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园林工程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叠水瀑布水景工程中,因人工堆筑土体的沉降,导致漏水,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它包括相连接的池体和河床,人工堆筑山体由下至上依次为基层、普通种植土层及优质种植土层,基层由不含污染物质和放射物质的建筑垃圾砌筑而成。施工方法:一、分层堆筑夯实人工堆筑山体的基层、普通种植土层及优质种植土层;二、在池体位置由下至上逐层铺设中粗砂垫层、膨润土防水毯及素混凝土垫层,浇筑池体;三、由下至上逐层铺设中粗砂垫层、膨润土防水毯及素混凝土垫层构成河床;四、在池体与河床的连接处砌筑钢筋混凝土挡墙一;五、在河床内砌筑至少一个钢筋混凝土挡墙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园林工程
,特别涉及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水景工程是现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叠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水景,寓意溪流,瀑布等,尤其是溪流式的叠水瀑布水景能使整个园林空间生动起来。但是,在人工堆筑山体上建造叠水瀑布水景的施工过程中,短时间的高填土会引起土体沉降,而造成水景工程中山体顶部天池区域和与其连通的溪流区域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漏水,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叠水瀑布水景工程中,因人工堆筑土体的沉降,导致漏水,影响水景工程质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的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差异沉降,既保证了山体的压实要求,又满足了山体植被种植的土质要求。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人工堆筑山体上的相连接的池体和河床,所述人工堆筑山体由下至上依次为基层、普通种植土层及优质种植土层,所述基层由不含污染物质和放射物质的建筑垃圾砌筑而成。优选的,当所述人工堆筑山体堆筑的坡度≥1:3时,所述人工堆筑山体的坡边采用土工布包覆,且在所述优质种植土层和所述普通种植土层之间,以及所述优质种植土层的上表面均铺设土工格栅。优选的,所述池体的池壁由钢筋混凝土板一浇筑而成,所述池体的底面由上至下分别铺设钢筋混凝土板二、素混凝土垫层、膨润土防水毯及中粗砂垫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一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二内的钢筋相互搭接、整体浇筑,且不设施工缝和变形缝。更佳的,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下方以及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一的外侧均包覆有所述膨润土防水毯,且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一外侧的所述膨润土防水毯向远离所述池体的方向具有一水平延展段,且所述水平延展段的末端埋入所述优质种植土层的沟槽内固定。所述河床的底面由上至下分别铺设素混凝土垫层、膨润土防水毯及中粗砂垫层,所述池体与所述河床的连接处设有L形的钢筋混凝土挡墙一,钢筋混凝土挡墙一位于所述素混凝土垫层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墙一包括垂直设置并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板三和钢筋混凝土板四,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四位于远离所述池体的一端,且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四与所述河床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钢筋混凝土板三内的钢筋分别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二和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四内的钢筋相互搭接,所述膨润土防水毯的两侧分别向远离所述河床的方向具有一水平延展段,且所述水平延展段的末端埋入所述优质种植土层的沟槽内固定。更佳的,所述河床内设有至少一个垂直于水体流向的钢筋混凝土挡墙二,呈倒T形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墙二包括垂直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板五和钢筋混凝土板六,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五和钢筋混凝土板六内的钢筋相互搭接,并整体浇筑而成,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五的上端高于所述河床的上表面,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六水平铺设于所述河床的中粗砂垫层内,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六的底部依次铺设有素混凝土垫层、膨润土防水毯及中粗砂垫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六底部的膨润土防水毯向上延展并包覆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六上表面及其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五的连接处,且与所述河床内的膨润土防水毯连为一体。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五的顶部,且远离所述池体一侧具有一坡面,所述坡面的坡度为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根据施工图进行所述人工堆筑山体的定位放样,所述人工堆筑山体由下至上依次为基层、普通种植土层及优质种植土层,并分层堆筑夯实;步骤二:在所述池体的施工位置由下至上逐层铺设中粗砂垫层、膨润土防水毯及素混凝土垫层,并于所述素混凝土垫层上浇筑钢筋混凝土板一和钢筋混凝土板二构成所述池体;步骤三:在所述河床的施工位置由下至上逐层铺设中粗砂垫层、膨润土防水毯及素混凝土垫层构成所述河床;步骤四:在所述池体与所述河床的连接处砌筑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墙一;步骤五:根据设计要求,在所述河床内与水体流向垂直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墙二。所述步骤一中,分层堆筑所述基层、所述普通种植土层及所述优质种植土层时,每层摊铺厚度不大于50厘米,所述人工砌筑山体的压实系数为0.8~0.85,所述池体下方2米深度范围土体内压实系数为0.94。