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诊断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82268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诊断床,包括床板框架,床板框架中设有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床板框架的边框与第二床板的底部之间设有支撑杆,第一床板上设有第一床垫,第二床板上设有第二床垫,床板框架底部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三角板,三角板的底面上设有床腿,沿床板框架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个床腿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之间焊接有储物容器,沿床板框架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个床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患者的诊断部位,调整第二床板的位置,适合患者的诊断姿势,方便医务人员进行诊断;患者可将随身物品放入储物容器中,便于患者的诊断;同时增加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安全性,增加了人机结合设计,提高了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诊断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医用诊断床。
技术介绍
医用诊断床用于检查诊断患者的病情,以前的诊断床一般选用普通的硬板床,对于病情危重或者年老体弱的患者来说,在检查诊断的过程带来一定的困难,增加医务人员检查诊断难度,也会给患者增加痛苦,针对这种情况,技术人员就在硬板上加了一层床垫,柔软的床垫给患者一种舒适感,这只是解决了患者躺在床垫上的舒适感,但对于不同患者来说,检查诊断患者的身体部位不同,使得患者需要更换不同的姿势,而现有医用诊断床的床垫只适合平躺,这样带给患者诸多不便;患者在检查诊断过程中都会携带一些随身物品:如钱包、手机等,在患者变换姿势时这些随身物品会给患者带来不便,甚至伤害患者,但现有诊断床没有供患者放置随身物品的地方;而且现有诊断床结构稳定性一般,给诊断过程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医用诊断床,根据患者的诊断部位,调整第二床板的位置,适合患者的诊断姿势,方便医务人员进行诊断;患者可将随身物品放入储物容器中,便于患者的诊断;同时增加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安全性,增加了人机结合设计,提高了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诊断床,包括床板框架,其特征在于:床板框架中设有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第一床板固定连接在床板框架中,第二床板转动连接在床板框架中,床板框架的边框上设有夹紧件,夹紧件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床板的底部,第一床板上设有第一床垫,第二床板上设有第二床垫,床板框架底部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三角板,三角板的底面上设有床腿,沿床板框架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个床腿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呈圆弧状,第一连接杆的顶部与第一床板的底部焊接,第一连接杆之间焊接有储物容器,沿床板框架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个床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杆。 进一步,夹紧件上设有转动杆,转动杆上转动有支撑杆,转动杆上设有螺帽,通过螺帽转入到转动杆上,实现夹紧件夹紧支撑杆。 进一步,支撑杆上设有滑块,第二床板的底部上设有滑槽,滑槽中设有限位孔,滑块滑动在滑槽中,滑块上设有螺栓,通过螺栓转入到限位孔中,实现支撑杆限位在滑槽中。 进一步,第二床板上设有拉环,拉环由塑钢材料制成,医务人员通过提拉拉环,可变换第二床板的位置。 进一步,第二床垫上设有枕垫,枕垫呈半圆柱状,患者可靠在枕垫上,提高舒适性。 进一步,第一床垫和第二床垫中均填充有海绵、棉花材料,使得第一床垫和第二床垫变得柔软,提高了舒适性。 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根据患者的诊断部位,对于患者的诊断姿势,松开转动杆上的螺帽和滑块上的螺栓,提拉拉环,支撑杆的一端在夹紧件上转动,支撑杆的另一端滑动在第二床板的底部,调整第二床板的最适位置,调整结束后,转紧转动杆上的螺帽和滑块上的螺栓,支撑杆支撑着第二床板,使得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位置适合患者的诊断,这样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诊断;第一连接杆之间焊接有储物容器,患者可将随身物品放入储物容器中,避免随身物品带来的伤害和不便,便于患者的诊断;床腿之间设计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呈圆弧状,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可将施加在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上力均匀分担在四个床腿上,增加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安全性;同时增加了人机结合设计:在第一床板上设有第一床垫,第二床板上设有第二床垫,第一床垫和第二床垫中均填充有海绵、棉花材料,使得第一床垫和第二床垫变得柔软,提高了舒适性,第二床垫上设有枕垫,枕垫呈半圆柱状,患者可靠在枕垫上,进一步提高了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医用诊断床的结构不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中床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调整第二床板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医用诊断床,包括床板框架1,床板框架I中设有第一床板2和第二床板3,第一床板2固定连接在床板框架I中,第二床板3转动连接在床板框架I中。第二床板3上设有拉环19,拉环19由塑钢材料制成,医务人员通过提拉拉环19,可变换第二床板3的位置。床板框架I的边框上设有夹紧件4,夹紧件4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杆5:夹紧件4上设有转动杆13,支撑杆5的一端转动在转动杆13上,转动杆13上设有螺帽14,通过螺帽14转入到转动杆13上,实现夹紧件4夹紧支撑杆5。支撑杆5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床板3的底部:支撑杆5上设有滑块15,第二床板3的底部上设有滑槽16,滑槽16中设有限位孔17,滑块15滑动在滑槽16中,滑块15上设有螺栓18,通过螺栓18转入到限位孔17中,实现支撑杆5限位在滑槽16中。在检查诊断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诊断部位,对于患者的诊断姿势,松开转动杆13上的螺帽14和滑块15上的螺栓18,提拉拉环19,支撑杆5的一端在夹紧件4上转动,支撑杆5的另一端滑动在第二床板3的底部,调整第二床板3的最适位置,调整结束后,转紧转动杆13上的螺帽14和滑块15上的螺栓18,支撑杆5支撑着第二床板3,使得第一床板2和第二床板3的位置适合患者的诊断,这样方便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诊断。本技术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性,增加了人机结合设计:第一床板2上设有第一床垫6,第二床板3上设有第二床垫7,第一床垫6和第二床垫7中均填充有海绵、棉花等软材料,使得第一床垫6和第二床垫7变得柔软,提高了舒适性。第二床垫7上设有枕垫20,枕垫20呈半圆柱状,患者可靠在枕垫20上,提高舒适性。床板框架I底部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三角板8,三角板8的底面上设有床腿9,沿床板框架I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个床腿9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10,第一连接杆10呈圆弧状,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第一连接杆10的顶部与第一床板2的底部焊接,沿床板框架I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个床腿9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杆12,床腿9之间设计的第一连接杆10和第二连接杆12将施加在第一床板2和第二床板3上力均匀分担在四个床腿9上,增加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安全性。第一连接杆10之间焊接有储物容器11,患者可将随身物品放入储物容器11中,避免随身物品带来的伤害和不便,便于患者的诊断。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技术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诊断床,包括床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框架中设有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所述第一床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床板框架中,所述第二床板转动连接在所述床板框架中,所述床板框架的边框上设有夹紧件,所述夹紧件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床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床板上设有第一床垫,所述第二床板上设有第二床垫,所述床板框架底部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三角板,所述三角板的底面上设有床腿,沿所述床板框架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床腿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呈圆弧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床板的底部焊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焊接有储物容器,沿所述床板框架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床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诊断床,包括床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框架中设有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所述第一床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床板框架中,所述第二床板转动连接在所述床板框架中,所述床板框架的边框上设有夹紧件,所述夹紧件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床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床板上设有第一床垫,所述第二床板上设有第二床垫,所述床板框架底部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三角板,所述三角板的底面上设有床腿,沿所述床板框架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床腿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呈圆弧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床板的底部焊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焊接有储物容器,沿所述床板框架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床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诊断床,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延辉沈静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奉天海供氧净化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