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磁性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549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磁性薄膜,所述复合磁性薄膜包括:若干磁性金属粉末颗粒;包覆于每个磁性金属粉末颗粒的表面的钛酸钡层,其中,每个磁性金属粉末颗粒与包覆于其表面的钛酸钡层形成一个两元复合磁性粉体颗粒;将所有两元复合磁性粉体颗粒连接成型的有机聚合物粘结剂,其中,所有两元复合磁性粉体颗粒与有机聚合物粘结剂形成三元复合磁性薄膜,钛酸钡层的引入有利于改善磁性金属粉体和粘结剂之间的界面连接性能,提高复合磁性薄膜的抗剥离强度、抗老化性和电气绝缘性,以及增加磁性金属粉末颗粒的最大填充比,提升复合磁性薄膜的电磁波吸收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磁性薄膜,所述复合磁性薄膜包括:若干磁性金属粉末颗粒;包覆于每个磁性金属粉末颗粒的表面的钛酸钡层,其中,每个磁性金属粉末颗粒与包覆于其表面的钛酸钡层形成一个两元复合磁性粉体颗粒;将所有两元复合磁性粉体颗粒连接成型的有机聚合物粘结剂,其中,所有两元复合磁性粉体颗粒与有机聚合物粘结剂形成三元复合磁性薄膜,钛酸钡层的引入有利于改善磁性金属粉体和粘结剂之间的界面连接性能,提高复合磁性薄膜的抗剥离强度、抗老化性和电气绝缘性,以及增加磁性金属粉末颗粒的最大填充比,提升复合磁性薄膜的电磁波吸收能力。【专利说明】复合磁性薄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磁性薄膜。
技术介绍
数字化工作和生活的今天,移动电话和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已成为众多人不必可少 的工具。功能的集成化、厚度的薄型化和频段的高频化使电子器件内部的电磁干扰和对外 部的辐射干扰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隔绝外部不需要的电磁波向电 子仪器的侵入,通常是用导体将电子器件屏蔽起来。但该导体在反射外部电磁波的同时,也 把来自电子器件内部的辐射波反射了,这种二次噪声把不利的影响施加到屏蔽罩内部其它 元器件上。特别是,近年来电子设备的多功能化和薄型化的设计使诸多复杂的电路和元器 件都集中在一起,使得无论是外部电磁波干扰还是内部电磁波所引起的二次噪声问题都比 较突出。而结构设计时通过使用滤波器,或者通过保持电子部件之间,或和微带传输线之间 的距离来抑制电磁波干扰的方法已不符合空间越来越有限的技术趋势。 利用电磁波吸收体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抑制不需要的电磁波的干扰,它可以配置 在电子仪器的表面,或者在易于受到外部电磁波影响的电子元件周围,或者配置在两块印 刷电路板之间。电磁波吸收材料可分为传导损失、介电损失和磁性损失,或者同时含有这些 损失中的至少两种。现有技术中,采用通过将金属磁性粉末与有机粘结剂混合制备出的复 合磁性薄膜是解决前述电磁干扰问题的有效方法。具体是将磁性金属粉末和有机粘结剂加 入溶剂中形成悬浮液,然后采用压膜、旋涂、带涂、印刷、喷涂或滚涂等方式制备出薄膜,最 后经热处理的方式除去溶剂得到复合磁性薄膜。然而,此方法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出现金属 颗粒团聚不能形成独立个体,以及空气混入悬浮液的问题,以致干燥后微小气泡出现在复 合薄膜内部,常见存在于在金属粉末和粘结剂之间,导致(1)薄膜磁性能降低,机械强度下 降,容易剥落的问题;(2)气孔的出现为水汽的进入和储存留下了空间,影响材料的老化性 能;(3)使磁性金属粉末在复合体中的填充比难以进一步提高,进而使复合薄膜的吸波效 果的提升受到了限制。此外,仅由金属粉末和粘结剂两相组成的复合薄膜在高填充状态下 的介电性能差,难以形成有效的阻抗匹配使不少电磁波在入射界面即被反射回去,降低了 薄膜的吸波能力,也难以符合电气绝缘材料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磁性薄膜,能够改善磁性金属粉体和粘结剂 之间的界面连接性能,提高复合磁性薄膜的抗剥离强度、抗老化性和电气绝缘性,以及增加 磁性金属粉末颗粒的最大填充比,提升复合磁性薄膜的电磁波吸收能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磁性薄膜,包括: 若干磁性金属粉末颗粒; 包覆于每个磁性金属粉末颗粒的表面的钛酸钡层,其中,每个磁性金属粉末颗粒 与包覆于其表面的钛酸钡层形成一个两元复合磁性粉体颗粒; 将所有两元复合磁性粉体颗粒连接成型的有机聚合物粘结剂,其中,所有两元复 合磁性粉体颗粒与有机聚合物粘结剂形成三元复合磁性薄膜。 