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28495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包括第一导磁元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第五电极、第六电极、初级绕线组及次级绕线组。第一导磁元件包括三第一凸起部及三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间隔设于第一导磁元件的一端,第二凸起部间隔设于第一导磁元件的另一端。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分别设于第一凸起部。第四电极、第五电极及第六电极,分别设于第二凸起部。初级绕线组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电极,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二电极,初级绕线组的中间抽头电性连接第六电极。次级绕线组的一端电性连接第四电极,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五电极,中间抽头电性连接第三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包括第一导磁元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第五电极、第六电极、初级绕线组及次级绕线组。第一导磁元件包括三第一凸起部及三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间隔设于第一导磁元件的一端,第二凸起部间隔设于第一导磁元件的另一端。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分别设于第一凸起部。第四电极、第五电极及第六电极,分别设于第二凸起部。初级绕线组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电极,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二电极,初级绕线组的中间抽头电性连接第六电极。次级绕线组的一端电性连接第四电极,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五电极,中间抽头电性连接第三电极。【专利说明】变压器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变压器。
技术介绍
变压器(transformer)是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而升高或降低电压的电子装 置,主要是用于升降交流电的电压或改变阻抗或分隔电路。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电子装置的产品大多趋向于小体积发展。变压器也不例外。 然而,在逐渐将变压器体积缩小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诸多技术上的瓶颈。举例来说,当变 压器的体积越来越小,其初级绕线组与次级绕线组在通以高电压时,由于其间隔距离缩短, 便容易发生打火,而造成变短路,为了避免发生此种问题,通常需将绕设各线圈组的铁芯的 长度增加,但在增加长度的同时,便会与缩小体积的目标背道而驰。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变压器,能够在不增加各线圈所绕设的铁芯的尺寸下,达到提 高变压器整体的耐电压强度,并降低初级绕线组与次级绕线组之间发生打火的机率,已成 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增加各线圈所绕设的铁芯的 尺寸下,达到提高变压器整体的耐电压强度,并降低初级绕线组与次级绕线组之间发生打 火的机率。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变压器包括一第一导磁元件、一第一电极、一第 二电极、一第三电极、一第四电极、一第五电极、一第六电极、一初级绕线组以及一次级绕线 组。第一导磁元件包括三第一凸起部及三第二凸起部,该三第一凸起部间隔设置于第一导 磁兀件的一端,该三第二凸起部间隔设置于第一导磁兀件的另一端。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 第三电极分别设置于该三第一凸起部。第四电极、第五电极及第六电极,分别设置于该三第 二凸起部。初级绕线组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电极,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二电极,初级绕线组的 中间抽头电性连接第六电极。次级绕线组的一端电性连接第四电极,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五 电极,次级绕线组的中间抽头电性连接第三电极。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磁元件还包括一第一凸缘以及一第二凸缘,分别设置于第 一导磁元件的二端,且位于该三第一凸起部及该三第二凸起部所在平面相对的平面。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第二导磁元件,与第一导磁元件连接,形成一磁通路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电极与第一电极的距离及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的距离大于第 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第六电极与该第四电极的距离及该第六电极与该第五电极的距离 大于该第四电极与该第五电极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第六电极位于该第三电极的对角。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电极及该第五电极位于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的对角。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磁兀件的磁导率大于该第一导磁兀件的磁导率。 承上所述,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变压器,通过在第一导磁元件的二端间隔分 别设置三第一凸起部以及三第二凸起部,并在各第一凸起部及各第二凸起部设置一对应电 极以与初级绕线组或次级绕线组电性连接,能够在不增加第一导磁元件的尺寸下,达到提 高变压器整体的耐电压强度,并降低初级绕线组与次级绕线组之间发生打火的机率。 值得一提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于各电极的沿面耐电压强度小于空气的耐电压强 度,通过增加初级绕线组与次级绕线组间的沿面距离而不增加其空气距离,即能够在不增 加变压器尺寸下,达到提高变压器整体的耐电压强度的功效。更进一步来说,本专利技术的各凸 起部增加了初级绕线组与次级绕线组间的沿面距离,故能够在不增加变压器尺寸下,达到 提高变压器整体的耐电压强度的功效。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变压器的示意图; 图2A为第一导磁元件的侧视图; 图2B为第一导磁元件的上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变压器的示意图;以及 图4为第一导磁元件的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la:变压器 ll、lla :第一导磁元件 111a ?111c:第一凸起部 112a ?112c :第二凸起部 113:第一凸缘 114:第二凸缘 C1 :初级绕线组 C2 :次级绕线组 E1 :第一电极 E2:第二电极 E3 :第三电极 E4:第四电极 E5 :第五电极 E6 :第六电极 dl2、d45、d3l、d32、册4、册 5 :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变压器,其中相同的元件 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图示仅为示意而已,并非代表实际尺寸 及比例,实际尺寸及比例皆可依据实际需要,而有不同的设计。 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1的示意图。为方便理解,请同 时参照图2A及图2B所示,其中图2A为第一导磁元件11的侧视图,图2B为第一导磁元件 11的上视图。变压器1包括一第一导磁兀件11、一第一电极E1、一第二电极E2、一第三电 极E3、一第四电极E4、一第五电极E5、一第六电极E6、一初级绕线组C1以及一次级绕线组 C2〇 第一导磁元件11包括三第一凸起部111a?111c及三第二凸起部112a?112c。 第一凸起部111a?111c是间隔设置于第一导磁元件11的一端,而第二凸起部112a?112c 是间隔设置于第一导磁元件11的另一端。在实施上,第一导磁元件11的材质较佳为导磁 性的材料。当第一导磁元件11的材质为导磁且导电的材料,例如是硅钢片,镍钢片,镍 锌等,须先披覆一不导电材料后,再设置电极。当第一导磁元件11的材质为导磁且不导 电材料,例如是、锰锌,陶瓷等,则可直接设置电极。当然当第一导磁元件11的材质也可 以是其他材质,其磁导率依其材质不同而有所差异,本专利技术于此并不予以限定。 第一电极E1、第二电极E2以及第二电极E3是分别设置于第一凸起部111a? 111c,更具体来说,第一电极E1是设置于第一凸起部111a,第二电极E2是设置于第一凸起 部111b,第三电极E3是设置于第一凸起部111c。 第四电极E4、第五电极E5以及第六电极E6是分别设置于第一凸起部112a? 112c,更具体来说,第四电极E4是设置于第二凸起部112a,第五电极E5是设置于第二凸起 部112b,第六电极E6是设置于第二凸起部112c。在实施上,第一电极E1?第六电极E6的 材质可选用铜、锡、银金等或其他金属,本专利技术于此并不予以限定。 初级绕线组C1的一端是电性连接第一电极E1,初级绕线组C1的另一端是电性连 接第二电极E2,初级绕线组C1的中间抽头是电性连接第六电极E6。此外,初级绕线组C1 亦可由二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包括:一第一导磁元件,包括三第一凸起部及三第二凸起部,该三第一凸起部间隔设置于该第一导磁元件的一端,该三第二凸起部间隔设置于该第一导磁元件的另一端;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及一第三电极,分别设置于该三第一凸起部;一第四电极、一第五电极及一第六电极,分别设置于该三第二凸起部;一初级绕线组,其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极,另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二电极,该初级绕线组的中间抽头电性连接该第六电极;以及一次级绕线组,其一端电性连接该第四电极,另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五电极,该次级绕线组的中间抽头电性连接该第三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进忠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