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拖二立体停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0370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5:46
一种一拖二立体停车设备,主要包括支撑钢结构、台板支撑架、下导轨、上导轨、下行走驱动机构、上行走机构、提升吊架、载车板、升降系统。下行走驱动机构支撑运行在下导轨上;上行走机构运行在上导轨上;上导轨固设在支撑钢结构上。载车板设置有两个,支撑载车板的台板支撑架也设置有两个。上升降系统的提升吊架上安装有挂钩,可以与左右两套载车板侧面设置的箱槽相配合,以在升降系统的驱动下实现载车板放置在台板支撑架或离开台板支撑架的动作。升降系统通过旋转机构安装在下行走驱动机构上,上行走机构安装在升降系统的顶端。该设备生产成本低,设备的安装无需预埋,安装基础要求低;载车板停放于台板支撑架上,结构更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一拖二立体停车设备,主要包括支撑钢结构、台板支撑架、下导轨、上导轨、下行走驱动机构、上行走机构、提升吊架、载车板、升降系统。下行走驱动机构支撑运行在下导轨上;上行走机构运行在上导轨上;上导轨固设在支撑钢结构上。载车板设置有两个,支撑载车板的台板支撑架也设置有两个。上升降系统的提升吊架上安装有挂钩,可以与左右两套载车板侧面设置的箱槽相配合,以在升降系统的驱动下实现载车板放置在台板支撑架或离开台板支撑架的动作。升降系统通过旋转机构安装在下行走驱动机构上,上行走机构安装在升降系统的顶端。该设备生产成本低,设备的安装无需预埋,安装基础要求低;载车板停放于台板支撑架上,结构更安全可靠。【专利说明】一种一拖二立体停车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停车用设备,具体是一种一拖二立体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车辆日渐增多,市区尤其是中心商业区“停车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为了尽量减少土地占用面积,能最大限度压缩面积的停车设施势必向空间发展,立体车库得以蓬勃发展。近几年,无避让式立体车库以其独特的设备特点,逐步成为家用立体车库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偏置式的结构特点,对载车板的强度和焊接要求极高;长期重载情况下,使用户对二层车位的安全性产生顾虑。同时,设备对于地面安装基础的要求和其设备较高的造价,都大大影响了该类型设备的市场占有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拖二立体停车设备,该停车设备安全性好,而且对地面安装基础要求低。 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一种一拖二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是,包括: 支撑钢结构,包括至少一根中间纵梁,该中间纵梁沿前后方向设置,还包括用于支撑纵梁的横梁及立柱;所述立柱在地面围成一矩形空间,该矩形空间内设置两个车位,分别为左车位和右车位; 载车板,设置有两块,分别为与左车位对应的左载车板、与右车位对应的右载车板;左载车板的右侧设置有箱槽,右载车板的左侧也设置有箱槽; 台板支撑架,包括用于支撑左载车板的左台板支撑架、支撑右载车板的右台板支撑架; 下导轨,沿前后方向的固定安装在地面上;位于左车位、右车位之间; 上导轨,固定安装在中间纵梁上,与下导轨平行并位于所述下导轨的正上方; 下行走驱动机构,包括在下导轨上运行的下行走执行部件,及驱动该下行走执行部件的行走动力装置及行走传动机构;所述下行走执行部件、行走动力装置及行走传动机构设置在一下行走支架上; 升降系统,包括固定支架部分、提升吊架,驱动提升吊架升降的升降动力装置及升降传动装置;所述提升吊架一侧安装有挂钩,该挂钩与左载车板、右载车板上的箱槽配合; 旋转机构,包括至少一在水平面内绕一竖直轴线转动的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与所述升降系统中的固定支架部分固定连接;还包括驱动该转动部件转动的旋转动力装置及旋转传动装置;旋转机构的转动部件、旋转传动装置、旋转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下行走支架上; 上行走机构,包括在上导轨上运行的行走滚轮,及支撑滚轮的上行走支架,上行走支架通过一竖直连接轴和轴承与升降系统的固定支架部分顶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下行走驱动机构中,所述下行走支架为一行走驱动箱体,所述行走动力装置为行走驱动电机;行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行走驱动箱体上;所述下行走执行部件包括下行走滚轮、后倾覆滚轮;所述下行走滚轮滚动支撑于下导轨的上表面上,下导轨为工字型导轨,后倾覆滚轮对称滚动支撑于下导轨两侧的轨槽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机构中,旋转动力装置选用旋转驱动电机;所述旋转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行走驱动箱体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提升吊架上安装有上下两级挂钩,相应的在左载车板的右侧设置有上下两级箱槽,右载车板的左侧设置有上下两级箱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系统中升降传动装置采用