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时薰专利>正文

自动铅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996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铅笔,其包括笔筒部、笔锥部及大型笔擦部。此笔筒部具有一第一容室与一第二容室,此笔锥部是可被手指内缩而输出笔芯,此大型笔擦部是位于此第二容室内,可旋转伸缩以提供足量的笔擦;达到兼具人性化的手指内缩式按压笔锥部而输出笔芯、多元化的笔芯补充管道及具有长型笔擦等多重功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书写用具,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人性化按压装置的自动铅笔
技术介绍
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0及图11,是现有自动铅笔,其包括一笔筒部70、一按压部71、一笔芯传送部72、一笔擦部80、一滑动件81、一引导筒82、一笔擦承接台83及一后部帽盖90;其中笔筒部70是用来容纳自动铅笔内的各部件,尤其是要容纳该按压部71,故该笔筒部70内径的设计较大,该笔筒部70具有一内缘面及一外缘面;该按压部71是枢设于该笔筒部70上方的内、外缘面之间。笔芯传送部72,是容设于笔筒部70的内缘面,并突出该笔筒部70的笔尖部位。笔擦部80,是容设于笔筒部70的内缘面的笔芯传送部72上方,该笔擦部80先以滑动件81容设于笔筒部70的上半部的内缘面,再在该滑动件81内部插设引导筒82,而该引导筒82内部还必需再设一笔擦承接台83后,才能使笔擦62在笔擦承接台83上,经该引导筒82以及滑动件81,而在笔筒部70上方的内缘面上,突伸出后部帽盖90。当使用者的手指往按压部71施压时,该按压部71由笔筒部70的外缘面往内作一径向位移,借助一斜面的接触,对该笔芯传送部72加压,使该笔芯传送部72在受压前移状态下,将内部容设的一笔芯60输出该笔筒部70的笔尖,供使用。上述现有自动铅笔存在以下缺点1、笔擦部的结构、传动均复杂。现有笔擦需通过数个部件,才可在该笔筒部的内缘面中伸缩动作,尤其,该滑动件与引导筒这两个部件,其相对应的部位还需呈多角形(例如八角形),才可避免滑动件与引导筒之间的转动,因这两个部件只要一转动,即无法使该笔擦承接座在该笔筒部内螺旋转动,亦即,无法在该笔筒部内伸缩。另外,对一初学写字的幼童而言,笔擦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具,因初学写字者写错字的机率较高,而现有笔擦设在笔筒部内,结构复杂,不但耗占空间,亦减少笔擦可以容纳的空间。2、笔芯输出设计不方便。就现有结构而言,欲使笔芯输出笔筒部,必需按压该笔筒部侧面的按压部,然而该按压部位于笔筒部上方的侧面,而平常握笔时,手指通常位于该笔筒部的下方外缘面,故欲对该按压部施压时,必需改变原握笔姿势,这样反覆的改变握笔姿势,会影响写字者的思绪、感受,令其厌烦使用。而按压部设于笔筒部侧面的设计,亦使该笔筒部必需加宽,才能容纳该按压部,因此,使用者必需重新适应不同笔身直径的握持,这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自动铅笔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自动铅笔,其以单一部件控制大型笔擦在笔筒部内旋转伸缩,且使笔芯具有多重补充管道的功能,借由该笔锥部直接在细长的笔筒下方伸缩而输出笔芯的设计,达到人性化的按压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铅笔,包括笔筒部、笔锥部、笔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笔筒部具有一内筒面,该内筒面设有第一容室及第二容室,该第一、二容室对应笔筒部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该第一、二容室在笔筒部内以一通口相通,该第一容室接近该通口的内筒面上突伸一定位件,一螺旋凹沟形成于第二容室的内筒面上,一卡块形成于第二容室的外表面;所述笔锥部具有一内表面以及一外表面,其装设于所述笔筒部的第一容室内,其设有一开口、一凸件、一容部、一夹笔芯部、一输出部、一活动管及一伸缩间隙,其中开口,与所述通口相通,该开口供笔芯装入笔锥部内;凸件,是微凸于笔锥部的容部外表面,供该笔锥部卡固在所述笔筒部的定位件上;容部,供容设笔芯,包括一固定部及一可在该固定部外面滑移的活动部;夹笔芯部,包括数个设在一束紧环内的夹片与一弹性部件,数个夹片供夹、放该笔芯;输出部,是连通笔锥部的容部与外表面,供笔芯伸出该笔锥部;活动管,带动所述活动部在固定部外面滑移,该活动管可在该第一容室的第一出口伸缩活动;伸缩间隙,是该活动管在第一容室内伸缩的距离;所述笔擦部,包括一伸出座、一活动基座及一长型笔擦,其中伸出座,是盖设于所述笔筒部的第二出口上,并以略具弹力的数个爪片夹住长型笔擦,使该长型笔擦由数个爪片之间伸出所述笔筒部的第二出口;该伸出座的一内面,对应所述笔筒部的卡块形成卡槽,使该伸出座以该卡槽可旋动的卡固在所述笔筒部的第二容室的外表面;活动基座,其外面突伸有一概呈螺旋结构的导引部,该导引部使该活动基座在该第二容室内,借助该螺旋凹沟旋转作上下位移,而贯穿该活动基座形成一孔部,该孔部与该通口相通;长型笔擦,其两端分别与伸出座及活动基座连结,其容设于该笔筒部的第二容室内,其长度至少为所述笔筒部的四分之一。前述的自动铅笔,其中螺旋凹沟位于第二容室的内筒面的第二出口与通口之间。