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锚杆头,具体涉及一种涨壳式锚杆头,包括中空的涨壳內楔和涨壳片,所述涨壳內楔末端呈中空圆形柱体状,涨壳內楔两侧设置有用于涨壳片滑动的凹槽,凹槽底面向涨壳內楔的外侧倾斜;所述两涨壳片上靠近涨壳片根部对应设置有连接沉孔,两涨壳片通过凹槽以及穿过涨壳內楔和两连接沉孔的连接结构安装在涨壳內楔的两侧;该涨壳式锚杆头结构简单稳定,解决涨壳片不同步的问题,对于注浆孔的直径变化的适应性更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锚杆头,特别是一种涨壳式锚杆头。
技术介绍
锚杆是当代煤矿当中巷道支护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将巷道的围岩加固在一起,对地层或岩层进行加固的一种主要的形式是采用锚杆插入岩层中作支护作用。现在锚杆不仅用于矿山,也用于工程技术中,对边坡,隧道,坝体进行主体加固。随着岩土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锚杆的结构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改进,锚杆头作为整个锚杆在岩层中形成支护力的重要部件,却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授权号为CN 202482859 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涨壳式锚杆头”,包括中空的涨壳内楔与涨壳片,涨壳内楔两侧设置有滑动轨道,涨壳片置于涨壳内楔两侧的滑动轨道上,且涨壳片的内侧与滑动轨道相吻合,涨壳片通过柔性固定装置固定在涨壳内楔两侧的轨道上,所述的涨壳内楔末端呈中空圆形 柱状体,其两侧设置的滑动轨道为分别位于涨壳内楔两侧的两个凹槽;通过将在涨壳内楔的两侧设置呈平面的滑动轨道,同时涨壳片上也设置与其相吻合的结构,使涨壳片在锚杆的作用下在滑动轨道上方向上滑动并涨开,迅速形成支护力,方便用于临时或永久性支护。其不足之处在于:所述的柔性固定装置是捆扎绳或橡皮圈,将捆扎绳或橡皮圈环绕在涨壳片的外表面上来固定涨壳片的活动,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因两涨壳片受阻状况不一致使两涨壳片在行进中不同步,无法固定;也可能造成捆扎绳或橡皮圈断裂,涨壳片掉落,将会增加施工时间和难度;涨壳片的行程短,锚杆头适应性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稳定、适应性广的涨壳式锚杆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涨壳式锚杆头,包括中空的涨壳內楔和涨壳片,所述涨壳內楔末端呈中空圆形柱体状,涨壳內楔两侧设置有用于涨壳片滑动的凹槽,凹槽底面向涨壳內楔的外侧倾斜;所述两涨壳片上靠近涨壳片根部对应设置有连接沉孔,两涨壳片通过凹槽以及穿过涨壳內楔和两连接沉孔的连接结构安装在涨壳內楔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涨壳內楔凹槽的中间连接部分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远离涨壳內楔末端侧;将限位槽的位置往涨壳片头部方向移动,这样的设计使涨壳片的行程增加,涨壳片可张开的弧度更大,适应的待锚固孔的范围更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沉孔设置在涨壳片沿涨壳內楔轴向的中心线上,所述涨壳片上的连接沉孔的大孔设置在靠近涨壳片外表面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穿过两涨壳片的螺栓,螺栓的两端部设有螺母,所述螺栓上的螺母与所述连接沉孔的大小孔分界面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沉孔设计用于限位弹性元件,同时弹性元件可对涨壳片产生压紧力,让涨壳片在行进过程中保持稳定,螺栓螺母结构的使用,让涨壳片始终同步前进,避免了涨壳片一端不张开造成锚杆不能固定的状况出现。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螺栓上设置的弹性元件为两段性能完全相同的弹簧,所述弹簧的直径与所述连接沉孔的直径相配合;性能相同的弹簧,使两涨壳片受到的压紧力一致。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螺栓螺母和弹性元件结构解决两涨壳片行进过程中不同步的问题,不会出现涨壳片掉落的情况,结构稳定、运行平稳;2、将限位槽的位置往涨壳片头部方向移动,使涨壳片的行程增加,涨壳片可张开的弧度更大,对于注浆孔的直径变化的适应性更好。