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柯明贤专利>正文

网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12280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20:03
一种网体,包含数条第一纱线、数条第二纱线及数条间隔纱线,所述第二纱线与所述第一纱线交错编织且于交接处互相固结,所述间隔纱线至少交错编织于所述第一纱线与所述第二纱线其中之一,所述间隔纱线的一个径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纱线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个第一宽度,或大于所述第二纱线垂直于一个第二方向的一个第二宽度。利用所述第二纱线与所述第一纱线于交接处互相固结,能防止所述第一纱线、所述第二纱线编织后产生游离,能延长使用寿命,利用所述间隔纱线的设置,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网体,包含数条第一纱线、数条第二纱线及数条间隔纱线,所述第二纱线与所述第一纱线交错编织且于交接处互相固结,所述间隔纱线至少交错编织于所述第一纱线与所述第二纱线其中之一,所述间隔纱线的一个径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纱线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个第一宽度,或大于所述第二纱线垂直于一个第二方向的一个第二宽度。利用所述第二纱线与所述第一纱线于交接处互相固结,能防止所述第一纱线、所述第二纱线编织后产生游离,能延长使用寿命,利用所述间隔纱线的设置,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专利说明】网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编织物,特别是涉及一种网体。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网体(如中国台湾公告编号第300377号新型专利案),为了防止经纱或纬纱编织后产生游离,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所以在该网体的每条经线与每条纬线的交接点均以热熔固结在一起,所述经线与纬线能为单一合成纤维或复合性纤维,该复合性纤维能为两半侧边形式,或为芯层包覆一个披覆层的形式。 另外一种网体(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M271374号新型专利案),主要是在编织纱体2的外缘设有一个低于该纱体熔点的涂层,当经过加热处理后,能使所述纱体交织处的涂层热熔而粘合,就能避免该纱体交织点产生游离。 虽然上述两种网体都能利用经线与纬线交接处经熔接固结,而能避免纱线产生游离,但是为了使经线与纬线所有的交接处都产生熔接效果,则选用的所有经线与纬线就都必须具有被热熔的特性(例如在芯层外部包覆熔点低于芯层的披覆层的结构),相对地会造成网体的原料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纱线产生游离并兼具降低原料成本的网体。 本技术网体,包含数条第一纱线、数条第二纱线及数条间隔纱线,所述第一纱线分别沿一个第一方向延伸且呈并列设置,所述第二纱线分别沿一个交叉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且呈并列设置,所述第二纱线与所述第一纱线交错编织,且所述第二纱线与所述第一纱线的交接处互相固结,所述间隔纱线至少交错编织于所述第一纱线与所述第二纱线其中之一,所述间隔纱线的一个径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纱线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个第一宽度,或大于所述第二纱线垂直于该第二方向的一个第二宽度。 本技术网体,所述第一纱线的第一方向是经向,所述第二纱线的第二方向是纬向。 本技术网体,所述间隔纱线的径向宽度与每两条第一纱线之间的一个第一间隔距离,以及所述间隔纱线的径向宽度与每两条第二纱线之间的一个第二间隔距离其中之一的比值不小于0.5。 本技术网体,每两条第二纱线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是每两条第一纱线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的两倍,所述间隔纱线分别间隔设置在每两条第二纱线之间,且所述间隔纱线分别交错编织于所述第一纱线。 本技术网体,每两条第一纱线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是每两条第二纱线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的两倍,所述间隔纱线分别间隔设置在每两条第一纱线之间,且所述间隔纱线分别交错编织于所述第二纱线。 本技术网体,每两条第二纱线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与两条第一纱线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相等,所述间隔纱线分别间隔设置在每两条第一纱线之间及每两条第二纱线之间,且所述间隔纱线分别沿该第二方向交错编织于所述第一纱线,也分别沿该第一方向交错编织于所述第二纱线,沿该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沿伸的所述间隔纱线也彼此交错编织。 