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正极板扎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0505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蓄电池正极板扎孔装置,包括底板和压在底板上的压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与蓄电池正板栅外轮廓相同的型腔,所述压板上与正板栅的每个栅格对应的区域内插设有扎针,所述扎针的针尖向下且露出压板的反面,所述底板上设有定位杆,压板上设有供定位杆配合插入的定位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时,将正极板放入底板的膜腔内定位,将制作好的压板正面朝上插在定位板上,然后下压压板用压板反面布满的针尖扎孔,本装置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扎针能够多次重复利用,能够一次性在正板栅上扎下所有微孔,提高正板栅上活性物质的有效作用面积和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以及电池能量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蓄电池正极板扎孔装置,包括底板和压在底板上的压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与蓄电池正板栅外轮廓相同的型腔,所述压板上与正板栅的每个栅格对应的区域内插设有扎针,所述扎针的针尖向下且露出压板的反面,所述底板上设有定位杆,压板上设有供定位杆配合插入的定位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时,将正极板放入底板的膜腔内定位,将制作好的压板正面朝上插在定位板上,然后下压压板用压板反面布满的针尖扎孔,本装置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扎针能够多次重复利用,能够一次性在正板栅上扎下所有微孔,提高正板栅上活性物质的有效作用面积和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以及电池能量效率。【专利说明】蓄电池正极板扎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正极板扎孔装置。
技术介绍
体积和重量一定的蓄电池其能量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极板活性物质的有效作用面积,活性物质的作用面积越大,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也就越高。为此,生产时可在正极板上扎一定深度的微孔,以达到增加活性物质有效作用面积的目的。而正极板是由网状正板栅和活性物质铅膏组成,且板栅设计多样化,要想在上面扎出上百个针尖般的微孔,手工一个一个扎孔效率明显太低,因此现有技术缺少专门对正极板扎孔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正极板扎孔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一次性在正极板栅上扎数个微孔,大大提高蓄电池的使用性能。 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蓄电池正极板扎孔装置,包括底板和压在底板上的压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与蓄电池正板栅外轮廓相同的型腔,所述压板上与正板栅的每个栅格对应的区域内插设有扎针,所述扎针的针尖向下且露出压板的反面,所述底板上设有定位杆,压板上设有供定位杆配合插入的定位孔。 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压板上与正板栅每个栅格对应的区域内至少均布有4根扎针。 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扎针的尾部露出压板的正面且通过环氧树脂与压板粘结固定。 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压板是密度为0.07g/cm3的泡沫板,扎针针尖露出压板反面的高度等于所述负板栅的厚度。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时,将正极板放入底板的膜腔内定位,将制作好的压板正面朝上插在定位板上,然后下压压板用压板反面布满的针尖扎孔,本装置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扎针能够多次重复利用,能够一次性在正板栅上扎下所有微孔,提高正板栅上活性物质的有效作用面积和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以及电池能量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压板反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底板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的蓄电池正极板扎孔装置,包括底板I和压在底板I上的压板2,底板I还设有定位杆12,压板2上设有供定位杆12配合插入的定位孔21,使用时将定位孔21对准定位杆12插入起到限位的作用。底板I上设有与蓄电池正板栅外轮廓相同的型腔11,使用时将正板栅放入该型腔11内;压板2上与正板栅的每个栅格对应的区域内插设有扎针3,扎针3的针尖向下且露出压板2的反面,这样压板2下压,针尖便可在正板栅的每个栅格上扎出微孔。 本实施例中,压板2上与正板栅每个栅格对应的区域内至少均布有4根扎针3,扎针3的尾部露出压板2的正面且通过环氧树脂与压板2粘结固定,压板2是密度为0.07g/cm3的泡沫板,扎针3针尖露出压板2反面的高度等于蓄电池负板栅的厚度。【权利要求】1.蓄电池正极板扎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I)和压在底板(I)上的压板(2),所述底板(I)上设有与蓄电池正板栅外轮廓相同的型腔(11),所述压板(2)上与正板栅的每个栅格对应的区域内插设有扎针(3),所述扎针(3)的针尖向下且露出压板(2)的反面,所述底板(I)上设有定位杆(12),压板(2)上设有供定位杆(12)配合插入的定位孔(2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正极板扎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上与正板栅每个栅格对应的区域内至少均布有4根扎针(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正极板扎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扎针(3)的尾部露出压板(2)的正面且通过环氧树脂与压板(2)粘结固定。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蓄电池正极板扎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是密度为0.07g/cm3的泡沫板,扎针(3)针尖露出压板(2)反面的高度等于蓄电池负板栅的厚度。【文档编号】B26F1/24GK203919205SQ201420352217【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专利技术者】马换玉, 刘松, 陈飞, 方明学, 杨惠强 申请人:天能集团江苏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蓄电池正极板扎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压在底板(1)上的压板(2),所述底板(1)上设有与蓄电池正板栅外轮廓相同的型腔(11),所述压板(2)上与正板栅的每个栅格对应的区域内插设有扎针(3),所述扎针(3)的针尖向下且露出压板(2)的反面,所述底板(1)上设有定位杆(12),压板(2)上设有供定位杆(12)配合插入的定位孔(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换玉刘松陈飞方明学杨惠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能集团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