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于建筑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弃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2782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9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合于建筑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弃流井,包括人孔、井壁和底座,人孔设置于井壁上方,井壁与底座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弃流管、初期雨水弃流管、集水管、格栅、雨水进水管和导流墙,导流墙设置于弃流井中部,初期雨水弃流管设置于导流墙下部,集水管设置于井壁一侧,弃流管设置于导流墙另一侧的井壁上,雨水进水管设置一条或多条,安装在靠近人孔一侧的井壁上,集水管入口处设置有格栅。本弃流井适合于建筑屋面初期雨水的弃流,具有建设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水力条件好、施工埋设方便,并能够自动运行,做到科学合理的利用雨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合于建筑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弃流井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合于建筑雨水利用的初 期雨水弃流井。
技术介绍
由于人口的增多,水资源的困乏,使得水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常 情况下,许多的雨水直接排放至下水道流出,极大的浪费了资源,也容易造成水灾,若能适 当的把这部分雨水收集,排除掉初期较脏的那部分雨水,再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回用于绿化、 洗车、空调补充水、景观补充水等用水,将会产生巨大效益,不仅环保,还能响应能源可持续 利用的方针。 初期屋面雨水含有较多的杂质,较脏,不宜回用,一般是排入污水管道与污水一起 处理。要想达到利用建筑雨水的目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初期较脏的雨水排除,为后续的雨 水利用提供有利的条件。 而通常采用的几种典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及存在的问题为: 1)容积法弃流池 初期雨水径流首先进入弃流池,当弃流池充满后雨水从设置的高水位出水管进入 后续处理系统,待雨停后排空弃流池。容积法弃流控制具有简单易行、控制量准确稳定、效 果好的特点,但汇水面积较大时需要较大的池容,导致造价提高,另外,需要人工开启排空 管,操作麻烦。 2)小管弃流法 小管弃流是雨水输送途中(管道、暗渠、明沟等)设置小管径的管道来弃流初期污 染严重的小流量径流。在雨水流量足够大时,雨水越过弃流管向下游输送。该系统的优点 是容易实施、节约了土建费用,缺点是在整个降雨径流过程中弃流管一直处于弃流状态影 响雨水收集量。 3)电动雨水弃流装置 电动雨水弃流装置是由雨量计、PLC控制器、不锈钢分流装置组成。装置配有数字 雨量计可以感应降雨量,在降雨量达到设定的值时(弃流的雨量可以调节),装置内部的电 动阀开始工作,弃流排污方向的水管将被关闭,收集管方向打开,进行后续雨水收集。降雨 结束之后,雨量计无降雨信号传输过来,PLC控制器将使雨水分流装置恢复原位,等待下一 场降雨。该装置可以精确地控制降雨前期污染较严重雨水的自动排放,但是造价较高,后期 维护较困难,运行不可靠。 初期雨水弃流是雨水回收利用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是制约建筑 雨水利用的一个关键点。综上所述,电动雨水弃流装置造价高,运行不可靠;容积法或浮球 阀控制的初期雨水弃流装置需要人工开关阀门,不能实现自动控制;小管弃流法适合于沟 渠,但不适应目前普遍采用的雨水管道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能加大雨水利用程度、建设 投资省、运行费用低且还能将初期雨水自动弃流的一种适合于建筑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弃 流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合于建筑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弃流井,包括人孔、井壁和底座,人孔设置于 井壁上方,井壁与底座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弃流管、初期雨水弃流管、集水管、格栅、雨 水进水管和导流墙,导流墙设置于弃流井中部,初期雨水弃流管设置于导流墙下部,集水管 设置于井壁一侧,弃流管设置于导流墙另一侧的井壁上,雨水进水管设置一条或多条,安装 在靠近人孔一侧的井壁上,集水管入口处设置有格栅。 所述底座在雨水进水管与导流墙之间的部分高于在导流墙与弃流管之间的部分, 所述高出的部分为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 所述初期雨水弃流管高于底座;初期雨水弃流管为水平设置或者倾斜设置,数量 不少于二个,为单层排列或者多层排列,最上一层初期雨水弃流管的高度低于集水管的高 度。 所述初期雨水弃流管设在导流墙的下部;初期雨水弃流管采用圆形管道或者方形 管道埋设,也可以是留圆形或者方形孔洞;初期雨水弃流管的数量和管径大小与雨水的收 集面积大小成正比。 所述弃流管管内底的安装高度低于初期雨水弃流管,弃流管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 方形,至少一条设置。 所述集水管在井壁内的一侧设置栅格,栅格尺寸大于集水管,栅格为可拆卸安装; 集水管高于初期雨水弃流管且低于雨水进水管。 所述导流墙设在弃流井内;导流墙的1?度1?于雨水进水管。 在人孔一侧的井壁上还设置有爬梯。 整体装置可利用砖砌,不需要人工控制,能将初期雨水自动弃流,具有建设投资 省、运行费用低的特点。