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耳卡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95999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耳卡箍,包括可绕成封闭环形的带状本体,所述带状本体依次设有第一连接部、夹持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和第二连接部的内壁均与第三连接部的外壁贴合设置,所述夹持部沿其自身内壁至外壁方向凸起,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卡口,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贴合部位凸设有可穿设在卡口上并与卡口锁合的锁片,所述第一连接部外壁设有扣盖,所述扣盖内设有扣槽,所述锁片相对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扣槽扣合的扣钩。在使用卡箍箍紧管件时,锁片和卡槽之间卡合形成第一步锁定,锁片端部设有的扣钩和扣盖内的卡槽相扣合形成进一步锁定,双重锁定结构牢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耳卡縮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属于软管与刚需原料连接的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软管用的单耳卡箍
技术介绍
单耳卡箍又称为单耳无极卡箍,术语“无极”表示在卡箍内圈没有凸起及间隙。无极设计实现了管件表面均匀受力压缩,360°的密封保障。在汽车行业中,对于压力较大的管路,例如在轿车、微型车上的传动轴、转向器、安全气囊、底盘及近排气系统等油路、气路和水路的密封连接,在连接时通常采用双钢丝环箍,这种环箍容易受力不均,应力集中较大,接触位置,胶管容易老化变形,从而产生泄露,给整车带来影响,而且,该环箍需要人用手打开,装配困难。 标准系列的单耳无极卡箍适用于一般软管与硬管的连接。加强型系列的单耳无极卡箍适用于较难密封的场合,如:铝塑管等材料弹性较小的管件连接。PEX系列的单耳无极卡箍专门适用于PEX管的连接。选材,常规使用不锈钢304材质,不锈钢304材质,有较大的冲压延展性。有些低端的产品,可以选择使用冷轧板加工。 目前的单耳卡箍包括用紧固的外环箍和用于夹持管件的内环套,外环箍包括与内环箍套的外壁贴合设置的外环片,外环片的中部向外多次弯折形成夹持部,夹持部靠内的一侧设有夹紧空间,内环套为一端与外环片连接并和外环片一体设置的内环片,外环片相对内环片的另一端与内环片的外侧壁卡合设置。通常卡合是在内环片上设置锁片,外环片上设置卡槽,卡槽和锁片之间卡合完成。这样设置的卡箍在卡合时仅仅是卡槽和锁片之间的卡合,结构不够牢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牢固的单耳卡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耳卡箍,包括可绕成封闭环形的带状本体,所述带状本体依次设有第一连接部、夹持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和第二连接部的内壁均与第三连接部的外壁贴合设置,所述夹持部沿其自身内壁至外壁方向凸起,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卡口,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贴合部位凸设有可穿设在卡口上并与卡口锁合的锁片,所述第一连接部外壁铰接设有扣盖,所述扣盖内设有扣槽,所述锁片相对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扣槽扣合的扣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箍紧管件时,第三连接部的锁片和第一连接部的卡口相卡合形成第一部锁和,锁片端部设置的扣钩和第一连接部设置的扣盖内的扣槽相扣合形成第二步锁和,本技术单耳卡箍对管件双重锁合,结构牢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部沿内壁至外壁方向凸起成η形,所述夹持部设有耳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η形的夹持部在使用卡箍箍紧管件时受到的弯折最小且结构稳定,工作人员利用工具夹紧夹持部时能够更加快速方便且能将工具对夹持部的破坏降到最低,耳窝的设计能在单耳卡箍卡进管件后就成了可以微调的弹簧,遇到热胀冷缩或机械震动情况时,可提高卡箍力或类似于弹簧的效果。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二连接部内壁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三连接部相对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嵌装入导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带状本体环绕成封闭环形时,第三连接部的端部通过第二连接部上设置的导向槽滑动定位,避免了第三连接部的端部在环绕时滑移出第二连接部的内壁,从而导致带状本体不能环绕成封闭的环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单耳卡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单耳卡箍实施例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连接部;11、卡口 ;12、扣盖;2、夹持部;21、耳窝;3、第二连接部;31、导向槽;4、第三连接部;41、锁片;411、扣钩。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技术单耳卡箍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单耳卡箍,包括可绕成封闭环形的带状本体,所示带状本体依次设有第一连接部1、夹持部2、第二连接部3、第三连接部4,所述第一连接部I的内壁和第二连接部3的内壁均与第三连接部4的外壁贴合设置,所述夹持部2沿其自身内壁至外壁方向凸起,所述第一连接部I设有卡口 11,所述第三连接部4与第一连接部I贴合部位凸设有可穿设在卡口 11上并与卡口 11锁合的锁片41,所述第一连接部I外壁铰接设有扣盖12,所述扣盖12内设有扣槽,所述锁片41相对第三连接部4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扣槽扣合的扣钩4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箍紧管件时,第三连接部4的锁片41和第一连接部I的卡口 11相卡合形成第一部锁和,锁片41端部设置的扣钩411和第一连接部I设置的扣盖12内的扣槽相扣合形成第二步锁和,本技术单耳卡箍对管件双重锁合,结构牢固。扣盖12和第一连接部I之间采用铰接,在锁片41和卡口 11卡合后下压扣盖12的未与第一连接部I铰接的活动端让扣盖12内的扣槽与锁片41端部的扣钩411相扣合完成双重锁合;扣盖12也可直接与第一连接部I的外壁固定连接,在将锁片41和卡扣完成卡合的同时也完成了扣盖12与扣钩411的扣合,双重锁合同时完成。 如图1所示,所述夹持部2沿内壁至外壁方向凸起成η形,所述夹持部2设有耳窝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η形的夹持部2在使用卡箍箍紧管件时受到的弯折最小且结构稳定,工作人员利用工具夹紧夹持部2时能够更加快速方便且能将工具对夹持部2的破坏降到最低,耳窝21的设计能在单耳卡箍卡进管件后就成了可以微调的弹簧,遇到热胀冷缩或机械震动情况时,可提高卡箍力或类似于弹簧的效果。 第二连接部3内壁设有导向槽31,所述第三连接部4相对第二连接部3的另一端嵌装入导向槽31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带状本体环绕成封闭环形时,第三连接部4的端部通过第二连接部3上设置的导向槽31滑动定位,避免了第三连接部4的端部在环绕时滑移出第二连接部3的内壁,从而导致带状本体不能环绕成封闭的环形。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耳卡箍,包括可绕成封闭环形的带状本体,所述带状本体依次设有第一连接部、夹持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和第二连接部的内壁均与第三连接部的外壁贴合设置,所述夹持部沿其自身内壁至外壁方向凸起,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卡口,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贴合部位凸设有可穿设在卡口上并与卡口锁合的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外壁铰接设有扣盖,所述扣盖内设有扣槽,所述锁片相对第三连接部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扣槽扣合的扣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耳卡箍,包括可绕成封闭环形的带状本体,所述带状本体依次设有第一连接部、夹持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和第二连接部的内壁均与第三连接部的外壁贴合设置,所述夹持部沿其自身内壁至外壁方向凸起,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卡口,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贴合部位凸设有可穿设在卡口上并与卡口锁合的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奕贤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东博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