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诊断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11950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9:53
多功能诊断床,属于放射诊断设备领域。横梁(4)通过旋转支撑机构转动固定在支撑架体(2)上,治疗床(5)固定在横梁(4)一侧,竖梁(9)通过横向移动机构水平移动的固定在横梁(4)上侧,射线源组件(10)位于治疗床(5)上方,射线源组件(10)通过竖向移动机构竖向滑动的设置在竖梁(9)上,所述影像接收组件包括平板探测器(16)和影像增强器(17),影像增强器(17)固定在治疗床(5)下侧,平板探测器(16)通过探测器平移机构水平滑动的设置在影像增强器(17)与治疗床(5)之间,能够实现透视与摄影功能自动切换,还具有操作方便、功能多样化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多功能诊断床,属于放射诊断设备领域。横梁(4)通过旋转支撑机构转动固定在支撑架体(2)上,治疗床(5)固定在横梁(4)一侧,竖梁(9)通过横向移动机构水平移动的固定在横梁(4)上侧,射线源组件(10)位于治疗床(5)上方,射线源组件(10)通过竖向移动机构竖向滑动的设置在竖梁(9)上,所述影像接收组件包括平板探测器(16)和影像增强器(17),影像增强器(17)固定在治疗床(5)下侧,平板探测器(16)通过探测器平移机构水平滑动的设置在影像增强器(17)与治疗床(5)之间,能够实现透视与摄影功能自动切换,还具有操作方便、功能多样化等优点。【专利说明】多功能诊断床
多功能诊断床,属于放射诊断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诊断床主要用来进行咽喉部、食道、胃、十二指肠、空回肠及结肠各种疾病的造影诊断,是检查各种溃疡、肿瘤、异物等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还可以进行部分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操作。现有的放射诊断床功能单一,在对患者进行放射诊断时需要患者多次移动身体,才能得到所需要的影像,操作不方便,诊断的时间非常长,而且只能取得一种影像,无法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病状的检测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透视与摄影功能自动切换的多功能诊断床。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多功能诊断床,包括支撑架体、横梁、治疗床、影像接收组件、竖梁和射线源组件,横梁通过旋转支撑机构转动固定在支撑架体上,治疗床固定在横梁一侧,竖梁通过横向移动机构水平移动的固定在横梁上侧,射线源组件位于治疗床上方,射线源组件通过竖向移动机构竖向滑动的设置在竖梁上,所述影像接收组件包括平板探测器和影像增强器,影像增强器固定在治疗床下侧,平板探测器通过探测器平移机构水平滑动的设置在影像增强器与治疗床之间。射线源组件可以转动、水平移动、竖向升降,能够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平板探测器水平滑动设置,能够实现透视与摄影功能自动切换,功能多样化,适应不同患者、病状的检查需求。 优选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横向移动电机、链轮和链条,横向移动电机与链轮固定在竖梁上,横向移动电机通过减速机构连接链轮,链条两端固定在横梁的两端,链轮与链条啮合。横向移动电机驱动链轮沿链条爬行,结构简单,而且竖梁的横向移动行程大。 优选的,所述竖梁在链轮的下方两侧还转动设有张紧轮,链条绕设在张紧轮的下侧。张紧轮保证链轮与链条可靠啮合,保证竖梁横向移动距离准确。 优选的,所述横梁一侧固定有一个水平的床体支架,治疗床水平滑动的设置在床体支架上,治疗床与床体支架之间设有治疗床平移机构。通过治疗床平移机构移动治疗床,患者躺在治疗床上后不再需要任何的移动。 优选的,所述治疗床平移机构包括治疗床平移电机、同步带轮和治疗床同步带,治疗床平移电机固定在横梁的端部,治疗床同步带通过同步带轮转动设置在床体支架的端部,治疗床与治疗床同步带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床体支架的前侧固定有控制面板。通过控制面板控制治疗床和射线源组件移动,可以直接观察患者的位置,操作方便、可靠。 优选的,所述竖向移动机构为竖向固定在竖梁内侧的电动推杆,射线源组件与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电动推杆工作可靠,噪音小。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体下端固定有一个水平的支撑底板。支撑底板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包括旋转齿轮和旋转电机,旋转齿轮与横梁固定连接,旋转电机固定在支撑架体上,旋转电机通过旋转减速箱连接旋转齿轮。