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漏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0121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漏接头,包括低压余液通道、高压余液通道和排液通道,排液通道一端敞口,一端封闭纵向设置于排漏接头的底部,低压余液通道开设于排漏接头的第一侧壁上,并与排液通道相连通;高压余液通道开设于排漏接头的第二侧壁上,并与排液通道相连通;低压余液通道的内端口与高压余液通道的内端口相偏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漏管接头采用高压力余液与低压力余液不对称设计,使得喷射出的高压力余液不会直接进入低压力余液管道内,降低了余液泄露导致的发动机损坏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漏接头
本技术涉及航空涡轴发动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排漏接头。
技术介绍
在工作过程中航空涡轴发动机多个部位会产生余液,余液通过漏排放排漏接头排出直升机体外。可以起到避免发动机内部泄露的余液污染直升机元件或因余液在某部位积聚引起火灾。 目前涡轴发动机的漏排放排漏接头通过管接头与直升机排漏管连接,该管接头多为三通管接头或者排漏盒。三通管接头或者排漏盒的各余液排放通道对称地处于同一高度,不同压力余液排放通道内径基本相同。航空涡轴发动机不同部位排出的余液压力不同,部分压力高的余液通过三通管接头或者排漏盒时,会流向压力低的余液管接头部位,导致该部位的零部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漏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漏管接头不能防止高压力余液进入低压力余液管道内,造成的发动机零部件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漏接头,包括:低压余液通道、高压余液通道和排液通道,排液通道纵向设置于排漏接头内,排液通道一端为敞口,一端封闭于排漏接头的底部,低压余液通道开设于排漏接头的第一侧壁上,并与排液通道相连通;高压余液通道开设于排漏接头的第二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漏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余液通道(1)、高压余液通道(2)和排液通道(3),所述排液通道(3)纵向设置于所述排漏接头内,所述排液通道(3)一端为敞口,一端封闭于所述排漏接头的底部,所述低压余液通道(1)开设于所述排漏接头的第一侧壁上,并与所述排液通道(3)相连通;所述高压余液通道(2)开设于所述排漏接头的第二侧壁上,并与所述排液通道(3)相连通;所述低压余液通道(1)的内端口与所述高压余液通道(2)的内端口相偏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漏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余液通道(I)、高压余液通道(2)和排液通道(3),所述排液通道(3)纵向设置于所述排漏接头内,所述排液通道(3) —端为敞口,一端封闭于所述排漏接头的底部,所述低压余液通道(I)开设于所述排漏接头的第一侧壁上,并与所述排液通道(3)相连通; 所述高压余液通道(2)开设于所述排漏接头的第二侧壁上,并与所述排液通道(3)相连通; 所述低压余液通道(I)的内端口与所述高压余液通道(2)的内端口相偏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余液通道(2)的内端口下底面高于所述低压余液通道(I)内端口的上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通道(3)的内径>所述高压余液通道(2)的内径且所述排液通道(3)的内径>所述低压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再德任强向有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