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育大规格翘嘴红鲌苗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123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培育大规格翘嘴红鲌苗种的方法,是在相对较小、较易控制的水面,以合理的密度放养翘嘴红鲌鱼苗,配以新型合理的肥水、应激管理以及饲料投喂,控制苗种培育过程中的水质环境、疾病发生,经过120-150天培养,使翘嘴红鲌鱼种的规格达15-18cm,平均个体重达50g以上。由于采用了微生物菌群发酵法肥水,与其他无机、有机肥水法相比而言,减少了因肥水对池塘养殖环境造成的污染,达到减排的目的。此外,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增加池塘中各种有益菌群的含量,从而降低致病菌的数量,有利于减少鱼苗各类疾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培育大规格翘嘴红舶苗种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翘嘴红舶俗称大白鱼、翘嘴巴、翘壳、白丝、兴凯大白鱼、翘鉑子、舶 刺鱼、翘白、白鱼、噘嘴子浮鲢等。广东地区俗称长江和顺,长江中游俗称翘白、白鱼,长江下游俗称太湖白鱼。学名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在长江流域和附属湖泊原有较大的捕获量,是有名的"太湖三白"之一,肉质细 嫩。每年6月,舶鱼膘肥体壮,营养丰富,正好是农业莳秧季节,"莳里舶" 的盛誉在太湖沿岸历代相传,被视为鱼中上品,在沪杭城市及苏南其他地区 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翘嘴红舶体型较大,常见为2 2.5千克,最大者重达10 15千克。体 细长,侧扁,呈柳叶形。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颌坚厚急 剧上翘,竖于口前,使口裂垂直。眼大而圆。鳞小。侧线明显,前部略向上 弯,后部横贯体侧中部略下方。侧线鳞80 93枚。腹鳍基部至肛门有腹棱。 背鳍有强大而光滑的硬棘,第二棘最甚。胸鳍末端几达腹鳍基部。臀鲭长大, 不分支鳍条3,分支鳍条21 25。尾鳍深叉形。体背浅棕色,体侧银灰色, 腹面银白色,背鳍、尾鳍灰黑色,胸鳍、腹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培育大规格翘嘴红鲌苗种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以下工艺步骤: (1)、肥水的制备:其组方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a)、取辅料:饲料粉1.5~2.5份,花生粉0~2份,细米糠0~2份,水4~6份,醋0.2~0.4份,红糖0.4~0.6份; (b)、主料:乳酸杆菌0.01~0.02份;枯草芽孢杆菌0.03~0.05份;酵母菌0.05~0.07份;EM菌0.05~0.07份;硝化细菌0.01~0.02份; (c)、将辅料和主料加入容器中,容器用塑料薄膜盖住,在温度为10~20℃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时间3~5天,呈香酸味,即为活菌发酵活化肥料; (2)、翘嘴红鲌苗种培育池的面积为1-3亩,池塘水深为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义进刘勃周群兰戈贤平谢骏蒋国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