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用热绝缘安装座,其用于将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固定在安装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绝缘安装座(3)具体构成如下:安装座基体(31)、墙体连接孔(32)、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其中:墙体连接孔(32)、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都设置在安装座基体(31)上。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很好地隔离冷桥与热桥,使得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吸收的热能不至于浪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牢固地固定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的结构,使得其稳定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其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用热绝缘安装座,其用于将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固定在安装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绝缘安装座(3)具体构成如下:安装座基体(31)、墙体连接孔(32)、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其中:墙体连接孔(32)、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都设置在安装座基体(31)上。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能很好地隔离冷桥与热桥,使得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吸收的热能不至于浪费。本技术可牢固地固定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的结构,使得其稳定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其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专利说明】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用热绝缘安装座
: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集热导热装置的结构设计和应用
,特别提供了一 种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用热绝缘安装座。
技术介绍
: 现有技术中,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多种多样,但普遍存在构成单元体积小、结构复 杂、成本高、集热效果有限等问题。因此,人们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太阳能集热导 热系统附件--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用热绝缘安装座。
技术实现思路
: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用热绝缘安装 座。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用热绝缘安装座,其用于将太阳能集 热导热系统固定在安装基础上;所述热绝缘安装座3具体构成如下:安装座基体31、墙体连 接孔32、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 ;其中:墙体连接孔32、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都设置在安装 座基体31上。 所述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用热绝缘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绝缘安装座3中 的墙体连接孔32和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处还设置有增强连接强度的预埋金属套管。 所述安装座基体31为片状结构,墙体连接孔32有一处且其设置在安装座基体31 的中央处,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有至少两处且设置在安装座基体31的靠近边缘处且以墙 体连接孔32的轴线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热绝缘安装座上的墙体连接孔32个数为4个;热绝缘安装座整体为盘状结构。 在墙体连接孔32内预埋的预埋金属套管34长度大于热绝缘安装座3的厚度以便 保证该预埋金属套管34穿透保温板之后贴紧墙体的主体部分,且墙体连接孔32内预埋的 预埋金属套管34的安装在墙体内的一端近端处设置有向管内腔翻出的内翻边结构35 ;以 便于防止该预埋金属套管34伸入到墙体内的膨胀螺栓孔中;且可以借助于内翻边结构35 将膨胀螺栓外层铁皮套管顶紧在该处而不至于向外脱出影响膨胀螺栓的连接强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能很好地隔离冷桥与热桥,使得太阳能集热导 热系统吸收的热能不至于浪费。本技术可牢固地固定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的结构,使 得其稳定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其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用热绝缘安装座结构组成原理示意简图,图1为图2 的B-B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用热绝缘安装座使用状态原理示意图; 图4为图3左下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含义如下:外层套管1、内层集热管2、吸热内件23 ;热绝缘安装座3、安 装座基体31、墙体连接孔32、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预埋金属套管34、内翻边结构35、墙体 连接件36、外套管固定件37 ;泵4、储能箱5、换热器6、连接管7。建筑物墙体8、保温板10。 实施例1 一种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用热绝缘安装座,其用于将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固定在 安装基础上;所述热绝缘安装座3具体构成如下:安装座基体31、墙体连接孔32、外套管固 定连接孔33 ;其中:墙体连接孔32、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都设置在安装座基体31上。 所述热绝缘安装座3中的墙体连接孔32和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处还设置有增强 连接强度的预埋金属套管。 所述安装座基体31为片状结构,墙体连接孔32有一处且其设置在安装座基体31 的中央处,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有至少两处且设置在安装座基体31的靠近边缘处且以墙 体连接孔32的轴线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热绝缘安装座3上的墙体连接孔32个数为4个;热绝缘安装座整体为盘状结构。 在墙体连接孔32内预埋的预埋金属套管34长度大于热绝缘安装座3的厚度以便 保证该预埋金属套管34穿透保温板之后贴紧墙体的主体部分,且墙体连接孔32内预埋的 预埋金属套管34的安装在墙体内的一端近端处设置有向管内腔翻出的内翻边结构35 ;以 便于防止该预埋金属套管34伸入到墙体内的膨胀螺栓孔中;且可以借助于内翻边结构35 将膨胀螺栓外层铁皮套管顶紧在该处而不至于向外脱出影响膨胀螺栓的连接强度。 其他内容说明: -种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其由太阳能集热模块以及连接它的的储能介质循环模 块构成,所述太阳能集热模块至少有一个或者并联的至少两个; 太阳能集热模块构成如下:外层套管1、内层集热管2 ;内层集热管2设置在外层 套管1内腔中; 其中: 设置有能够收集太阳能的结构的太阳能集热模块中的内层集热管2是一个整体 结构件;此时内层集热管2的管壁上可以带有吸热涂层的管状结构; 所述外层套管1为分节式结构,外层套管1至少有两节,所有节段顺序串接组装为 一个整体;外层套管1的管壁为玻璃材质。 背光面可以涂覆吸热涂层或者设置其他提高热能利用效率的结构。储能介质循环 系统的构成除了液体通路之外还包括:泵4、储能箱5、换热器6、连接管7等。 内层集热管2内部构成储能介质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外层套管1背光面可以涂覆吸热涂层或者设置其他提高热能利用效率的结构。 所述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还有下述内容要求: 在外层套管1内腔中设置有与内层集热管2热连接的能够收集太阳能的结构;在 此种情况下,能够收集太阳能的结构是优选增加的新结构;内层集热管2中设置的能够收 集太阳能的结构具体是置于内层集热管2内墙中的片状或者絮状的吸热内件23。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能很好地隔离冷桥与热桥,使得太阳能集热导热 系统吸收的热能不至于浪费。本实施例可牢固地固定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的结构,使得其 稳定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其具有可预期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内容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热绝缘安装座3上的墙体连接孔32个数为2个;热绝缘安装座整体为厚度较薄的 长方体状结构。 在墙体连接孔32内预埋的预埋金属套管34长度基本等于热绝缘安装座3的厚 度,且墙体连接孔32内预埋的预埋金属套管34的安装在墙体内的一端近端处未设置内翻 边结构35。【权利要求】1. 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用热绝缘安装座,其用于将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固定在安装 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绝缘安装座(3)具体构成如下:安装座基体(31)、墙体连接孔 (32)、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其中:墙体连接孔(32)、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都设置在安 装座基体(31)上。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用热绝缘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绝 缘安装座(3)中的墙体连接孔(32)和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用热绝缘安装座,其用于将太阳能集热导热系统固定在安装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绝缘安装座(3)具体构成如下:安装座基体(31)、墙体连接孔(32)、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其中:墙体连接孔(32)、外套管固定连接孔(33)都设置在安装座基体(3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森,
申请(专利权)人:刘宇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