进一步的,在上述复合磁性薄膜中,所述磁性金属粉末颗粒的形状为球形、方形、 片形、针状、纤维状或其它不规则形状。 进一步的,在上述复合磁性薄膜中,所述磁性金属粉末颗粒的化学组成包括铁、 钴、镍、铌和铬中的任一种,铁、钴、镍、铌和铬中的任几种所形成的合金。 进一步的,在上述复合磁性薄膜中,所述磁性金属粉末颗粒的径大小的范围区间 为微米。 进一步的,在上述复合磁性薄膜中,所述磁性金属粉末颗粒的径大小的范围区间 为微米。 进一步的,在上述复合磁性薄膜中,所述磁性金属粉末颗粒的径大小的范围区间 为微米或微米。 进一步的,在上述复合磁性薄膜中,所述钛酸钡层的厚度的区间范围为 〇 进一步的,在上述复合磁性薄膜中,所述钛酸钡层的厚度的区间范围为 〇 进一步的,在上述复合磁性薄膜中,所述钛酸钡层的厚度的区间范围为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复合磁性薄膜包括:若干磁性金属粉末颗粒;包 覆于每个磁性金属粉末颗粒的表面的钛酸钡层,其中,每个磁性金属粉末颗粒与包覆于其 表面的钛酸钡层形成一个两元复合磁性粉体颗粒;将所有两元复合磁性粉体颗粒连接成型 的有机聚合物粘结剂,其中,所有两元复合磁性粉体颗粒与有机聚合物粘结剂形成三元复 合磁性薄膜,钛酸钡层的引入有利于改善磁性金属粉体和粘结剂之间的界面连接性能,提 高复合磁性薄膜的抗剥离强度、抗老化性和电气绝缘性,以及增加磁性金属粉末颗粒的最 大填充比,提升复合磁性薄膜的电磁波吸收能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三元复合磁性薄膜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磁性金属粉末/有机粘结剂二元复合磁性薄膜的剖面示意;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三元复合磁性薄膜和比较例1的现有二元复合磁性 薄膜的剥离强度性能对比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复合的制备过程化学气相沉积装置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和比较例2中的薄膜的抗电磁干扰测试装置的示意 图;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三元复合磁性薄膜和比较例2二元复合磁性薄膜的电 磁吸收性能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磁性薄膜,包括: 若干磁性金属粉末颗粒11 ; 包覆于每个磁性金属粉末颗粒11的表面的高电阻的的钛酸钡层13,其中,每个磁 性金属粉末颗粒与包覆于其表面的钛酸钡层形成一个金属/钛酸钡两元复合磁性粉体颗 粒;具体的,钛酸钡层的引入能够改善磁性金属粉体和粘结剂之间的界面连接性能,提高复 合磁性薄膜的抗剥离强度,同时也提高磁性颗粒的最大填充比; 将所有两元复合磁性粉体颗粒连接成型的有机聚合物粘结剂12,其中,所有两元 复合磁性粉体颗粒与有机聚合物粘结剂12形成三元复合磁性薄膜。具体的,有机聚合物粘 结剂为热塑性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聚酯类树脂、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丙烯、聚 苯乙烯、聚碳酸酯、尼龙、环氧树脂、聚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类树脂、腈基丁二烯类橡胶、苯乙烯丁 二烯类橡胶、丁基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丁腈橡胶、聚硫化物、丙烯腈-丁 二烯-苯乙烯(ABS)、硅橡胶、天然橡胶等,然而,有机粘结剂材料不限于上述材料,并最适 合的材料要依据复合薄膜的具体用途和制造装置的不同来选择确定。有机聚合物粘结剂 与包覆于每个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磁性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磁性金属粉末颗粒;包覆于每个磁性金属粉末颗粒的表面的钛酸钡层,其中,每个磁性金属粉末颗粒与包覆于其表面的钛酸钡层形成一个两元复合磁性粉体颗粒;将所有两元复合磁性粉体颗粒连接成型的有机聚合物粘结剂,其中,所有两元复合磁性粉体颗粒与有机聚合物粘结剂形成三元复合磁性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作成刘付胜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驭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