前述的自动铅笔,其中又包括一推动面,以具高摩擦系数的外缘直接形成于所述笔锥部的外表面。前述的自动铅笔,其中伸缩间隙位于所述活动管的推动面与笔筒部的第一出口处之间。前述的自动铅笔,其中活动管借助一推压部,在所述数个夹片的外缘面将所述束紧环推压后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以单一部件控制大型笔擦在笔筒部内旋转伸缩,且使笔芯具有多重补充管道的功能,借由该笔锥部直接在细长的笔筒下方伸缩而输出笔芯的设计,达到人性化的按压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剖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分解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A、图4B、图4C及图4D是本技术部分结构动作过程示意图图5A及图5B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动作前、后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补充笔芯结构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补充笔芯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笔筒部结构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笔筒部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0是现有自动铅笔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1是现有自动铅笔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笔筒部10、70 第一容室11第一出口111 第二容室12第二出口121 螺旋凹沟122通口13定位件14卡块15笔锥部20开口21凸件22容部23固定部23A活动部23B 夹笔芯部24夹片241 束紧环242弹性部件243推动面25 输出部26活动管27 推压部28大型笔擦部30 伸出座31爪片311 卡槽312活动基座32导引部321孔部322 长型笔擦33笔芯60笔擦62按压部71 笔芯传送部72笔擦部80 滑动件81引导筒82 笔擦承接台83后部帽盖90伸缩间隙a平面距离b 斜面距离c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包括1、一笔筒部10,具有一内筒面,该笔筒部10的内筒面设有一第一容室11以及一第二容室12,该第一、二容室11、12对应该笔筒部10的两端,分别形成一第一出口111与一第二出口121;该第一、二容室11、12在笔筒部10内以一通口13相通,而该第一容室11接近该通口13的内筒面上突伸一定位件14,一螺旋凹沟122是形成于该第二容室12的内筒面上,且该螺旋凹沟122位于第二出口121与通口13之间。一卡块15,形成于该笔筒部10的第二容室12的外表面。2、一笔锥部20,具有一内表面以及一外表面,该笔锥部20装设于笔筒部10的第一容室11内,且该笔锥部20设有一开口21、一凸件22、一容部23、一夹笔芯部24、一推动面25、一输出部26、一活动管27及一伸缩间隙a(请参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铅笔,包括:笔筒部、笔锥部、笔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笔筒部具有一内筒面,该内筒面设有第一容室及第二容室,该第一、二容室对应笔筒部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出口及第二出口;该第一、二容室在笔筒部内以一通口相通,该第一容室接近该通口的 内筒面上突伸一定位件,一螺旋凹沟形成于第二容室的内筒面上,一卡块形成于第二容室的外表面;所述笔锥部具有一内表面以及一外表面,其装设于所述笔筒部的第一容室内,其设有一开口、一凸件、一容部、一夹笔芯部、一输出部、一活动管及一伸缩间隙,其 中:开口,与所述通口相通,该开口供笔芯装入笔锥部内;凸件,是微凸于笔锥部的容部外表面,供该笔锥部卡固在所述笔筒部的定位件上;容部,供容设笔芯,包括一固定部及一可在该固定部外面滑移的活动部; 夹笔芯部,包括数个 设在一束紧环内的夹片与一弹性部件,数个夹片供夹、放该笔芯;输出部,是连通笔锥部的容部与外表面,供笔芯伸出该笔锥部;活动管,带动所述活动部在固定部外面滑移,该活动管可在该第一容室的第一出口伸缩活动;伸缩间隙,是该活动管 在第一容室内伸缩的距离;所述笔擦部,包括一伸出座、一活动基座及一长型笔擦,其中:伸出座,是盖设于所述笔筒部的第二出口上,并以略具弹力的数个爪片夹住长型笔擦,使该长型笔擦由数个爪片之间伸出所述笔筒部的第二出口;该伸出座的一内面 ,对应所述笔筒部的卡块形成卡槽,使该伸出座以该卡槽可旋动的卡固在所述笔筒部的第二容室的外表面;活动基座,其外面突伸有一概呈螺旋结构的导引部,该导引部使该活动基座在该第二容室内,借助该螺旋凹沟旋转作上下位移,而贯穿该活动基座形成一孔部 ,该孔部与该通口相通;长型笔擦,其两端分别与伸出座及活动基座连结,其容设于该笔筒部的第二容室内,其长度至少为所述笔筒部的四分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时薰
申请(专利权)人:白时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