本技术网体,所述间隔纱线为复丝纱。 本技术网体,所述间隔纱线为扁纱。 本技术网体,所述第一纱线分别具有一个第一芯纱及一个包覆于该第一芯纱外部的第一披覆层,所述第一披覆层的熔点低于所述第一芯纱,所述第二纱线分别具有一个第二芯纱及一个包覆于该第二芯纱外部的第二披覆层,所述第二披覆层的熔点低于所述第二芯纱,所述第一披覆层与所述第二披覆层交接处呈热熔固结。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第二纱线与所述第一纱线的交接处互相固结,能避免纱线产生游离,且利用所述间隔纱线的设置,具有降低原料成本的功效。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网体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直线I1-1I所取的剖视图; 图3是本技术网体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图; 图4是本技术网体一个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网体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数条第一纱线10、数条第二纱线20及数条间隔纱线30。 所述第一纱线10分别沿一个第一方向Y延伸且呈并列设置。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方向Y是经向,且所述第一纱线10各具有一个第一芯纱11及一个包覆于该第一芯纱11外部的第一披覆层12,所述第一芯纱11能选用PP (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材质,所述第一披覆层12能选用PE (聚乙烯)、PET等材质,且所述第一披覆层12的熔点低于所述第一芯纱11的熔点。 所述第二纱线20分别沿一个垂直交叉于该第一方向Y的第二方向X延伸且呈并列设置,所述第二纱线20与所述第一纱线10呈交错编织,且所述第二纱线20与所述第一纱线10的交接处互相固结。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方向X是纬向,且所述第二纱线20也各具有一个第二芯纱21及一个包覆于该第二芯纱21外部的第二披覆层22,所述第二芯纱21能选用PP、PET等材质,所述第二披覆层22能选用PE、PET等材质,且所述第二披覆层22的熔点低于所述第二芯纱21的熔点。 本实施例的所述间隔纱线30能选用扁纱或复丝纱,所述间隔纱线30的一个径向宽度D3大于所述第一纱线10垂直于该第一方向Y的一个第一宽度Dl,也大于所述第二纱线20垂直于该第二方向X的一个第二宽度D2。本实施例中,每两条第二纱线20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W2是每两条第一纱线10之间的第一间隔距离Wl的两倍,所述间隔纱线30分别间隔设置在每两条第二纱线20之间,所述间隔纱线30的径向宽度D3与每两条第二纱线20之间的第二间隔距离W2的比值不小于0.5。所述间隔纱线30分别交错编织于所述第一纱线10,且未与所述第一纱线10产生固结。 当所述第一纱线10与所述第二纱线20、所述间隔纱线30交错编织后,透过热压,加热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披覆层12、该第二披覆层22的熔点,且低于所述第一芯纱11、该第二芯纱21的熔点,就能利用所述第一披覆层12与所述第二披覆层22产生热熔接合,且使所述第一纱线10与所述第二纱线20的每一个交接处均产生热熔固结。 因此,本技术的网体,不但能利用所述第一纱线10与所述第二纱线20的材质特性,当经过热压处理后,能使在所述第一纱线10与所述第二纱线20交接处产生热熔固结,就能避免所述第一纱线10与所述第二纱线20产生游离,使网目大小固定,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再者,利用所述间隔纱线30的设置,不会影响所述第一纱线10与所述第二纱线20的固结效果,且能降低原料成本。尤其,依据网体的使用需求,利用所述间隔纱线30的径向宽度D3与所述第二间隔距离W2的比值不小于0.5的作用,则具有遮光及防风的功效。 再如图3所示,本技术网体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也包含数条第一纱线10、数条第二纱线20及数条间隔纱线30。且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每两条第一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网体,包含数条第一纱线、数条第二纱线及数条间隔纱线,该网体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分别沿一个第一方向延伸且呈并列设置;所述第二纱线,分别沿一个交叉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且呈并列设置,所述第二纱线与所述第一纱线交错编织,且所述第二纱线与所述第一纱线的交接处互相固结;所述间隔纱线,至少交错编织于所述第一纱线与所述第二纱线其中之一,所述间隔纱线的一个径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纱线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个第一宽度,或大于所述第二纱线垂直于该第二方向的一个第二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明贤
申请(专利权)人:柯明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