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液体加热装置的油漆加热器,包括U型底座和竖立安装在U型底座上的电加热装置,该电加热装置由带中心透孔的加热圆盘和与加热圆盘一体成型的引线空腔构成,加热圆盘的内部内置有不可拆卸的电加热管,加热圆盘的正面设有与加热圆盘一体成型的螺旋形入油凹槽,加热圆盘的反面设有与加热圆盘一体成型的螺旋形出油凹槽,采用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导通的结构,使油漆流动更顺畅,加热效率更好,同时电加热管设置在加热圆盘内更安全稳定,不易损坏,另外配合可拆卸的油封盖,能够轻松清洗入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液体加热装置的油漆加热器,包括U型底座和竖立安装在U型底座上的电加热装置,该电加热装置由带中心透孔的加热圆盘和与加热圆盘一体成型的引线空腔构成,加热圆盘的内部内置有不可拆卸的电加热管,加热圆盘的正面设有与加热圆盘一体成型的螺旋形入油凹槽,加热圆盘的反面设有与加热圆盘一体成型的螺旋形出油凹槽,采用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导通的结构,使油漆流动更顺畅,加热效率更好,同时电加热管设置在加热圆盘内更安全稳定,不易损坏,另外配合可拆卸的油封盖,能够轻松清洗入油通道和出油通道。【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液体加热装置,具体涉及油漆加热器。 油漆加热器
技术介绍
由于涂装业在冬季作业情况下,受气温影响很大。随着气温的下降,油漆粘度上 升,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使喷涂机失灵,油漆管路堵塞。因此,为了防止油漆管路堵塞,可通 过添加稀释剂或用火烤喷涂机和油漆,导致整套设备易损件增多,喷涂效果差等一系统问 题。 另外,现市面上有出现一种用于加热油漆的油漆加热器。传统的油漆加热器基本 是采用管式加热,通过加热管加热油漆的方式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1)油漆加热器在 不使用或使用时间长造成油漆凝固,从而堵塞油路的通道,造成不顺畅;2)通道被堵塞后难 以清洗,造成清洗不方便;3)通过管式加热排放油漆的加热器无法拆开油路,影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加热效率更好,不会出现堵塞通道, 便于清洗通道的油漆加热器。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油漆加热器,包括U型底座和坚立安装在U型底座上的电加热装置,该电加热装置 由带中心透孔的加热圆盘和与加热圆盘一体成型的引线空腔构成。加热圆盘的内部内置有 不可拆卸的电加热管,电加热管的电源线延伸至引线空腔并从引线空腔引出。 加热圆盘的正面设有与加热圆盘一体成型的螺旋形入油凹槽,加热圆盘的反面设 有与加热圆盘一体成型的螺旋形出油凹槽,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紧贴着电加 热管,使电加热管工作发热时将热量传递至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上。螺旋形 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的顶面均为平整面,并在平整面上分别密封固定有可拆卸的入 油封盖和出油封盖,使螺旋形入油凹槽与入油封盖之间形成入油通道,螺旋形出油凹槽与 出油封盖之间形成出油通道。当入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出现堵塞时,可通过拆卸入油封盖和 出油封盖,然后直接清洗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入油通道与出油通道的中心 通过中心透孔导通,加热圆盘的侧面设有用于连接油漆输入管的油漆输入口和用于连接油 漆输出管的油漆输出口,油漆输入口与入油通道导通,油漆输出口与出油通道导通。 本技术的油漆加热器投入工作时,接上油漆输入管和油漆输出管,电加热管 接通电源后开始加热。油漆从油漆输入口进入入油通道内,经入油通道内的螺旋形入油凹 槽,从其边缘往中心的螺旋式流动后,油漆在流动的同时进行加热,接着从中心透孔流向背 面的出油通道,再经出油通道内的螺旋形出油凹槽,从其中心往边缘的螺旋式流动后,油漆 在流动的同时进一步进行加热,最后从螺旋形出油凹槽边缘的油漆输出口流出加热后的油 漆。 作为优选地,所述引线空腔的前端设置有用于调节电加热管的调节开关。该调节 开关共设置有五档调节,通过调节电加热管的加热温度,从而能够控制油漆被加热的温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油漆输出口前端设置有用于测量输出油漆温度的温度仪表。该 温度仪表能够实时监控被加热后输出的油漆的实时温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电加热管为螺旋形电加热管。