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萱花缠枝罗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18900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萱花缠枝罗织物,绞经纱与地经纱的绞经形式为3绞3,地经纱的经密为30~40根/厘米,纬纱的纬密为25~40根/厘米,地经纱、纬纱以及绞经纱均为脱胶纱,地经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地经纱脱胶前重量的5%~15%,纬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纬纱脱胶前重量的25%~35%,绞经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绞经纱脱胶前重量的5%~15%,萱花缠枝罗织物成品与坯布长度之差为萱花缠枝罗织物坯布长度的2%~3%,萱花缠枝罗织物的门幅为105~125厘米,上述萱花缠枝罗织物具有织物平挺、织物紧密度好、织物布面匀整、织物花型匀整、花地分明、孔眼清晰以及浮雕立体感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萱花缠枝罗织物
本技术涉及一种罗织物,具体涉及一种萱花缠枝罗织物。
技术介绍
花罗是罗地起各种花纹图案的罗织物的总称,也称提花罗,从秦汉起即是罗中的 名贵品种,比较流行,目前,真丝萱花缠枝罗织物在高档服饰产品中得到了推广应用,现有 的萱花缠枝罗织物具有花型形似形似金针,整个图案分布范围大,花型不集中的特性,采用 常规加工工艺生产出来的萱花缠枝罗织物布面不平挺、不匀整、花地不分明、孔眼不清晰、 浮雕立体感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布面平挺、花纹清晰匀整,浮雕立体感强的萱 花缠枝罗织物。 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萱花缠枝罗织物,所述 萱花缠枝罗织物包括由地经纱部分、纬纱部分以及绞经纱部分编织而成的罗地和起于所述 罗地上的萱花缠枝图案,所述地经纱部分包括沿径向延伸的依次排列的Μ根地经纱,所述 纬纱部分包括沿纬向延伸的依次排列的Ν根纬纱,所述Ν根纬纱设置于所述Μ根地经纱的 上侧,所述绞经纱部分包括沿径向延伸并与所述Μ根地经纱对应设置的Μ根绞经纱,每根所 述绞经纱依次绕于与其对应设置的地经纱的一侧的纬纱的上侧、与其对应设置的地经纱的 下侧以及与其对应设置的地经纱的另一侧的相邻纬纱的上侧,所述绞经纱与所述地经纱的 绞经形式为3绞3,所述地经纱的经密为30?40根/厘米,所述纬纱的纬密为25?40根 /厘米,所述地经纱、纬纱以及绞经纱均为脱胶纱,所述地经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 差为所述地经纱脱胶前重量的5%?15%,所述纬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所述 纬纱脱胶前重量的25 %?35%,所述绞经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所述绞经纱 脱胶前重量的5%?15%,所述萱花缠枝罗织物成品与坯布长度之差为所述萱花缠枝罗织 物坯布长度的2%?3%,所述萱花缠枝罗织物的门幅为105?125厘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地经纱的经密为33?38根/厘米,所述纬纱的纬密为 29?37根/厘米,所述地经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所述地经纱脱胶前重量 的8 %?12%,所述纬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所述纬纱脱胶前重量的28 %? 32 %,所述绞经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所述绞经纱脱胶前重量的8 %?12 %, 所述萱花缠枝罗织物成品与坯布长度之差为所述萱花缠枝罗织物坯布长度的2. 2%? 2. 8%,所述萱花缠枝罗织物的门幅为110?120厘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地经纱的经密为36根/厘米,所述纬纱的纬密为33根/ 厘米,所述地经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所述地经纱脱胶前重量的10%,所述纬 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所述纬纱脱胶前重量的30%,所述绞经纱脱胶前重量与 脱胶后重量之差为所述绞经纱脱胶前重量的10%,所述萱花缠枝罗织物成品与坯布长度之 差为所述萱花缠枝罗织物坯布长度的2. 5%,所述萱花缠枝罗织物的门幅为114厘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Μ和N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每根所述地经纱包括6根地径纱生丝,每根所述绞经纱包括6 根绞经纱生丝,每根所述纬纱包括8根纬纱生丝。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在织造时,绞经纱与地经纱的绞经形式为3绞3,保证了萱花缠枝罗织物紧密 度好; ⑵在织造时,地经纱的经密控制在36根/cm左右,纬纱的纬密控制在33根/cm 左右,使萱花缠枝罗织物布面匀整; (3)采用了部分预脱胶处理,地经纱、纬纱以及绞经纱都采用部分脱胶处理,保证 了萱花缠枝罗织物布面平挺; (4)在炼白时,采用半炼,改变原来常规工艺缩率在8%左右的工艺,使织物缩率 控制在2%?5%,从而使萱花缠枝罗织物花型匀整、花地分明、孔眼清晰、浮雕立体感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公开的萱花缠枝罗织物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公开的萱花缠枝罗织物的编织示意图。 