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510458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通讯系统,包括信号发射系统和信号接收系统和转换器,所述转换器能够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所述信号发射系统包括计算机A和转换器A,所述计算机A通过所述转换器A连接有光信号发射机A、光信号接收机A和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A,所述计算机A通过所述转换器A为所述光信号发射机A提供信号源,所述计算机A还通过转换器A接收所述光信号接收机A的信号;所述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A用来控制所述信号接收机A的接收角度;所述信号接收系统与所述信号发射系统结构相同,用来接收信号发射系统的信号,本系统由于采用一体化设计,自动完成通讯信息的接收/发射,实现了以光作为传输信息载体的舰艇间通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通讯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见光通讯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在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下 舰艇编队间的信息通讯。
技术介绍
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各种现代武器装备释放的电磁波、敌我双方电子对抗 发射的电磁波、民用电磁设备辐射的电磁波以及自然界产生的电磁波纵横交叠,构成了极 其复杂的电磁环境。战场电磁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现代战争的高时效性,对我军舰艇通讯提 出了严峻的挑战。 目前,我军舰艇编队间的通讯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无线电通讯;二是旗 语(灯光)通讯。然而,在当今复杂的电磁环境下这两种方式均存在着不足。 无线电通讯方式:在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下极易受敌方电磁干扰,从而导致通讯 错误、中断;为了保密安全,战时必需保持无线电静默。 旗语(灯光)通讯方式:在准确传输信号方面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一是目前的兵 役制度,限制了信号兵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与提高;二是海上风浪等恶劣天候环境的影响; 三是信号兵受自身心理、体能素质所限,人为造成信号传输出错率较高;四是受旗语(灯光) 表达形式所限,使得传输的指令不能过于复杂,难以满足现代战争的高时效性要求。 显然,舰艇编队间目前这种通讯方式,难以适应未来复杂电磁环境高技术局部战 争需求,迫切需要研究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军内各类舰艇编队间通讯的光通讯系统,实现在 复杂电磁环境和恶劣天候条件下舰艇编队间通信效能的提高。 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通讯系统,包括信号发射系统和信号接收 系统和转换器,所述转换器能够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所述信号发射系统包括计算机 A和转换器A,所述计算机A通过所述转换器A连接有光信号发射机A、光信号接收机A和光 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A,所述计算机A通过所述转换器A为所述光信号发射机A提供信号 源,所述计算机A还通过转换器A接收所述光信号接收机A的信号;所述光捕捉伺服自动控 制装置A用来控制所述信号接收机A的接收角度;所述信号接收系统包括计算机B和转换 器B,所述计算机B通过所述转换器B连接有光信号发射机B、光信号接收机B和光捕捉伺 服自动控制装置B,所述计算机B通过所述转换器B为所述光信号发射机B提供信号源,所 述计算机B还通过转换器B接收所述光信号接收机B的信号;所述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 置B用来控制所述信号接收机B的接收角度;所述光信号发射机A和所述光信号接收机B、 所述光信号接收机A和所述光信号发射机B之间能够传递光信号。 上述方案中,所述转换器A和所述计算机A位于舰艇A的驾驶室内,所述光信号发 射机A、所述光信号接收机A和所述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A位于舰艇A的定层甲板上; 所述转换器B和所述计算机B位于舰艇B的驾驶室内,所述光信号发射机B、所述光信号接 收机B和所述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B位于舰艇B的定层甲板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光信号发射机A和所述光信号发射机B均由控制单元和LED发 光板,所述控制单元用来控制所述LED发光板的发光亮度或发光形状。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系统由于采用一体化设计,自动完成通讯信息的接收 /发射,实现了以光作为传输信息载体的舰艇间通讯的目的。2、运用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 术与电路设计原理,将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光信号接收机/发射机装置优化集 成,实现了光的自动搜寻、定位、跟踪控制以及光图标的智能显示。3、在系统的通讯安全方 面,由于采用了数字与光信号转换技术,编码编程方式与光图标样式多种多样,并可预先制 定多套预案,外界难以破解保密性强。4、光通讯系统彻底解决了当前舰艇编队间旗语(灯 光)通讯所存在的问题,且该系统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附图说明】 图1为系统发送信息设计方案框图。 图2为系统接收信息设计方案框图。 图3为系统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为发射系统数据控制流程框图。 图5为接收系统数据控制流程框图。 