通过旋转齿轮带动横梁在90°?-30°的范围内摆动,摆动范围大、稳定。 优选的,所述竖梁上还固定有一个胃肠压迫器,胃肠压迫器位于治疗床上方。通过胃肠压迫器可以压迫患者腹部,影像更加清晰。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功能诊断床的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射线源组件可以转动、水平移动、竖向升降,能够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平板探测器水平滑动设置,能够实现透视与摄影功能自动切换,功能多样化,适应不同患者、病状的检查需求。 2、横向移动电机驱动链轮沿链条爬行,结构简单,而且竖梁的横向移动行程大,克服以往横向移动机构成本高,行程短的问题。 3、治疗床与床体支架之间设有治疗床平移机构。通过治疗床平移机构移动治疗床,患者躺在治疗床上后不再需要任何的移动,操作方便。 4、治疗床同步带驱动治疗床移动,治疗床移动更加稳定,治疗床平移机构固定在横梁两端,空间利用合理,外观简洁。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该多功能诊断床的主视图。 图2为该多功能诊断床的侧视图。 图3为旋转支撑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横向移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5为横向移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6为影像接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治疗床平移机构的示意图。 图8为竖向移动机构的示意图。 其中:1、支撑底板2、支撑架体3、旋转齿轮4、横梁5、治疗床6、床体支架 7、控制面板8、胃肠压迫器9、竖梁10、射线源组件11、横向移动电机12、链轮13、链条14、张紧轮15、探测器切换电机16、平板探测器17、影像增强器18、限位开关19、旋转电机20、旋转减速箱21、治疗床平移电机22、同步带轮23、治疗床同步带24、电动推杆25、拖链。 【具体实施方式】 图Γ8是本技术多功能诊断床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Γ8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2,该多功能诊断床,包括支撑架体2、横梁4、治疗床5、影像接收组件、竖梁9和射线源组件10,支撑架体2下端固定有一个水平的支撑底板1,支撑底板I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横梁4通过旋转支撑机构转动固定在支撑架体2上,横梁4的一侧固定有一个水平的床体支架6,治疗床5水平滑动的设置在床体支架6上,治疗床5与床体支架6之间设有治疗床平移机构,通过治疗床平移机构能够沿垂直于横梁4的方向水平移动治疗床5,床体支架6的前侧固定有控制面板7,通过控制面板7控制治疗床5和射线源组件10移动,可以直接观察患者的位置,操作方便、可靠。竖梁9通过横向移动机构水平移动的固定在横梁4上侧,射线源组件10位于治疗床5上方,射线源组件10通过竖向移动机构竖向滑动的设置在竖梁9上,竖梁9上还固定有一个胃肠压迫器8,胃肠压迫器8位于治疗床5上方,胃肠压迫器8可以压迫患者腹部,影像更加清晰。 参照图1、3,旋转支撑机构包括旋转齿轮3、旋转电机19和旋转减速箱20,旋转齿轮3与横梁4固定连接,旋转电机19固定在支撑架体2上,旋转减速箱20与旋转电机19输出轴连接并驱动旋转齿轮3转动,从而驱动横梁4在竖直面内摆动,旋转齿轮3为半圆形,旋转减速箱20偏离旋转齿轮3的对称中心线安装,旋转减速箱20驱动旋转齿轮3在90°?-30°范围内摆动。 参照图4?5,横向移动机构包括横向移动电机11、链轮12和链条13,横向移动电机11与链轮12固定在竖梁9上,竖梁9通过滑块、滑轨水平滑动的设置在横梁4上,横向移动电机11通过减速箱连接链轮12,链条13两端固定在横梁4的两端,链轮12与链条13啮合,竖梁9在链轮12的下方两侧还转动设有张紧轮14,链条13绕设在张紧轮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诊断床,包括支撑架体(2)、横梁(4)、治疗床(5)、影像接收组件、竖梁(9)和射线源组件(10),横梁(4)通过旋转支撑机构转动固定在支撑架体(2)上,治疗床(5)固定在横梁(4)一侧,竖梁(9)通过横向移动机构水平移动的固定在横梁(4)上侧,射线源组件(10)位于治疗床(5)上方,射线源组件(10)通过竖向移动机构竖向滑动的设置在竖梁(9)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接收组件包括平板探测器(16)和影像增强器(17),影像增强器(17)固定在治疗床(5)下侧,平板探测器(16)通过探测器平移机构水平滑动的设置在影像增强器(17)与治疗床(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明周宪飞刘红超王洪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