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造林地盐碱化土壤改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80605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盐碱化土壤改良剂技术领域,是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造林地盐碱化土壤改良方法,该土壤改良剂按下述制备方法得到:将所需量的脱硫石膏、腐植酸、硫酸镁、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固体酸混合均匀后得到土壤改良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土壤改良剂以及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能够降低盐碱化土壤的pH值、土壤碱化度和土壤总盐量,并且降低了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成本,有效地提高了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从而改善了土壤的质地和肥力,从而提高了禾苗保存率,对盐碱化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生态防护林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盐碱化土壤改良剂
,是一种。
技术介绍
由于需要造林的区域大部分属于干旱风沙区,该区域的蒸发量高、土壤立地条件及结构较差、造林地土壤可溶性盐类较多并呈较高的碱性、渗透性和保水性差,该区域的土壤属于造林地盐碱化土壤,因此阻碍了造林苗木的正常生长。造林地盐碱化土壤具有以下特征:(1)ρΗ值高(8.5以上);(2)富含有害盐分,如碳酸钠盐等;(3)透气性差;(4)表层易结成板块;(5)肥力低;(6)喊化度大于20%等等。 根据调查,中国盐碱化土地已达23.3万平方公里,其中相当一部分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如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陕西等省或自治区。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限制了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生态防护林的建改,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首先必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改善盐碱土壤的土壤结构、降低盐碱土壤的土壤碱化度、总盐量和pH值,以便于改良后的盐碱土壤能够用于农业发展和生态防护林的建设,目前常见的造林地盐碱土壤改良办法有:(I)造林地挖沟排水去盐;(2)造林地施用硫磺、有机酸混合物和农家肥等并地表25厘米混合;(3)造林坑穴客土放置隔盐膜等;其中,挖沟排水去盐法存在费工费时、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和效果持续短(蒸发或灌溉后又能加快盐碱化)的问题,因而采用该法每年需要重复进行多次。施用硫磺和石膏虽然能有效降低土壤的PH值和有害盐分,但效果慢,改良土层较浅(25厘米)并且易返盐,投入成本高。同样地,有机酸混合物成本高,且效果短暂。施农家肥便宜但这些材料在高温季节容易腐解,其作用的时间十分有限,施入过量会影响禾苗根系的生长,坑穴客土放置隔盐膜的方法作用时间短,效果差,易返盐,并能够造成塑料膜的污染,成本高。综上所述,以上几种使用方法存在改良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盐碱化土壤在改良过程中存在的改良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土壤改良剂,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70份至85份的脱硫石膏、10份至25份的腐植酸、0.5份至5份的硫酸镁、0.5份至5份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1.0份至10份的固体酸,该土壤改良剂按下述步骤得到:将所需量的脱硫石膏、腐植酸、硫酸镁、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固体酸混合均匀后得到土壤改良剂。 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可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乙醇、聚马来酸酐中的一种以上。 上述固体酸可为硫酸氢钠。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将所需量的脱硫石膏、腐植酸、硫酸镁、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固体酸混合均匀后得到土壤改良剂。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三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造林地盐碱化土壤改良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将土壤改良剂撒到盐碱地的表面,然后将撒过土壤改良剂的盐碱地依序采用五铧犁犁地和旋耕犁旋耕后得到地表混合土层,其中: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每亩盐碱地施用1000千克至3000千克的土壤改良剂,五铧犁的犁地深度为35厘米至60厘米,旋耕犁的旋耕深度为30厘米至50厘米;第二步,根据造林地的行距在地表混合土层开挖浅沟,相邻的浅沟之间的距离为造林地的行距,在浅沟中根据造林的株距开挖苗木定植坑,相邻的苗木定植坑之间的距离为株距,然后将地表混合土层的土回填至苗木定植坑内,其中:浅沟的深度为15厘米至20厘米,苗木定植坑的长度为常规苗木定植坑的长度的 1.5倍,苗木定植坑的宽度为常规苗木定植坑的宽度的1.5倍,苗木定植坑的深度为常规苗木定植坑深度的1.5倍;第三步,将所需要量的生化黄腐酸加入水中稀释后得到稀释液,将稀释液灌溉在开挖苗木定植坑后的整片地表混合土层上,其中:生化黄腐酸的稀释倍数为200倍至300倍,生化黄腐酸的用量为每亩盐碱地施用2千克至3千克的生化黄腐酸。 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之三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第一步中,土壤改良剂的用量可为每亩盐碱地施用1000千克至1500千克的土壤改良剂;或者,第一步中,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每亩盐碱地施用1500千克至2000千克的土壤改良剂;或者,第一步中,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每亩盐碱地施用2000千克至3000千克的土壤改良剂。 