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育正专利>正文

改进的阀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4672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阀体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转换油路的阀体结构,其主要由阀嘴、蓄压管及注件壳所组成,该阀嘴为一金属管,并于管体开设有数长槽孔及油孔,位于阀嘴上方则设置蓄压管,再将阀嘴及蓄压管置入模具并于外侧注入塑料,使阀嘴及蓄压管包覆在注件壳内,而组成阀体,供转换油路使用,且该阀体突破传统一体成形结构,并采用塑料注模成形,确实降低制作成本,更可加速产能,同时具较佳的密合性,有效防止漏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的阀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阀体结构,其利用塑料将阀嘴及蓄压管包覆于内,而 形成一阀体结构,能缩短制作时间且降低成本。
技术介绍
-般阀体装置1以铝制金属一体铸造成形,请参阅图1所示,主要因铝的材质轻 而易于铸造,所以采用铝作为阀体装置1的本体,当阀体装置1成形后,该油槽114的纹路 利用车铣而成,使阀体装置1底面平整以便与油封密合,并进行钻孔、铰孔及车削等加工程 序,将所需的阀嘴11、入油孔111、出油孔112、通孔113、定位孔115及蓄压管12分别制作 成形(如图2所示)。 使用时,请仍然参阅图1所示,将管路连接至阀嘴11,而阀嘴11另一端则凭借嵌掣 部13与其他零件卡掣定位,使油路能由阀嘴11导入阀体装置1内,再经由阀嘴11的入油 孔111将油路导引至油槽114,并经油槽114的环绕流动后,再从出油孔112排出,以进行油 路的转换,且于阀体装置1底部设置油封(图中未显示),以防止漏油,而该蓄压管12能适时 补油,以达到稳定油压的作用,并可利用螺钉穿设定位孔115将阀体装置1与其他装置连接 锁固(图中未显7]^)。 然而,该阀体装置1的铝质属于较难加工的金属,使得钻孔、铰孔或车削所开设的 孔径(入油孔111、出油孔112、通孔113、定位孔115及蓄压管12)不仅精密度较为不足,且 制作上非常耗时费力,尤其该其一通孔113具一倾斜面1131,加工的难度较高,且容易造成 制作上的瑕疵,而当精密度不足时,该阀体装置1底面与油封的密合性差,则易产生漏油, 因此不合格率偏高。而为增强其耐磨性,需作阳极处理导致加工程序更为繁琐,整体制作成 本甚高,但经济效益却较低。此外,该阀体装置1的脆度较高,一旦受碰撞或掉落,极为容易 造成损坏或缺角,所以损坏率甚高,使用寿命较短。 本技术设计人专门从事于汽、机车零件的制作贩卖、开发及研究工作,深知传 统阀体装置的缺失,不仅制作成本高,且耗时费力,使用上仍有漏油的问题产生,于是乃极 力苦思解决的道,并凭借本身的专业及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终于在历经数次的修正、试验与 改进后,首创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阀体结构,使其耐碰撞或掉落的外力冲 击,所以损坏较低,使用寿命较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改进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阀嘴、蓄压管及注件壳,该阀嘴为金属 管,其是耐磨性佳及易车削加工的金属,且预先在管内车削有长槽状的入油孔、出油孔、泄 油孔及油孔,在阀嘴上方设置一蓄压管,再利用塑料注模成形方式将阀嘴及蓄压管包覆在 注件壳内,而该注件壳具有中空管体、通孔、定位孔、弯弧油槽及嵌掣片,且该阀嘴的入油孔 及出油孔对应注件壳的弯弧油槽,阀嘴的油孔对应注件壳的通孔。 使用时,先于注件壳的底部设置一油封,其与阀体结构密合,再将油路连接阀嘴, 使油路顺着阀嘴流通至阀体内,并沿着阀嘴的入油孔流入阀体结构的弯弧油槽流动,最后 再由出油孔流出,以进行油路转换,且该出油孔外侧设有油孔,其具阻尼作用,可稳定油路 的流动,而本技术的注件壳利用塑料成形,因此制作成本较低,且该塑料质地较软且延 伸性佳,所以与油封的密合性高,能有效防止漏油,尤其该阀体结构的中空管体、通孔、定位 孔、弯弧油槽及嵌掣片都直接注模成形,可大为缩短传统一体成形后再逐一钻孔、铰孔、车 削及车铣的费时加工程序,且无需再做阳极处理,不仅降低制造成本,并可大为提升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阀体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现有阀体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技术组装的侧视图。 