链条传动,链条竖直设置;所述提升吊架与升降传动系统中的链条相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I)框架式支撑钢结构,使得设备的安装无需预埋等,降低了对安装基础的要求; (2)载车板停放于台板支撑架上,避免了载车板长期偏置受载,消除了用户对载车板偏置结构的顾虑; (3)在该类设备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相邻两套设备不能同时动作,两套载车板共用一套存取系统,在不影响设备使用效率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成本,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三维视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下行走机构的主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提升吊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载车板的主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中升降系统与提升吊架的剖视图; 图中:1支撑钢结构,101中间纵梁,102横梁,103立柱, 2台板支撑架,21左台板支撑架,22右台板支撑架, 3下导轨,4上导轨, 5载车板,51左载车板,511箱槽,52右载车板,521箱槽, 6下行走驱动机构,61行走驱动箱体,62行走驱动电机,63下行走滚轮,64后倾覆滚轮,65链条传动机构, 7旋转机构,71转动部件,72旋转驱动电机,73齿轮传动系统; 8上行走机构,81行走滚轮,82上行走支撑轮箱, 9升降系统,91提升吊架,92挂钩,93循环链传动系统,94链条,95链轮,96链轮,97固定支架部分,98升降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移动、旋转、升降各动作的驱动方式可为电机链条、液压、丝杠等,下面以电机链条传动方式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一拖二立体停车设备,主要包括支撑钢结构1、台板支撑架2、下导轨3、上导轨4、下行走驱动机构6、上行走机构8、载车板5、升降系统9、旋转机构。 其中,支撑钢结构I包括至少一根中间纵梁101,该中间纵梁101沿前后方向设置,还包括用于支撑中间纵梁101的横梁102及立柱103。所述立柱103在地面围成一矩形空间,该矩形空间内设置两个车位,分别为左车位和右车位。 其中,载车板5设置有两块,分别为与左车位对应的左载车板51、与右车位对应的右载车板52。如图5所示,左载车板51的右侧设置有箱槽17。右载车板52的左侧也设置有箱槽521。右载车板的结构与坐载车板的结构对称,因此不再用单独的主视图表示。 其中,台板支撑架2包括用于支撑左载车板51的左台板支撑架21、支撑右载车板52的右台板支撑架22。左台板支撑架21、右台板支撑架22均与支撑钢结构I中的立柱103固接为一体。这样可以保持两个台板支撑架的位置固定,以便载车板更精确的放置在台板支撑架上,即方便机构的精确运行,也即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该停车设备中,下导轨3沿前后方向的固定安装在地面上,位于左车位、右车位之间,该下导轨3选用轻轨。上导轨4固定安装在中间纵梁101上,与下导轨3平行并位于下导轨3的正上方。 该停车设备中,下行走驱动机构6包括在下导轨3上运行的下行走执行部件,及驱动该下行走执行部件的行走动力装置及行走传动机构;所述下行走执行部件、行走动力装置及行走传动机构设置在一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拖二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支撑钢结构,包括至少一根中间纵梁,该中间纵梁沿前后方向设置,还包括用于支撑中间纵梁的横梁及立柱;所述立柱在地面围成一矩形空间,该矩形空间内设置两个车位,分别为左车位和右车位;载车板,设置有两块,分别为与左车位对应的左载车板、与右车位对应的右载车板;左载车板的右侧设置有箱槽,右载车板的左侧也设置有箱槽;台板支撑架,包括用于支撑左载车板的左台板支撑架、支撑右载车板的右台板支撑架;下导轨,沿前后方向的固定安装在地面上;位于左车位、右车位之间;上导轨,固定安装在中间纵梁上,与下导轨平行并位于所述下导轨的正上方;下行走驱动机构,包括在下导轨上运行的下行走执行部件,及驱动该下行走执行部件的行走动力装置及行走传动机构;所述下行走执行部件、行走动力装置及行走传动机构设置在一下行走支架上;升降系统,包括固定支架部分、提升吊架,驱动提升吊架升降的升降动力装置及升降传动装置;所述提升吊架一侧安装有挂钩,该挂钩与左载车板、右载车板上的箱槽配合;旋转机构,包括至少一在水平面内绕一竖直轴线转动的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与所述升降系统中的固定支架部分固定连接;还包括驱动该转动部件转动的旋转动力装置及旋转传动装置;旋转机构的转动部件、旋转传动装置、旋转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下行走支架上;上行走机构,包括在上导轨上运行的行走滚轮,及支撑滚轮的上行走支架,上行走支架通过一竖直连接轴和轴承与升降系统的固定支架部分顶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巍吴多锦孙文涛边群星宁方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同力达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