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开式止回阀软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1479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开式止回阀软密封结构,属于阀门领域,包括阀瓣、软密封圈槽、软密封圈、阀座、阀体和焊缝,所述阀座与阀体通过焊缝连接,所述软密封圈槽设置于阀瓣上,所述软密封圈槽内外圆处为锯齿状倒刺结构,所述软密封圈置于软密封圈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避免了软密封圈在装配时受到焊接阀座的影响,而且方便更换软密封圈,具有非常好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阀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开式止回阀软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API6D标准的全开式止回阀,往往会要求采用软密封结构的阀座密封,传统的方法是将软密封圈设计在阀座上。但这种处理方式往往造成软密封圈更换不方便和阀座焊接结构容易伤害软密封圈的非金属材料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开式止回软阀密封结构,其避免了软密封圈在装配时受到焊接阀座的影响,而且方便更换软密封圈。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开式止回阀软密封结构,包括阀瓣、软密封圈槽、软密封圈、阀座、阀体和焊缝,所述阀座与阀体通过焊缝连接,所述软密封圈与阀体的密封面接触,所述软密封圈槽设置于阀瓣上,所述软密封圈槽内外圆处为锯齿状倒刺结构,所述软密封圈置于环形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在原有装配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其避免了软密封圈在装配时受到焊接阀座的影响,而且方便更换软密封圈,具有非常好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全开式止回阀软密封构图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阀瓣;2、软密封圈槽;3、软密封圈;4、阀座;5、阀体;6、焊缝。具体实施方式r>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全开式止回阀软密封结构,包括阀瓣1、软密封圈槽2、软密封圈3、阀座4、阀体5和焊缝6,所述阀座4与阀体5通过焊缝6连接,所述软密封圈槽2设置于阀瓣1上,所述软密封圈槽2内外圆处加工出锯齿状,所述软密封圈3置于软密封圈槽2内,在装配后不会从软密封圈槽2内脱落,关闭时阀瓣1上的软密封圈3接触阀座4的密封面实现密封。 本技术在使用原装配工艺的前提下,把软密封圈3设置在阀瓣上,装配时,软密封圈3不会受到焊接阀座4的影响,同时,整个阀门无需从管线上取下,只要移除阀盖,取下阀瓣1即可更换软密封圈3,具有非常好的实用价值。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一种全开式止回阀软密封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开式止回阀软密封结构,包括阀瓣、软密封圈槽、软密封圈、阀座、阀体和焊缝,所述阀座与阀体通过焊缝连接,所述软密封圈与阀体的密封面接触 ,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密封圈槽设置于阀瓣上,所述软密封圈槽内外圆处为锯齿状倒刺结构,所述软密封圈置于软密封圈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开式止回阀软密封结构,包括阀瓣、软密封圈槽、软密封圈、阀座、阀体和焊缝,所述阀座与阀体通过焊缝连接,所述软密封圈与阀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泽海
申请(专利权)人:德维阀门铸造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