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兵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照明应急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14852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照明应急灯,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其包括市电、驱动电路、应急灯控制电路、光源以及充电电池,其中,市电上设有一控制开关,应急灯控制电路为PNP三极管Q3,该PNP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至市电的一端,其发射极连接至充电电池的正极,其集电极与光源以及充电电池均连接于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光源和充电电池的负极还均连接于市电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应急灯和普通照明灯具切换,作为普通照明灯使用时,光源由市电直接供电,并可通过开关实现对光源的工作进行控制,停电时,光源由充电电池经应急灯控制电路供电,无需重新布线即可集普通照明和应急灯为一体,节约了购买成本,停电时也可以通过开关实现对光源的工作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作为应急灯使用的照明灯具。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使用的应急照明系统以自带备用电源(蓄电池)的独立控制型为主,该应急照明系统连接于市电上,平时对蓄电池充电,当正常电源切断时,备用电源(蓄电池)通过光电感应后自动为应急灯供电。这种形式的应急灯有以下缺点:1、不能作为普通照明使用,如若在一环境下需要同时实现照明和应急灯的情况下,则只能安装相应的普通照明设备和应急照明设备,增加了购买成本和安装成本;2、这种应急灯不能通过人为控制实现其工作与否,即只要是在断电且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会持续工作,直至蓄电池耗电完毕,而在平时无人使用或经过(例如深夜)的环境时依然工作,则会造成大量的电能浪费。而普通照明灯具又不具备应急照明功能,因此,市场急需一种集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为一体且可对应急照明工作下进行人为控制的智能照明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PNP三极管Q3实现应急灯和普通照明灯具切换的智能照明应急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照明应急灯,其包括市电、驱动电路、应急灯控制电路、光源以及充电电池,其中,市电上设有一控制开关,所述应急灯控制电路为PNP三极管Q3,该PNP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至市电的一端,其发射极连接至充电电池的正极,其集电极与光源以及充电电池均连接于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光源和充电电池的负极还均连接于市电的另一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整流电路DA1、振荡器U1、变压器T1、整流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整流电路DA1的输入端连接于市电的两端,其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变压器T1初级绕组的同名端和振荡器U1的电源输入端,所述振荡器U1的输出端连接于变压器T1初级绕组的异名端,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同名端经整流滤波电路后分别连接于充电电池的正极、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以及光源的正极,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与光源的负极均连接于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异名端。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包括第一次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5、电容C6,其中,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于第一次级绕组的同名端,电容C5的负极连接于第一次级绕组的异名端,电容C5的正极与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光源的正极以及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均连接于二极管D3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于第二次级绕组的同名端,电容C6的负极连接于第二次级绕组的异名端,电容C6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于二极管D4的阴极。在驱动电路和充电电池之间还电性连接一充电保护电路,所述充电保护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4和NPN三极管Q5,所述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至充电电池的正极,其集电极连接至二极管D4的阴极,其基极通过电阻R12连接至其集电极上;所述NPN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至充电电池的负极,NPN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1连接于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NPN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9、稳压管D7连接于充电电池的正极,且NPN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0连接于充电电池的负极。所述PNP三极管Q3的基极和市电的一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整流电路、PNP三极管Q1、NPN三极管Q2、稳压管D6和二极管D5,其中,所述PNP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5连接于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于充电电池的负极,稳压管D6的阳极通过电阻R3连接于NPN三极管Q2的基极,稳压管D6的阴极连接于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且NPN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4连接于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至充电电池的正极,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至PNP三极管Q3的发射极,PNP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二整流电路连接至市电的一端。所述光源为LED灯。本技术所阐述的智能照明应急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可通过应急灯控制电路实现普通照明灯和应急灯的切换,作为普通照明灯使用时,光源由市电直接供电,并可通过开关实现对光源的工作进行控制,停电时,光源由充电电池经应急灯控制电路供电,无需重新布线即可集普通照明和应急灯为一体,节约了购买成本。2、全面采用电子控制,无触点,大大节约了用电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照明应急灯的结构框图;附图2为图1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智能照明应急灯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智能照明应急灯,其包括市电、驱动电路10、应急灯控制电路20、光源30以及充电电池40,其中,市电上设有一控制开关,应急灯控制电路20为PNP三极管Q3,该PNP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至市电的一端,其发射极连接至充电电池的正极,其集电极与光源30以及充电电池40均连接于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光源30和充电电池40的负极还均连接于市电的另一端,光源可采用LED灯。正常情况下,PNP三极管Q3截止,市电直接为LED灯供电,并为充电电池40充电,为防止过冲发生,在驱动电路10和充电电池40之间设置充电保护电路50,此时,可通过市电上的原有开关对LED灯的工作与否控制,实现普通照明功能,而当停电时,在原有开关闭合的情况下,PNP三极管Q3导通,充电电池40为LED灯进行供电,市电应急灯功能,而此时,断开原有开关,PNP三极管Q3会截止,又可以实现对应急灯的工作进行控制。具体地:驱动电路10包括整流电路DA1、振荡器U1、变压器T1、整流滤波电路,整流电路DA1可采用整流器MB6S,整流电路DA1的输入端连接于市电的两端,其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变压器T1初级绕组的同名端和振荡器U1的电源输入端,振荡器U1的输出端连接于变压器T1初级绕组的异名端,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同名端经整流滤波电路后分别连接于充电电池40的正极、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以及光源30的正极,充电电池40的负极与光源30的负极均连接于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异名端。为了使市电对充电电池40和光源30的供电之间不产生干扰,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包括第一次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5、电容C6,其中,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于第一次级绕组的同名端,电容C5的负极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照明应急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市电、驱动电路(10)、应急灯控制电路(20)、光源(30)以及充电电池(40),其中,市电上设有一控制开关,所述应急灯控制电路(20)为PNP三极管Q3,该PNP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至市电的一端,其发射极连接至充电电池的正极,其集电极与光源(30)以及充电电池(40)均连接于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光源(30)和充电电池(40)的负极还均连接于市电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照明应急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市电、驱动电路(10)、应急
灯控制电路(20)、光源(30)以及充电电池(40),其中,市电上设有一控制
开关,所述应急灯控制电路(20)为PNP三极管Q3,该PNP三极管Q3的基极
连接至市电的一端,其发射极连接至充电电池的正极,其集电极与光源(30)
以及充电电池(40)均连接于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光源(30)和充电电池
(40)的负极还均连接于市电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照明应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10)
包括第一整流电路DA1、振荡器U1、变压器T1、整流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整
流电路DA1的输入端连接于市电的两端,其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变压器T1初级
绕组的同名端和振荡器U1的电源输入端,所述振荡器U1的输出端连接于变压
器T1初级绕组的异名端,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同名端经整流滤波电路
后分别连接于充电电池(40)的正极、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以及光源(30)
的正极,所述充电电池(40)的负极与光源(30)的负极均连接于变压器T1的
次级绕组的异名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照明应急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T1的
次级绕组包括第一次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二极管D3、
二极管D4、电容C5、电容C6,其中,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于第一次级
绕组的同名端,电容C5的负极连接于第一次级绕组的异名端,电容C5的正极
与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光源(30)的正极以及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均连
接于二极管D3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于第二次级绕组的同名端,
电容C6的负极连接于第二次级绕组的异名端,电容C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兵
申请(专利权)人:谢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