图6为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控制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为系统设计方案。传输方将需传输的指令信息输入,经指令信息转 换,然后将指令信息发射出去;接收方接收指令信息,经指令信息转换,再将指令信息还原 出来。传输方和接收方均配备一套光通讯系统,在光系统中反复进行交替发/收与收 /发操作,从而达到编队中舰艇间相互通讯的目的。 如图3所示,为系统结构组成。本技术采取检测、分析、处理、控制一体化的结 构形式。具体包括信号发射系统和信号接收系统和转换器,所述转换器能够将数字信号转 换为光信号;所述信号发射系统包括计算机A和转换器A,所述计算机A通过所述转换器A 连接有光信号发射机A、光信号接收机A和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A,所述计算机A通过 所述转换器A为所述光信号发射机A提供信号源,所述计算机A还通过转换器A接收所述 光信号接收机A的信号;所述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A用来控制所述信号接收机A的接 收角度;所述信号接收系统包括计算机B和转换器B,所述计算机B通过所述转换器B连接 有光信号发射机B、光信号接收机B和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B,所述计算机B通过所述 转换器B为所述光信号发射机B提供信号源,所述计算机B还通过转换器B接收所述光信 号接收机B的信号;所述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B用来控制所述信号接收机B的接收角 度;所述光信号发射机A和所述光信号接收机B、所述光信号接收机A和所述光信号发射机 B之间能够传递光信号。所述转换器A和所述计算机A位于舰艇A的驾驶室内,所述光信号 发射机A、所述光信号接收机A和所述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A位于舰艇A的定层甲板 上;所述转换器B和所述计算机B位于舰艇B的驾驶室内,所述光信号发射机B、所述光信 号接收机B和所述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B位于舰艇B的定层甲板上。 如图4和图5所示,为系统数据控制流程。发送系统数据控制流程为:指令信息输 入--指令信息编码(汉字/数码)--编码信息(数/电)转换--光电控制指令--呈 现出光图标,其中汉字转换成数码的编码方式采用四角号码形式,每个汉字编码由4位从 〇到9的阿拉伯数字组成,然后以二进制数的形式在矩阵式发光板呈现出光图标,光图标 以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表现,甚至可以直接以简单汉字的形式出现;接收系统数据控制流 程为:接收光图标--光图标信号解码(图/码)--解码后的指令数据还原--汉字显示 指令信息。 如图6所示,为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控制流程。光通讯专用计算机发出指令 数据(或接收反馈信息数据)--数/电(A/D或D/A)转换--光捕捉电控制指令--光 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接收电控制指令(或反馈信息指令),伺服控制光信号接收机自动搜 寻、定位、跟踪传输方发射的光图标信号。 光通讯系统的工作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当舰艇编队进入无线电静默区时(或下达舰艇编队实施无线电静默指令 后),编队各舰艇开启光通讯系统。 第二步:光通讯系统工作。 首先进行光通讯前的准备工作。舰艇编队中指挥舰艇(或是某一舰艇)光信号发射 机A上由高亮度矩阵式LED发光板呈现出准备通讯信号满板长亮光图标(或是请求通讯信 号满板长亮光图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射系统和信号接收系统和转换器,所述转换器能够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所述信号发射系统包括计算机A和转换器A,所述计算机A通过所述转换器A连接有光信号发射机A、光信号接收机A和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A,所述计算机A通过所述转换器A为所述光信号发射机A提供信号源,所述计算机A还通过转换器A接收所述光信号接收机A的信号;所述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A用来控制所述信号接收机A的接收角度;所述信号接收系统包括计算机B和转换器B,所述计算机B通过所述转换器B连接有光信号发射机B、光信号接收机B和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B,所述计算机B通过所述转换器B为所述光信号发射机B提供信号源,所述计算机B还通过转换器B接收所述光信号接收机B的信号;所述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B用来控制所述信号接收机B的接收角度;所述光信号发射机A和所述光信号接收机B、所述光信号接收机A和所述光信号发射机B之间能够传递光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光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射系统和信号接收系统和转换器,所述转 换器能够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所述信号发射系统包括计算机A和转换器A,所述计算 机A通过所述转换器A连接有光信号发射机A、光信号接收机A和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 A,所述计算机A通过所述转换器A为所述光信号发射机A提供信号源,所述计算机A还通 过转换器A接收所述光信号接收机A的信号;所述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A用来控制所 述信号接收机A的接收角度;所述信号接收系统包括计算机B和转换器B,所述计算机B通 过所述转换器B连接有光信号发射机B、光信号接收机B和光捕捉伺服自动控制装置B,所 述计算机B通过所述转换器B为所述光信号发射机B提供信号源,所述计算机B还通过转 换器B接收所述光信号接收机B的信号;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曙杨德山彭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