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河道整治,特别是涉及一种小流量工况下的感潮河段间错压脚束形生态河道。
技术介绍
压脚是河道整治设计中防止堤脚淘刷、保障堤岸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公知的压脚为抛石压脚,亦称为抛石压脚带,沿堤岸脚呈带状分布。抛石压脚带分为平河床和高河床两种基本形式,各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1)平河床抛石压脚带:其抛石面与河床高程一致,抛石呈连续扁平带状设置于堤岸脚,尺寸根据堤岸条件而定,通常厚度0.5~1.0m,宽度1.5~2.5m,抛石带后抵堤岸挡墙脚。由于抛石面与设计河床等高,本压脚方式在起到防止洪水对堤岸脚淘刷、防止堤脚凌空、压重堤脚防滑移等功能的情况下,对水流无阻碍,但由于堤脚水流流速慢,往往在堤脚抛石带上形成淤泥岸滩,覆盖抛石带,小流量工况下,水流呈浅碟状在河床中部流动,景观单调,水深浅,流速慢,流态单一,抛石带浸没与水面之下,与外界水体交换量较小,故其生态景观效果差。(2)高河床抛石压脚带:在部分地质条件较差的河段,特别是在利用旧堤岸结构加固改造的情况下,由于顾忌开挖堤脚再抛石工法,可能损害堤岸安全,往往直接沿堤脚抛石或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潮河段间错压脚束形生态河道,包括由两侧堤岸围成的河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本体上设有若干抛石压脚堆,所述各抛石压脚堆沿堤岸方向间错布置,使河道本体内形成 “S”型的河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潮河段间错压脚束形生态河道,包括由两侧堤岸围成的河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本体上设有若干抛石压脚堆,所述各抛石压脚堆沿堤岸方向间错布置,使河道本体内形成 “S”型的河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潮河段间错压脚束形生态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抛石压脚堆顺堤岸方向布置长度为堤岸高的0.5~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潮河段间错压脚束形生态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侧堤岸相邻的抛石压脚堆间距为1.5~3倍堤岸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潮河段间错压脚束形生态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抛石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剑波,黎友添,李承海,余明稹,单联君,谭泽新,郑杰元,张欣,李亚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