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一、本专利技术的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结构,因池体面积较小,如果采用常规的人工堆筑山体加固方案,在土体下大面积采用桩基加固,会增加工程成本,若仅在池体下打桩加固,周边堆土产生的负摩阻力对桩基影响较大,且与未采用桩基加固的山体产生不均匀沉降。因此,本专利技术人工堆筑山体、池体和河床均采用上述各层材料分层夯实处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差异沉降,既保证了山体的压实要求,又满足了山体植被种植的土质要求;另外,本专利技术人工堆筑山体利用建筑垃圾堆筑,既节约了水景结构建造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又解决了建筑垃圾的消纳处置问题;同时,建筑垃圾中的石灰材料可有效加速土体固结,而建筑垃圾上铺设普通种植土和优质种植土,可确保山体植物种植对土壤的要求。二、本专利技术的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结构,依山体地势而建的河床采用膨润土防水毯较钢筋混凝土材料更便于施工,更能保持河床内溪流的灵动性,跌落处钢筋混凝土挡墙的设置,既能挡土又能产生小瀑布的效果。三、现有人工堆筑山体的施工过程中,短时间的高填土会引起山体沉降,造成池体及河床的不均匀沉降,以致漏水,本专利技术的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结构的施工方法,山体的基层、普通种植土层及优质种植土层均采用分层夯实的加固方法,上述各层材料采取分层堆筑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差异沉降,既保证了山体的压实要求,又满足了山体上的植被种植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人工砌筑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人工砌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的平面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的1-1剖面图;图5为图3中2-2剖面图;图6为图2的3-3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结构的施工方法之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实施例一:结合图1至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结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叠水瀑布水景结构由位于人工堆筑山体上的池体10、以及与池体10连接并蜿蜒而下的河床11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池体10和河床11下的人工堆筑山体由原始地坪标高约5米的位置经人工堆砌至最高处约11米,根据山体的土质要求,山体由下至上依次为基层1、普通种植土层2及优质种植土层3。其中,位于最底部的基层1由不含污染物质和放射物质的建筑垃圾砌筑而成,并添加适量的素土以加强粘结。普通种植土层2厚度为2米,位于山体表面的优质种植土层3厚度为2米。本专利技术的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结构,因池体10面积不大,单边边长小于30m,如果人工堆筑山体大面积采用桩基加固,会增加工程成本,若仅在池体10土体下打桩加固,周边堆土产生的负摩阻力对桩基影响较大,且与未采用桩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人工堆筑山体上的相连接的池体和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堆筑山体由下至上依次为基层、普通种植土层及优质种植土层,所述基层由不含污染物质和放射物质的建筑垃圾砌筑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人工堆筑山体上的相连接的池体和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堆筑山体由下至上依次为基层、普通种植土层及优质种植土层,所述基层由不含污染物质和放射物质的建筑垃圾砌筑而成;所述河床的底面由上至下分别铺设素混凝土垫层、膨润土防水毯及中粗砂垫层,所述池体与所述河床的连接处设有L形的钢筋混凝土挡墙一,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墙一位于所述素混凝土垫层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墙一包括垂直设置并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板三和钢筋混凝土板四,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四位于远离所述池体的一端,且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四与所述河床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钢筋混凝土板三内的钢筋分别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二和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四内的钢筋相互搭接,所述膨润土防水毯的两侧分别向远离所述河床的方向具有一水平延展段,且所述水平延展段的末端埋入所述优质种植土层的沟槽内固定,所述池体的池壁由钢筋混凝土板一浇筑而成,所述池体的底面由上至下分别铺设钢筋混凝土板二、素混凝土垫层、膨润土防水毯及中粗砂垫层,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一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二内的钢筋相互搭接、整体浇筑,且不设施工缝和变形缝,当所述人工堆筑山体堆筑的坡度≥1:3时,所述人工堆筑山体的坡边采用土工布包覆,且在所述优质种植土层和所述普通种植土层之间,以及所述优质种植土层的上表面均铺设土工格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素混凝土垫层的下方以及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一的外侧均包覆有所述膨润土防水毯,且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一外侧的所述膨润土防水毯向远离所述池体的方向具有一水平延展段,且所述水平延展段的末端埋入所述优质种植土层的沟槽内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堆筑山体上叠水瀑布水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床内设有至少一个垂直于水体流向的钢筋混凝土挡墙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莱平,陆健,秦文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