上述第三步中,灌溉的期数可为两期,第一期为每25天灌溉一次,连续三次,第二期为间隔60天灌溉一次,连续两次,第一期与第二期的时间间隔为60天。 上述灌溉的方式可为浇施或喷淋或滴灌。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土壤改良剂以及采用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方法能够降低盐碱化土壤的PH值、土壤碱化度和土壤总盐量,并且降低了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成本,有效地提高了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从而改善了土壤的质地和肥力,从而提高了禾苗保存率,对盐碱化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生态防护林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该土壤改良剂,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70份至85份的脱硫石膏、10份至25份的腐植酸、0.5份至5份的硫酸镁、0.5份至5份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1.0份至10份的固体酸,该土壤改良剂按下述制备方法得到:将所需量的脱硫石膏、腐植酸、硫酸镁、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固体酸混合均匀后得到土壤改良剂。脱硫石膏、腐植酸、硫酸镁、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以及固体酸的使用能够降低改良盐碱化土壤的成本。 实施例2:该土壤改良剂,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70份或85份的脱硫石膏、10份或25份的腐植酸、0.5份或5份的硫酸镁、0.5份或5份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1.0份或10份的固体酸,该土壤改良剂按下述制备方法得到:将所需量的脱硫石膏、腐植酸、硫酸镁、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固体酸混合均匀后得到土壤改良剂。 实施例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乙醇、聚马来酸酐中的一种以上。 实施例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固体酸为硫酸氢钠。 实施例5:该造林地盐碱化土壤改良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将土壤改良剂撒到盐碱地的表面,然后将撒过土壤改良剂的盐碱地依序采用五铧犁犁地和旋耕犁旋耕后得到地表混合土层,其中: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每亩盐碱地施用1000千克至3000千克的土壤改良剂,五铧犁的犁地深度为35厘米至60厘米,旋耕犁的旋耕深度为30厘米至50厘米;第二步,根据造林地的行距在地表混合土层开挖浅沟,相邻的浅沟之间的距离为造林地的行距,在浅沟中根据造林的株距开挖苗木定植坑,相邻的苗木定植坑之间的距离为株距,然后将地表混合土层的土回填至苗木定植坑内,其中:浅沟的深度为15厘米至20厘米,苗木定植坑的长度为常规苗木定植坑的长度的1.5倍,苗木定植坑的宽度为常规苗木定植坑的宽度的1.5倍,苗木定植坑的深度为常规苗木定植坑深度的1.5倍;第三步,将所需要量的生化黄腐酸加入水中稀释后得到稀释液,将稀释液灌溉在开挖苗木定植坑后的整片地表混合土层上,其中:生化黄腐酸的稀释倍数为200倍至300倍,生化黄腐酸的用量为每亩盐碱地施用2千克至3千克的生化黄腐酸。常规苗木定植坑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70份至85份的脱硫石膏、10份至25份的腐植酸、0.5份至5份的硫酸镁、0.5份至5份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1.0份至10份的固体酸,该土壤改良剂按下述步骤得到:将所需量的脱硫石膏、腐植酸、硫酸镁、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固体酸混合均匀后得到土壤改良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70份至85份的脱硫石膏、10份至25份的腐植酸、0.5份至5份的硫酸镁、0.5份至5份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1.0份至10份的固体酸,该土壤改良剂按下述步骤得到:将所需量的脱硫石膏、腐植酸、硫酸镁、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固体酸混合均匀后得到土壤改良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乙醇、聚马来酸酐中的一种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固体酸为硫酸氢钠。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将所需量的脱硫石膏、腐植酸、硫酸镁、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和固体酸混合均匀后得到土壤改良剂。5.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土壤改良剂的造林地盐碱化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将土壤改良剂撒到盐碱地的表面,然后将撒过土壤改良剂的盐碱地依序采用五铧犁犁地和旋耕犁旋耕后得到地表混合土层,其中: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为每亩盐碱地施用1000千克至3000千克的土壤改良剂,五铧犁的犁地深度为35厘米至60厘米,旋耕犁的旋耕深度为30厘米至50厘米;第二步,根据造林地的行距在地表混合土层开挖浅沟,相邻的浅沟之间的距离为造林地的行距,在浅沟中根据造林的株距开挖苗木定植坑,相邻的苗木定植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天平郭靖刘永萍吴圣华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林科院造林治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