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合全显色结构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9391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21:04
该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组合全显色结构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设计方法,主要技术方案步骤是:(1)数码图案设计,(2)全显色组织设计,(3)肌理组织设计,(4)组织替换,形成多彩晕纹效果的织物结构图,(5)组织替换,形成肌理效果的提花织物结构图,(6)多彩晕纹效果的织物结构图与肌理效果的织物结构图的组合,形成既有多彩晕纹效果又有肌理效果的组合织物结构图,采用该设计方法生产的提花织物表面既能表现多彩晕纹效果,又能表现肌理效果,而且多彩晕纹和肌理效果可以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限制下独立变化而相互间不受影响,设计的织物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纬交织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织物组合结构在满足全显色要求的同时能够表现各种肌理效果。
技术介绍
传统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只是在单一的组织结构上进行设计,因此,采用传统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设计方法设计的产品在织物表面只有简单组织和肌理组织两种结构,织物只能表现单一色彩的花纹和肌理效果,采用传统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设计方法无法设计出多彩晕纹效果和肌理效果同时存在的提花织物,至今为止,也没有文献提出过将多彩晕纹效果与肌理效果结合在一起的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传统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设计方法无法将多彩晕纹效果与肌理效果结合在一起的技术局限,填补该
的空白,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多彩晕纹效果与肌理效果相结合的提花织物设计方法,该方法在特定组合全显色结构的基础上,根据织物结构的交织平衡原理,将组合全显色结构和肌理组织有效组合,设计的提花织物具备同时表现多彩晕纹和肌理效果的特点,同时,多彩晕纹和结构肌理可以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限制下独立变化而相互间不受影响,设计产品满足提花织物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 本专利技术的实现方法和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 (I)数码图案设计 设计一幅四方连续的数码图案Tl,其特征是图案中具有多彩晕纹效果,根据彩色数码图案色彩特征选择基本色对图案进行色彩分层,分色图层数为偶数,其特征在于每个分色图层规格与原数码图案相同且只包含其中一个基本色的色彩信息;设计另一幅四方连续的数码图案T2,其特征是图案由有限个单色色块组成,数码图案Tl和T2纵向尺寸相同,横向尺寸为整数倍关系; (2)全显色组织设计 ①选择所需的两个基本组织A和B,A和B组织相同,但具有不同的起始点,基本组织有效选择范围为原组织中的斜纹或缎纹,经、纬组织循环数相同为N,N在5到48之间, ②根据B的组织特征,对A设定全显色技术点,方法是将B的组织点反转,并向上沿经向加强1,在不破坏全显色技术点的情况下设计一组影光组织,称之为基础组织, 当M = N时,基础组织的数目最小,为(N-2)个, 当M = I时,基础组织的数目最大,为(N-2) + (N-3) X (N-1)个, N表示组织循环数,M为影光组织组织点加强数, ③根据A的组织特征,对B设定全显色技术点,方法是将A的组织点反转,并向下沿经向加强1,在不破坏全显色技术点的情况下设计一组影光组织,称之为配合组织, 当M = N时,配合组织的数目最小,为(N-2)个, 当M = I时,配合组织的数目最大,为(N-2) + (N_3) X (N-1)个, N表示组织循环数,M为影光组织组织点加强数; (3)肌理组织设计 ①将第一个基础组织与第一个配合组织沿纬向1:1组合,形成组合组织Z1, ②将最后一个基础组织与最后一个配合组织沿纬向1:1组合,形成组合组织Z2, ③设计一组肌理组织,其特征是:肌理组织的经、纬组织循环数是N的整数倍,纬向最大浮长不超过Zl的最大纬浮长,经向最大经浮长不超过Z2的最大经浮长,肌理组织的经向交织次数平均每N纬在2到N/2次之间,纬向交织次数平均每N经在2到6次之间; (4)组织替换,形成多彩晕纹效果的织物结构图 