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海漫结构,它在泄水建筑物的消力池下游尾端沿水流方向相继设有混凝土网格梁(1)和铅丝笼(2),所述铅丝笼(2)设于混凝土网格梁(1)的下游尾端,并通过成排布置的锚筋(3)与所述混凝土网格梁(1)下游尾端的最后一根梁相连接。本技术采用混凝土网格梁和铅丝笼作为海漫结构,不仅能够消除水流余能,且能较好地均匀扩散水流和调整流速分布。通过在混凝土网格梁和铅丝笼之间设置锚筋,使得二者连接牢固,确保海漫结构正常运行。通过采用混凝土网格梁和铅丝笼的海漫结构不仅简化了施工工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加快了海漫结构施工进度。【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海漫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工建筑物消能结构
。 一种新型的海漫结构
技术介绍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泄水建筑物下游,由于水流经消力池下泄后余能仍较大,且水 流扩散度不够、流速分布不均匀,会对河床造成严重冲刷现象。为进一步消除水流的余能, 更好地均匀扩散水流、调整流速分布和保护河床不受冲刷,一般采取在消力池下游浇筑大 体积混凝土以形成海漫结构,目前国内水电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海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泄水建筑物的消力池下游尾端沿水流方向相继设有混凝土网格梁(1)和铅丝笼(2),所述铅丝笼(2)设于混凝土网格梁(1)的下游尾端,并通过成排布置的锚筋(3)与所述混凝土网格梁(1)下游尾端的最后一根梁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先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