件上,所述套筒套在所述受压件的外部,所述套圈位于所述定位件的上方,所述受压件的下端抵接所述顶柱的下部,所述定位件套接在所述顶柱的外部,所述顶柱与所述锁定件相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建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秀禾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