其中,1、罗地;2、萱花缠枝罗图案;3、地经纱;4、纬纱;5、绞经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萱花缠枝罗织物,该萱花缠枝罗织物包 括由地经纱部分、纬纱部分以及绞经纱部分编织而成的罗地1和起于罗地1上的萱花缠枝 图案2,上述地经纱部分包括沿径向延伸的依次排列的Μ根地经纱3,上述纬纱部分包括沿 纬向延伸的依次排列的Ν根纬纱4,上述绞经纱部分包括沿径向延伸并与上述Μ根地经纱3 对应设置的Μ根绞经纱5,上述Ν根纬纱4设置于上述Μ根地经纱3的上侧,每根绞经纱5 依次绕于与其对应设置的地经纱3的一侧的纬纱4的上侧、与其对应设置的地经纱3的下 侧以及与其对应设置的地经纱3的另一侧的相邻纬纱4的上侧,绞经纱5与地经纱3的绞 经形式为3绞3,地经纱3的经密为30根/厘米,纬纱4的纬密为25根/厘米,地经纱3、 纬纱4以及绞经纱5均为脱胶纱,地经纱3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地经纱3脱胶 前重量的5%,纬纱4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纬纱4脱胶前重量的25%,绞经纱5 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绞经纱5脱胶前重量的5%,上述萱花缠枝罗织物成品与 坯布长度之差为上述萱花缠枝罗织物坯布长度的2%,上述萱花缠枝罗织物的门幅为105 厘米。 上述Μ和Ν的取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每根地经纱3包括6根地径纱生丝,每根绞经纱5包括6根绞经纱生丝,每根纬纱 4包括8根讳纱生丝。 由于萱花缠枝罗织物的加工工艺属于现有技术,在此只对加工工艺的关键点进行 说明。上述萱花缠枝罗织物的加工工艺包括: -、浸泡工序; 二、脱胶工序,地经纱3和绞经纱5的脱胶率为5%,纬纱4的脱胶率为25% ; 三、织造工序,绞经纱5和地经纱3的绞经形式为3绞3,地经纱3的经密为30根 /厘米,纬纱4的纬密为25根/厘米; 四、炼白工序,萱花缠枝罗织物的的缩率为2%。 实施例二 其余与所述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述地经纱的经密为33根/厘米,上述 纬纱的纬密为29根/厘米,上述地经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上述地经纱脱胶前 重量的8%,上述纬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上述纬纱脱胶前重量的28%,上述 绞经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上述绞经纱脱胶前重量的8%,上述萱花缠枝罗织 物成品与坯布长度之差为上述萱花缠枝罗织物坯布长度的2. 5%,上述萱花缠枝罗织物的 门幅为110厘米。 实施例三 其余与所述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述地经纱的经密为36根/厘米,上述 纬纱的纬密为33根/厘米,上述地经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上述地经纱脱胶前 重量的10 %,上述纬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上述纬纱脱胶前重量的30 %,上述 绞经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上述绞经纱脱胶前重量的10%,上述萱花缠枝罗织 物成品与坯布长度之差为萱花缠枝罗织物坯布长度的3%,上述萱花缠枝罗织物的门幅为 120厘米。 实施例四 其余与所述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述地经纱的经密为38根/厘米,上述 纬纱的纬密为37根/厘米,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萱花缠枝罗织物,所述萱花缠枝罗织物包括由地经纱部分、纬纱部分以及绞经纱部分编织而成的罗地和起于所述罗地上的萱花缠枝图案,所述地经纱部分包括沿径向延伸的依次排列的M根地经纱,所述纬纱部分包括沿纬向延伸的依次排列的N根纬纱,所述N根纬纱设置于所述M根地经纱的上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经纱部分包括沿径向延伸并与所述M根地经纱对应设置的M根绞经纱,每根所述绞经纱依次绕于与其对应设置的地经纱的一侧的纬纱的上侧、与其对应设置的地经纱的下侧以及与其对应设置的地经纱的另一侧的相邻纬纱的上侧,所述绞经纱与所述地经纱的绞经形式为3绞3;所述地经纱的经密为30~40根/厘米,所述纬纱的纬密为25~40根/厘米;所述地经纱、纬纱以及绞经纱均为脱胶纱,所述地经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所述地经纱脱胶前重量的5%~15%,所述纬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所述纬纱脱胶前重量的25%~35%,所述绞经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所述绞经纱脱胶前重量的5%~15%;所述萱花缠枝罗织物成品与坯布长度之差为所述萱花缠枝罗织物坯布长度的2%~3%;所述萱花缠枝罗织物的门幅为105~125厘米。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萱花缠枝罗织物,所述萱花缠枝罗织物包括由地经纱部分、纬纱部分以及绞经 纱部分编织而成的罗地和起于所述罗地上的萱花缠枝图案,所述地经纱部分包括沿径向延 伸的依次排列的Μ根地经纱,所述纬纱部分包括沿纬向延伸的依次排列的N根纬纱,所述N 根纬纱设置于所述Μ根地经纱的上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经纱部分包括沿径向延伸并与 所述Μ根地经纱对应设置的Μ根绞经纱,每根所述绞经纱依次绕于与其对应设置的地经纱 的一侧的纬纱的上侧、与其对应设置的地经纱的下侧以及与其对应设置的地经纱的另一侧 的相邻纬纱的上侧,所述绞经纱与所述地经纱的绞经形式为3绞3 ; 所述地经纱的经密为30?40根/厘米,所述纬纱的纬密为25?40根/厘米; 所述地经纱、纬纱以及绞经纱均为脱胶纱,所述地经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 为所述地经纱脱胶前重量的5%?15%,所述纬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所述纬纱 脱胶前重量的25%?35%,所述绞经纱脱胶前重量与脱胶后重量之差为所述绞经纱脱胶前 重量的5%?15% ; 所述萱花缠枝罗织物成品与坯布长度之差为所述萱花缠枝罗织物坯布长度的2%? 3% ; 所述萱花缠枝罗织物的门幅为105?125厘米。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萱花缠枝罗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经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立群张小英郭瑞龙牛建涛官伟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锦达丝绸有限公司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