可根据收集雨水的屋面面积大小和不同地区的降雨强度改变初期 雨水弃流管的大小和数量,从而决定弃流量的大小,更快更好更充分地收集雨水。 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是: 1、适合于建筑屋面初期雨水弃流的建设,具有建设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并能够自 动运行的初期雨水弃流井。 2、本技术采用独特的砖砌结构,导流墙兼做溢流用,水力条件好,施工埋设方 便,实现了对弃流量的精确控制,做到科学合理。 3、绿色建筑是近年建筑发展的方向,本技术致力于绿色发展,对于推进绿色 建筑雨水利用将起到重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图1中的1- 1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2- 2剖视旋转图。 图中标号及名称如下: 1、弃流管,2、初期雨水弃流管,3、集水管,4、格栅,5、人孔,6、雨水进水管,7、井壁, 8、底座,9、井盖,10、盖座,11、爬梯,12、导流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详细的介绍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种适合于建筑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弃流井,包括人孔5、井壁7和底座8,人孔5 设置于井壁7上方,井壁7与底座8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弃流管1、初期雨水弃流管2、 集水管3、格栅4、雨水进水管6和导流墙12,导流墙12设置于弃流井中部,初期雨水弃流 管2设置于导流墙12下部,集水管3设置于井壁7 -侧,弃流管1设置于导流墙另一侧的 井壁上,雨水进水管6设置一条或多条,安装在靠近人孔5 -侧的井壁上,集水管3入口处 设置有格栅。 所述底座8在雨水进水管6与导流墙12之间的部分高于在导流墙12与弃流管1 之间的部分,凸出部分为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 所述初期雨水弃流管2高于底座8 ;初期雨水弃流管2为水平设置或者倾斜设置, 数量不少于二个,为单层排列或者多层排列,最上一层初期雨水弃流管2的高度低于集水 管3的高度。 所述初期雨水弃流管2设在导流墙12的下部;初期雨水弃流管2采用圆形管道或 者方形管道埋设,也可以是留圆形或者方形孔洞;初期雨水弃流管2的数量和管径大小与 雨水的收集面积大小成正比。 所述弃流管1管内底的安装高度低于初期雨水弃流管2,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方形, 至少一条设置。 所述集水管3在井壁7内的一侧设置栅格4,栅格4尺寸大于集水管3,栅格4为 可拆卸安装;集水管3高于初期雨水弃流管2且低于雨水进水管6。 所述导流墙12设在弃流井内;导流墙12的1?度1?于雨水进水管。 在人孔5 -侧的井壁7上还设置有爬梯11。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屋面雨水通过管道流经雨水进水管6进入井壁7内,降 雨初期雨水很脏,水量也很小,这部分水流过直径较小的初期雨水弃流管2后经过弃流管1 排至污水排水系统。随着降雨量增大,雨水也开始变得干净,雨水流量加大后,由于初期雨 水弃流管2来不及排走,水位上升,大量干净的雨水就从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合于建筑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弃流井,包括人孔(5)、井壁(7)和底座(8),人孔(5)设置于井壁(7)上方,井壁(7)与底座(8)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弃流管(1)、初期雨水弃流管(2)、集水管(3)、格栅(4)、雨水进水管(6)和导流墙(12),导流墙(12)设置于弃流井中部,初期雨水弃流管(2)设置于导流墙(12)下部,集水管(3)设置于井壁(7)一侧,弃流管(1)设置于导流墙另一侧的井壁上,雨水进水管(6)设置一条或多条,安装在靠近人孔(5)一侧的井壁上,集水管(3)入口处设置有格栅。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适合于建筑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弃流井,包括人孔(5)、井壁(7)和底座(8),人 孔(5)设置于井壁(7)上方,井壁(7)与底座(8)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弃流管(1)、初 期雨水弃流管(2)、集水管(3)、格栅(4)、雨水进水管(6)和导流墙(12),导流墙(12)设置 于弃流井中部,初期雨水弃流管(2)设置于导流墙(12)下部,集水管(3)设置于井壁(7) - 侦h弃流管(1)设置于导流墙另一侧的井壁上,雨水进水管(6)设置一条或多条,安装在靠 近人孔(5) -侧的井壁上,集水管(3)入口处设置有格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于建筑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弃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 底座(8)在雨水进水管(6)与导流墙(12)之间的部分高于在导流墙(12)与弃流管(1)之 间的部分,所述高出的部分为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于建筑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弃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 初期雨水弃流管(2)高于底座(8);初期雨水弃流管(2)为水平设置或者倾斜设置,数量不 少于二个,为单层排列或者多层排列,最上一层初期雨水弃流管(2)的高度低于集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青王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