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涨壳式锚杆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固定涨壳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涨壳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涨壳內楔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涨壳內楔,2-涨壳片,11-涨壳內楔末端,12-凹槽,13-限位槽,21-螺母,22-螺栓,23-连接沉孔,24-弹性元件,25-涨壳片根部,26-涨壳片头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涨壳式锚杆头,包括中空的涨壳內楔1和涨壳片2,所述涨壳內楔末端11呈中空圆形柱体状,涨壳內楔1两侧设置有用于涨壳片2滑动的凹槽12,凹槽12底面向涨壳內楔1的外侧倾斜;所述两涨壳片2上靠近涨壳片根部25对应设置有连接沉孔23,两涨壳片2通过凹槽12以及穿过涨壳內楔1和两连接沉孔23的连接结构安装在涨壳內楔1的两侧。如图4所示,所述涨壳內楔凹槽12的中间连接部分上设置有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设13置在远离涨壳內楔末端11侧;将限位槽13的位置往涨壳片头部26方向移动,这样的设计使涨壳片2的行程增加,涨壳片2可张开的弧度更大,适应的待锚固孔的范围更广。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沉孔23设置在涨壳片2沿涨壳內楔1轴向的中心线上,所述涨壳片2上的连接沉孔23的大孔设置在靠近涨壳片2外表面侧。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穿过两涨壳片2的螺栓22,螺栓22的两端部设有螺母21,所述螺栓22上的螺母21与所述连接沉孔23的大小孔分界面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24;沉孔设计用于限位弹性元件,同时弹性元件可对涨壳片产生压紧力,让涨壳片在行进过程中保持稳定,螺栓螺母结构的使用,让涨壳片始终同步前进,避免了涨壳片一端不张开造成锚杆不能固定的状况出现。如图1所示,所述螺栓22上设置的弹性元件为两段性能完全相同的弹簧,所述弹簧的直径与所述连接沉孔的直径相配合;性能相同的弹簧,使两涨壳片受到的压紧力一致。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固定涨壳片的方法是用的捆扎绳或橡皮圈,依靠捆扎绳或橡皮圈环绕在涨壳片与涨壳內楔的外表面将涨壳片的活动固定在涨壳內楔两侧的滑动轨道上,涨壳片活动时,捆扎绳或橡皮圈存在断裂的可能,涨壳片就会掉落,增加施工时间和难度;而在本实施例中,改用螺栓螺母结构固定两涨壳片,结构简单稳定,且涨壳內楔凹槽的底部设置了一段贯穿的空间,使的涨壳片的行程更长,涨壳片可张开的弧度更大,进而使得注浆锚杆的适应性更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涨壳式锚杆头,包括中空的涨壳內楔和涨壳片,所述涨壳內楔末端呈中空圆形柱体状,其特征在于,涨壳內楔两侧设置有用于涨壳片滑动的凹槽,凹槽底面向涨壳內楔的外侧倾斜;所述两涨壳片上靠近涨壳片根部对应设置有连接沉孔,两涨壳片通过凹槽以及穿过涨壳內楔和两连接沉孔的连接结构安装在涨壳內楔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涨壳式锚杆头,包括中空的涨壳內楔和涨壳片,所述涨壳內楔末端呈中空圆形柱体状,其特征在于,涨壳內楔两侧设置有用于涨壳片滑动的凹槽,凹槽底面向涨壳內楔的外侧倾斜;所述两涨壳片上靠近涨壳片根部对应设置有连接沉孔,两涨壳片通过凹槽以及穿过涨壳內楔和两连接沉孔的连接结构安装在涨壳內楔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涨壳式锚杆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涨壳內楔凹槽的中间连接部分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远离涨壳內楔末端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峰,苏万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安吉洛克锚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