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9766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滑动开关,即使构成滑动开关的部件小型化,也能够防止导通不良等不良情况的产生。在由壳体(2)划分形成的容纳室(2f)内配置有第1触点(5)、第2触点(6)以及第3触点(8)。第3触点(8)固定于滑块。滑块能够在第1触点(5)与第2触点(6)间电绝缘的第1位置、和第1触点(5)与第2触点(6)间借助第3触点(8)电连接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壳体(2)在容纳室(2f)内具有自包含滑块的移动路径的面的法线方向支承第3触点(8)的突起(2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动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动开关。
技术介绍
滑动开关具备划分形成容纳室的壳体。在容纳室的内部配置有作为固定触点的第I触点与第2触点。作为可动触点的第3触点固定于滑块并配置于容纳室的内部。滑块被设为能够在第I触点与第2触点间电绝缘的第I位置、和第I触点与第2触点间借助第3触点电连接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 207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_6]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可动触点通常通过凿密等固定于滑块。伴随着针对开关的小型化的要求,滑块、可动触点等的要素部件也不得不做成小型化。因此不能确保将可动触点预先保持在滑块上的构造的强度,存在在可动触点处产生位置偏移、晃动的情况。其结果,可能引发导通不良等的不良情况。 由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构成滑动开关的部件小型化、也能够防止导通不良等的不良情况的产生的技术。 _9]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滑动开关,包括: 壳体,其划分形成容纳室; 第I触点,其配置于上述容纳室内; 第2触点,其配置于上述容纳室内; 第3触点,其配置于上述容纳室内;以及 滑块,其固定有上述第3触点; 上述滑块能够在上述第I触点与上述第2触点间电绝缘的第I位置、和上述第I触点与上述第2触点间借助上述第3触点电连接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壳体在上述容纳室内具有自包含上述滑块的移动路径的面的法线方向支承上述第3触点的突起。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使滑动开关小型化而不能充分地确保将第3触点预先固定在滑块上的构造的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够持续将第3触点保持在固定位置。由此,能够防止因第3触点的位置偏移、晃动所引起的导通不良。此外,由于第3触点的位置稳定,因此能够使其分别与第I触点和第2触点间的接触阻力稳定。此外,在伴随着滑块的移动而借助第3触点使第I触点与第2触点间电连接时,能够抑制震荡的产生。 也可以做成上述第3触点具有第I部分、第2部分以及第3部分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上述第I部分与上述第2部分能够沿上述法线方向位移。上述第3部分配置于上述第I部分与上述第2部分之间,并固定于上述滑块。上述突起支承上述第3部分。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允许第I部分与第2部分在上述法线方向上的位移,并且能够可靠地持续将第3触点保持在固定位置。 也可以做成上述第3部分以上述滑块的移动方向为长度方向而延伸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上述第I部分以悬臂梁状支承于上述第3部分的上述长度方向上的第I端部。上述第2部分以悬臂梁状支承于上述第3部分的上述长度方向上的第2端部。上述第I部分自上述第I端部朝向上述第2端部单向地延伸。上述第2部分自上述第2端部朝向上述第I端部单向地延伸。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充分地确保第I部分与第2部分的挠性,并且能够减小第3触点在上述法线方向上的尺寸。因此,有助于滑动开关的小型化。 也可以做成在上述滑块形成有在上述法线方向上凹陷的凹部、且上述第3触点以及上述突起配置于上述凹部内的结构。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小滑动开关在上述法线方向上的尺寸。即,能够实现薄型化。 也可以做成上述突起沿上述滑块的移动方向在上述滑块的整个可动范围内延伸的结构。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与滑块的位置无关地持续将第3触点保持在固定位置。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构成滑动开关的部件小型化,也能够防止导通不良等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开关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滑动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固定在上述滑动开关所具备的滑块上的可动触点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对上述滑块的移动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于对支承上述可动触点的突条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沿图4的(a)中的线IV — IV的剖视图。 