螺旋形电加热管位于螺旋形入油 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之间,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进行加热。 作为优选地,所述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的边缘均设有螺孔,入油封 盖和出油封盖均通过螺丝分别与其进行螺接固定。当需要清洗入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时,直 接拧开配对的螺丝即可轻松拆卸入油封盖和出油封盖。 作为优选地,所述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的边缘均设有密封胶圈。密 封胶圈能够增加其密封性,确保油漆不会出现渗漏。 作为优选地,所述加热圆盘的侧面还设有用于与U型底座螺接固定的前固定孔和 后固定孔。 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导通的 结构,使油漆流动更顺畅,加热效率更好,同时电加热管设置在加热圆盘内更安全稳定,不 易损坏,另外配合可拆卸的油封盖,当油漆凝固在入油通道或者出油通道时,可直接将油封 盖拆卸下来,从而能够轻松清洗入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解决传统技术中堵塞通道和清洗不 方便的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电加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中,1为U型底座,2为加热圆盘,3为引线空腔,4为前固定孔,5为后固定孔,6 为电源线,7为螺旋形入油凹槽,8为入油封盖,9为出油封盖,10为螺丝,11为中心透孔,12 为油漆流通口,13为调节开关,14为温度仪表,15为油漆输入管,16为油漆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参照图1?图3,其具体实施结构包括U型底座1和坚立安装在U型底 座1上的电加热装置,该电加热装置由带中心透孔11的加热圆盘2和与加热圆盘2-体成 型的引线空腔3构成。热圆盘的侧面设有用于与U型底座1螺接固定的前固定孔4和后固 定孔5。本实施例共设有一个后固定孔5和两个前固定孔4,通过螺丝将电加热装置固定在 U型底座1内侧。 加热圆盘2的内部内置有不可拆卸的电加热管,在制作加热圆盘2时电加热管内 置在其内部,确保电加热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电加热管的电源线6延伸至引线空腔3并 从引线空腔3引出,本实施的引线空腔3侧面设有用于引出电源线6的穿线孔。 加热圆盘2的正面设有与加热圆盘2-体成型的螺旋形入油凹槽7,加热圆盘2的 反面设有与加热圆盘2 -体成型的螺旋形出油凹槽,本实施例的螺旋形入油凹槽7和螺旋 形出油凹槽的形状相同。螺旋形入油凹槽7和螺旋形出油凹槽的顶面均为平整面,并在平 整面上分别密封固定有可拆卸的入油封盖8和出油封盖9,螺旋形入油凹槽7和螺旋形出油 凹槽的边缘均设有密封胶圈。本实施例通过螺丝10螺接的方式固定入油封盖8和出油封 盖9,在螺旋形入油凹槽7和螺旋形出油凹槽的边缘均设有螺孔,入油封盖8和出油封盖9 均通过螺丝10分别与其进行螺接固定。螺旋形入油凹槽7与入油封盖8之间形成入油通 道,螺旋形出油凹槽与出油封盖9之间形成出油通道。当入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出现堵塞时, 可通过拧开螺丝从而拆卸入油封盖8和出油封盖9,然后直接清洗螺旋形入油凹槽7和螺旋 形出油凹槽。入油通道与出油通道的中心通过中心透孔11导通,加热圆盘2的侧面设有用 于连接油漆输入管15的油漆输入口和用于连接油漆输出管16的油漆输出口,本实施例的 油漆输入口和油漆输出口均设在其共用的油漆流通口 12上,油漆流通口 12均匀分隔成独 立流通的两个口,分别为油漆输入口和油漆输出口,油漆输入口与入油通道导通,油漆输出 口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油漆加热器,包括U型底座和竖立安装在U型底座上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加热装置由带中心透孔的加热圆盘和与加热圆盘一体成型的引线空腔构成,加热圆盘的内部内置有不可拆卸的电加热管,电加热管的电源线延伸至引线空腔并从引线空腔引出,加热圆盘的正面设有与加热圆盘一体成型的螺旋形入油凹槽,加热圆盘的反面设有与加热圆盘一体成型的螺旋形出油凹槽,螺旋形入油凹槽和螺旋形出油凹槽的顶面均为平整面,并在平整面上分别密封固定有可拆卸的入油封盖和出油封盖,使螺旋形入油凹槽与入油封盖之间形成入油通道,螺旋形出油凹槽与出油封盖之间形成出油通道,入油通道与出油通道的中心通过中心透孔导通,加热圆盘的侧面设有用于连接油漆输入管的油漆输入口和用于连接油漆输出管的油漆输出口,油漆输入口与入油通道导通,油漆输出口与出油通道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林立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