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海岛棉的抗黄萎病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2028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来源于海岛棉的抗黄萎病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蛋白质,是如下a)或b):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a)所限定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抗黄萎病相关的蛋白质。实验证明,GbAt11转基因棉花和GbAt11转基因拟南芥对黄萎菌的抗性极显著优于未转基因的野生型,田间黄萎病圃鉴定也证明大多数转基因株系抗黄萎病表型显著优于野生型,同时发现转基因后产量还有所提高。可见,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GbAt11基因在植物抗黄萎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于培育黄萎病高抗植物新品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来源于海岛棉的抗黄萎病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来源于海岛棉的抗黄萎病蛋白及其编码基因 与应用。
技术介绍
棉花属于锦葵目棉属,主要有四个栽培种:亚洲棉(粗绒棉),非洲棉,陆地棉(细 绒棉),海岛棉(长绒棉)。据国际棉花委员会统计陆地棉和海岛棉的总产量分别占全世界 棉花产量的95%和2%。 陆地棉因最早在美洲大陆种植而又被称作美棉,是世界上四大棉花栽培种中最 重要的品种。陆地棉的特点是适应性广、产量高、纤维较长、品质较好,但是其对黄萎菌 的抗病性差,目前多为感病或耐病品种。由于我国所种的棉花品种绝大多数是陆地棉 (G. hirsutum),所产原棉约99%为陆地棉,所以黄萎病对我国棉花产量的威胁非常严峻。当 黄萎菌侵染陆地棉后,病株叶片上开始形成不规则黄色病斑并由下部叶片向上扩展,导致 除主叶脉保持绿色外,整个叶片呈褐色掌状病斑,也被称为西瓜皮状斑。而更严重的落 叶型症状则表现为多数或整株叶片萎蔫下垂,后变为褐色并向上卷曲,很快脱落。黄萎病一 般在播种1个月以后会出现病株,黄萎病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5°C至28°C。一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蛋白质,是如下(a)或(b):(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a)所限定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抗黄萎病相关的蛋白质。

【技术特征摘要】
1. 蛋白质,是如下(a)或(b): (a) 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 将(a)所限定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 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抗黄萎病相关的蛋白质。2. 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质的核酸分子。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酸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分子是编码权利要求1所 述蛋白质的基因;所述基因是如下1)至3)中任一所述的DNA分子: 1) 编码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2) 在严格条件下与1)限定的DNA分子杂交且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质的DNA分子; 3) 与1)或2)限定的DNA分子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质的 DNA分子。4. 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载体为重组表达载体或重 组克隆载体。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俊生巩志忠陈智忠赵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