图7是表述变形例的滑块开关的局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添附的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例。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各附图中,为了将各构件做成能够识别的大小而适当地变更了比例尺。此外,“前后”、“左右”、“上下”这样的表述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使用的,并非限定实际的使用状态下的姿势、方向。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滑动开关I的外观的立体图。滑动开关I包括壳体2、罩3以及操作部4。壳体2由绝缘性材料构成,并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罩3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并安装于壳体2。在罩3的上表面3a,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开口 3b。操作部4由绝缘性材料构成,其穿过开口 3b向上方延伸。 图2是表示分解了滑动开关I的状态的立体图。滑动开关I除了包括上述的壳体 2、罩3以及操作部4之外,还包括第I固定触点5、第2固定触点6、滑块7、可动触点8、保持板9、第I连接端子11以及第2连接端子12。 壳体2包括前壁2a、右壁2b、左壁2c、后壁2d以及底壁2e,并利用上述前壁2a、右壁2b、左壁2c、后壁2d以及底壁2e划分形成有容纳室2f。在前壁2a上形成有多个卡定突起2g。在后壁2d上形成有多个卡定突起2h。在容纳室2f内形成有划分壁2j,将容纳室2f划分成第I容纳部2Π与第2容纳部2f2。 第I固定触点5 (第I触点的一个例子)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第I固定触点5在第I容纳部2fl内配置在底壁2e的靠近后壁2d的部位上。第2固定触点6 (第2触点的一个例子)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第2固定触点6在第I容纳部2fl内配置在底壁2e的靠近前壁2a的部位上。 第I固定触点5与配置在左壁2c的外侧的第I连接端子11电连接。第2接触点6与配置在右壁2b的外侧的第2连接端子12电连接。在滑动开关I安装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时,第I连接端子11和第2连接端子12与形成在该电路基板上的触点电连接。与触点的电连接由软钎焊等进行。 滑块7由绝缘性材料构成。在上表面7a设有上述的操作部4。在滑块7的下部形成有凹部7b。在滑块7的右侧部形成有半圆柱状的突起7c。 可动触点8 (第3触点的一个例子)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可动触点8包括第I臂部8a (第3触点的第I部分的一个例子)、第2臂部8b (第3触点的第2部分的一个例子)以及基部8c (第3触点的第3部分的一个例子)。基部Sc配置于第I臂部8a与第2臂部8b之间。 第I臂部8a以悬臂梁状支承于基部Sc的前端部Scl (第3部分的第I端部的一个例子)。第2臂部Sb以悬臂梁状支承于基部Sc的后端部8c2 (第3部分的第2端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3所示,可动触点8固定于滑块7的凹部7b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别以悬臂梁状支承于基部8c的第I臂部8a的基端部与第2臂部Sb的基端部进行凿密,从而将基部8c固定于滑块7。另一方面,允许第I臂部8a与第2臂部Sb的顶端部位移。 保持板9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如图2所示,保持板9具有在弯曲部9a的两侧连续地形成有平坦部9b、9c的形状。保持板9以使弯曲部9a的凸侧朝向第I容纳部2fl的一侧、且平坦部9b、9c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姿势固定于第2容纳部2f2内。 在图4的(a)中示出将保持板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滑动开关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动开关,其中,包括:壳体,其划分形成容纳室;第1触点,其配置于上述容纳室内;第2触点,其配置于上述容纳室内;第3触点,其配置于上述容纳室内;以及滑块,其固定有上述第3触点;上述滑块能够在上述第1触点与上述第2触点间电绝缘的第1位置、和上述第1触点与上述第2触点间借助上述第3触点电连接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上述壳体在上述容纳室内具有自包含上述滑块的移动路径的面的法线方向支承上述第3触点的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28 JP 2013-069084;2014.03.11 JP 2014-047621.一种滑动开关,其中,包括: 壳体,其划分形成容纳室; 第I触点,其配置于上述容纳室内; 第2触点,其配置于上述容纳室内; 第3触点,其配置于上述容纳室内;以及 滑块,其固定有上述第3触点; 上述滑块能够在上述第I触点与上述第2触点间电绝缘的第I位置、和上述第I触点与上述第2触点间借助上述第3触点电连接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壳体在上述容纳室内具有自包含上述滑块的移动路径的面的法线方向支承上述第3触点的突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开关,其中, 上述第3触点具有第I部分、第2部分以及第3部分, 上述第I部分与上述第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村乔
申请(专利权)人: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