将Tl数码图案根据基本色分色获得的分色图处理成灰度模式,各图的灰度级别不超过设计的全显色组织数目,确定灰度图像中黑到白与全显色组织中的纬面到经面组织的替代关系,并保持不变, ①将完成的分色图层中奇数层图像灰度与全显色基础组织一一替换,形成各自的单层织物结构图, ②将完成的分色图层中偶数层图像灰度与全显色配合组织一一替换,形成各自的单层织物结构图, ③将单层织物结构图按相同起始位置沿纬向1:1进行组合,得到具有多彩晕纹效果的提花织物结构图ZTl ; (5)组织替换,形成肌理效果的织物结构图 将T2数码图案的各个单色与设计所得的肌理组织一一替换,得到肌理效果的提花织物结构图ZT2 ; (6)多彩晕纹效果的织物结构图与肌理效果的织物结构图的组合 将ZT2的织物肌理结构边缘加上一个循环的平纹包边,叠加到ZTl上,并替换原有结构,形成既有多彩晕纹效果又有肌理效果的提花织物结构图ZT3 ; (7)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设计方法得到的既有多彩晕纹效果又有肌理效果的提花织物结构图ZT3的生产应用,其特征在于:设定合适的经纬密度,将提花织物结构图ZT3加上选纬信息,选择一组彩色丝线做经线,选择与基本色数目相同的彩色丝线做纬线,该织物结构图能直接用于生产单组经偶数组纬的既有多彩晕纹效果又有肌理效果的提花织物。 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创新技术特点和产品效果: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方案,可以开发出多彩晕纹效果与肌理效果相结合的提花织物,该织物的主要特征是:多彩晕纹效果由组合全显色结构来设计,满足各种色彩效果数码图案的设计要求,肌理组织设计必须根据组合全显色结构的浮长特征和交织次数参数来完成,由于组合全显色结构的经向交织次数平均每N纬在2到N/2次之间,纬向交织次数平均每N经在2到6次之间,所以设定与其一致的经纬交织次数设计肌理组织就可以满足全显色组织与肌理组织的结构平衡,使组合织物结构中的结构肌理与多彩晕纹效果能够在独立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织物整体结构的交织平衡;在多彩晕纹效果的织物结构图与肌理效果的织物结构图组合前在织物肌理结构边缘增加一个循环的平纹包边可以有效控制组合后的织物结构中最长经纬浮长,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约束下,无论肌理组织如何变化,组合织物结构的最长经纬浮长与组合全显色结构都能保持一致,以上两个技术限制的设定也是满足织物大批量生产的技术关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基于组合全显色结构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设计流程示意; 图2基本组织A、B和各自的全显色技术点的设计示意图; 图3以基本组织A为基础的最少数目基础组织示意图(一次加强组织点为组织循环数); 图4以基本组织B为基础的最少数目配合组织示意图(一次加强组织点为组织循环数); 图5图3基础组织第一和第二组织图之间增加为最大组织数的示意图(一次加强组织点为2); 图6以基本组织A为基础的影光效果基础组织示意图(一次加强组织点为4); 图7以基本组织B为基础的影光效果配合组织示意图(一次加强组织点为4); 图8第一个基础组织与第一个配合组织沿纬向1:1组合,形成组合组织Z1, 图9最后一个基础组织与最后一个配合组织沿纬向1:1组合,形成组合组织Z2, 图10肌理组织图 图11肌理效果织物组合结构图局部示意图; 图12 2组纬肌理效果提花织物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采用单经2组纬和16枚全显色组织设计肌理效果提花织物为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设计流程: 1.设计一幅数码彩色图像Tl,规格为纵向2400像素,横向2400像素,根据Tl图案特点,确定青蓝、玫红为2个基本色进行数码图像的分色,并形成2个单色图层;设计另一幅单色图案T2,纵向2400像素,横向4800像素; 2.