图5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图6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组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阀体装置;11-阀嘴;111-入油孔;112-出油孔;113-通孔; 1131-倾斜面;114-油槽;115-定位孔;12-蓄压管;13-嵌掣部;2-阀体结构;21-阀嘴; 210-入油孔;211-出油孔;212-泄油孔;213-油孔;22-蓄压管;23-注件壳;231-中空管 体;232-通孔;233-弯弧油槽;234-定位孔;235-嵌掣片;236-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其主要由阀嘴21、蓄压管22及注件壳23所组成, 该阀嘴21为一金属管,其是耐磨性佳及易车削(加工)的金属,如:铜、铁…等,而便于预 先车削出管内的长槽状的入油孔210、出油孔211及泄油孔212与圆形油孔213,供油路流 通、转换、阻尼及泄油作用,位于阀嘴上方则设置蓄压管22,其可适时补油而具保压作用,能 防止管路漏油,再将阀嘴21及蓄压管22置入模具,并于外侧注入塑料,即能采用塑料注模 成形方式,凭借稠状的塑料将阀嘴21及蓄压管22包覆在内,待冷却后则成形为固态的注件 壳23,且该注件壳23形成有对应于阀嘴21及蓄压管22的中空管体231、通孔232以及弯 弧油槽233,而形成一阀体结构2 (如图5所示),供油路转换之用,并具有定位孔234及嵌 掣片235以便与其他零件结合使用,且该注件壳23为脆度较低的塑料,可耐碰撞或掉落的 冲击,所以损坏较低,使用寿命较长。 其次,请仍然参阅图4并配合图6所示,该注件壳23配合阀嘴21的造型而具有中 空管体231,且使入油孔210、出油孔211对应注件壳23的弯弧油槽233,使油路经入油孔 210进入注件壳23后依弯弧油槽233的纹路流动,再由出油孔211排出,而油孔213则对应 注件壳23的通孔232,可产生阻尼作用,使油路能稳定流动,且该注件壳23利用注料成形, 而能将中空管体231、通孔232、弯弧油槽233、定位孔234及嵌掣片235都一并制成,以配 合阀嘴21内已预先加工的入油孔210、出油孔211及油孔213,更针对注件壳23的倾斜面 236制作上的难度,直接依据油孔213的排孔直接成形有通孔232,突破传统制作上的困难, 即能以注料轻易完成,可大为提升产量,并达到快速完成阀体结构2的制作。尤其该阀嘴21 为易加工的金属,不仅该孔径的精密度较高,且能降低刀具的损耗,更缩短传统逐一钻孔、 铰孔、车削及车铣的加工程序,确实提升生产效能,加上该注件壳23为塑料直接成形,可取 代传统铝材,有效降低材料成本。 使用时,请继续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的立体图,先于注件壳23的底部设置一 油封,其与阀体结构2密合,且密合度佳可避免漏油,并利用注件壳23的嵌掣片235与其他 零件嵌掣定位(图中未显示),使阀体结构2能固设在零件上,并将管路连接至阀嘴21,使油 路能顺着阀嘴21的入油孔210流入注件壳23的弯弧油槽233 (如图4所示),以进行油路 的转换,并能凭借蓄压管22的适时补油而具保压作用,达到油压的平衡,有效防止漏油,而 位于出油孔211外侧的油孔213能在注件壳23的通孔232内任意流动,能产生阻尼作用, 使阀体结构2内的油路能稳定流动,至于注件壳23端边成形有定位孔234,可凭借螺钉与底 部装置固设(图中未显示),当泄油时,则能由泄油孔212将油排出,而不会影响油路控制。 整体而言,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阀嘴、蓄压管及注件壳,该阀嘴为金属管,其是耐磨性佳及易车削加工的金属,且预先在管内车削有长槽状的入油孔、出油孔、泄油孔及油孔,在阀嘴上方设置一蓄压管,再利用塑料注模成形方式将阀嘴及蓄压管包覆在注件壳内,而该注件壳具有中空管体、通孔、定位孔、弯弧油槽及嵌掣片,且该阀嘴的入油孔及出油孔对应注件壳的弯弧油槽,阀嘴的油孔对应注件壳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改进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阀嘴、蓄压管及注件壳,该阀嘴为金属 管,其是耐磨性佳及易车削加工的金属,且预先在管内车削有长槽状的入油孔、出油孔、泄 油孔及油孔,在阀嘴上方设置一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育正
申请(专利权)人:苏育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