根据组合全显色结构设计要求,选择16枚缎纹为基本组织,进行基础组织和配合组织设计, (I)图2中,选择16枚5飞纬缎组织,组织起始点为左下角(经,纬)=(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组合全显色结构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提花织物表面的组合结构既能表现多彩晕纹,又能表现结构肌理,而且多彩晕纹和结构肌理可以分别进行设计变化,而不影响织物整体结构的交织平衡,主要步骤是:(1)数码图案设计,(2)全显色组织设计,(3)肌理组织设计,(4)组织替换,形成多彩晕纹效果的织物结构图,(5)组织替换,形成肌理效果的提花织物结构图,(6)多彩晕纹效果的织物结构图与肌理效果的织物结构图的组合,形成既有多彩晕纹效果又有肌理效果的组合织物结构图,其中: (1)数码图案设计 设计一幅四方连续的数码图案T1,其特征是图案中具有多彩晕纹效果,根据彩色数码图案色彩特征选择基本色对图案进行色彩分层,分色图层数为偶数,其特征在于每个分色图层规格与原数码图案相同且只包含其中一个基本色的色彩信息;设计另一幅四方连续的数码图案T2,其特征是图案由有限个单色色块组成,数码图案T1和T2纵向尺寸相同,横向尺寸为整数倍关系; (2)全显色组织设计 ①选择所需的两个基本组织A和B,A和B组织相同,但具有不同的起始点,基本组织有效选择范围为原组织中的斜纹或缎纹,经、纬组织循环数相同为N,N在5到48之间, ②根据B的组织特征,对A设定全显色技术点,方法是将B的组织点反转,并向上沿经向加强1,在不破坏全显色技术点的情况下设计一组影光组织,称之为基础组织, 当M=N时,基础组织的数目最小,为(N‑2)个, 当M=1时,基础组织的数目最大,为(N‑2)+(N‑3)×(N‑1)个, N表示组织循环数,M为影光组织组织点加强数, ③根据A的组织特征,对B设定全显色技术点,方法是将A的组织点反转,并向下沿经向加强1,在不破坏全显色技术点的情况下设计一组影光组织,称之为配合组织, 当M=N时,配合组织的数目最小,为(N‑2)个, 当M=1时,配合组织的数目最大,为(N‑2)+(N‑3)×(N‑1)个, N表示组织循环数,M为影光组织组织点加强数; (3)肌理组织设计 ①将第一个基础组织与第一个配合组织沿纬向1∶1组合,形成组合组织Z1, ②将最后一个基础组织与最后一个配合组织沿纬向1∶1组合,形成组合组织Z2, ③设计一组肌理组织,其特征是:肌理组织的经、纬组织循环数是N的整数倍,纬向最大浮长不超过Z1的最大纬浮长,经向最大经浮长不超过Z2的最大经浮长,肌理组织的经向交织次数平均每N纬在2到N/2次之间,纬向交织次数平均每N经在2到6次之间; (4)组织替换,形成多彩晕纹效果的织物结构图 将T1数码图案根据基本色分色获得的分色图处理成灰度模式,各图的灰度级别不超过设计的全显色组织数目,确定灰度图像中黑到白与全显色组织中的纬面到经面组织的替代关系,并保持不变, ①将完成的分色图层中奇数层图像灰度与全显色基础组织一一替换,形成各自的单层织物结构图, ②将完成的分色图层中偶数层图像灰度与全显色配合组织一一替换,形成各自的单层织物结构图, ③将单层织物结构图按相同起始位置沿纬向1∶1进行组合,得到具有多彩晕纹效果的提花织物结构图ZT1; (5)组织替换,形成肌理效果的织物结构图 将T2数码图案的各个单色与设计所得的肌理组织一一替换,得到肌理效果的提花织物结构图ZT2; (6)多彩晕纹效果的织物结构图与肌理效果的织物结构图的组合 将ZT2的织物肌理结构边缘加上一个循环的平纹包边,叠加到ZT1上,并替换原有结构,形成既有多彩晕纹效果又有肌理效果的提花织物结构图ZT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组合全显色结构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提花织物表面的组合结构既能表现多彩晕纹,又能表现结构肌理,而且多彩晕纹和结构肌理可以分别进行设计变化,而不影响织物整体结构的交织平衡,主要步骤是:(I)数码图案设计,(2)全显色组织设计,(3)肌理组织设计,(4)组织替换,形成多彩晕纹效果的织物结构图,(5)组织替换,形成肌理效果的提花织物结构图,(6)多彩晕纹效果的织物结构图与肌理效果的织物结构图的组合,形成既有多彩晕纹效果又有肌理效果的组合织物结构图,其中: (1)数码图案设计 设计一幅四方连续的数码图案Tl,其特征是图案中具有多彩晕纹效果,根据彩色数码图案色彩特征选择基本色对图案进行色彩分层,分色图层数为偶数,其特征在于每个分色图层规格与原数码图案相同且只包含其中一个基本色的色彩信息;设计另一幅四方连续的数码图案T2,其特征是图案由有限个单色色块组成,数码图案Tl和T2纵向尺寸相同,横向尺寸为整数倍关系; (2)全显色组织设计 ①选择所需的两个基本组织A和B,A和B组织相同,但具有不同的起始点,基本组织有效选择范围为原组织中的斜纹或缎纹,经、纬组织循环数相同为N,N在5到48之间, ②根据B的组织特征,对A设定全显色技术点,方法是将B的组织点反转,并向上沿经向加强1,在不破坏全显色技术点的情况下设计一组影光组织,称之为基础组织, 当M = N时,基础组织的数目最小,为(N-2)个, 当M = I时,基础组织的数目最大,为(N-2) + (N-3) X (N-1)个, N表示组织循环数,M为影光组织组织点加强数, ③根据A的组织特征,对B设定全显色技术点,方法是将A的组织点反转,并向下沿经向加强1,在不破坏全显色技术点的情况下设计一组影光组织,称之为配合组织, 当M = N时,配合组织的数目最小,为(N-2)个, 当M = I时,配合组织的数目最大,为(N-2) + (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赳张爱丹许雅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