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插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9691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型插头结构,其包含一主体,所述主体的两端处分别形成一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各自形成一枢轴柱,且所述结合部个别埋设一金属基座,其中,所述金属基座的两端凸出于所述结合部,且所述金属基座上分别枢设一金属针脚,通过上述结构,所述金属基座通过埋设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结合部内,大幅度提升结构上的强度,同时所述金属基座的两端凸出于所述结合部,增加了接触面积,让接触上更加良好,由此达到结构强度提升及导电效果良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插头组件的结构改良,具体涉及一种结构强度提升及导电效 果良好的改良型插头结构。 一种改良型插头结构
技术介绍
插头转接座是在国际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物品,它提供电器产品最基本的插头 形式转换,使得两种不同规格的插头与插座可形成电性连接,使电器产品可得到电力来源。 市面上已有相关的专利及其产品发售。 为了让使用者可以在国际旅行中便于转换插头形式以配合旅游地插座规格,让电 器产品可获得电力来源,上述各项转接器在功能上实际上已相当完善,可根据插座而即时 改变,但是却因为多功能而使得其体积相应变大,对于使用者而言,是一项旅游中的沉重负 担,本案专利技术人从事此相关业界多年,深谙若可减小转接器体积却同样可达到多功能的效 果。 请参考图1,是常用插头组件的立体图,由图中可以看出,本体601的两端处,仅有 着小面积的金属导接部602,且因为金属导接部602的设计,两端处的固定部603不采用包 覆设计,而这样的结构,会有接触效果不佳及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这样一来将会导致使用 上的不便。 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常用插头组件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技术的 申请人:与 从事此行业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所以,本技术的 申请人:是有鉴于上述缺失,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 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多年的经验,经过不断试验及修改,才设计出这种结构强度提升 及导电效果良好的改良新插头结构的技术专利者。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埋设包覆的方式,将金属基座设置于结合部内, 并使金属基座两端露出结合部,增加导电接触的面积,采用上述技术,可针对常用插头组件 所存在的接触面积小及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结构强度提升及导电效果良 好的实用进步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包含一主体,若干金属基座及若干金属针脚,主体于两 端处个别形成一结合部,结合部各自形成一枢轴柱,金属基座则部分埋设于结合部内,且金 属基座的两端凸出于所述结合部,金属针脚枢设于金属基座上。 综上结构说明所述,可知金属基座是通过结合部进行包覆固定,并使两端裸露于 结合部外,当中的一端供金属针脚枢设,而另一端则作为导电使用,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 大幅度地强化了结构上的强度,并加大了接触面积,让导电效果更佳,由此达到结构强度提 升及导电效果良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插头组件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一); 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二); 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三); 图9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四); 其中:1-主体,11-结合部,12-枢轴柱,13-槽口,131-限位面,132-挡部,2-金属 基座,3-金属针脚,4-铆合件,51-上壳体,511-开口,52-下壳体,53-固定座体,54-导电基 座,601-本体,602-金属导接部,603-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 施例范围之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思,而做出的简单变换,应当在本实用新 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以及在此构思下的工作过程。 实施例:请参阅图2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至分解图,由 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包括: 一主体 1 ; 若干个分别形成于所述主体1两端处的结合部11,所述结合部11各自形成一枢轴 柱12 ; 若干个分别埋设于所述结合部11内的金属基座2,所述金属基座2的两端凸出于 所述结合部11 ;及 若干个分别枢设于所述金属基座2上的金属针脚3。 所述主体1上形成若干个供金属针脚3枢转活动的槽口 13,所述槽口 13具有一限 位面131及一挡部132,且金属基座2为一 L型形状,且金属针脚3及所述金属基座2通过 一铆合件4进行结合。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2至图9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至实施示意 图(四),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为一多规格插座内的针脚组件;图4及图5中,金属 针脚3通过铆合件4与金属基座2的一端相枢接,并通过主体1上的槽口 13自由地活动, 来改变金属针脚3的角度,其中图4为第一使用状态,两只金属针脚3为相互平行状态,对 应于美式插座的平行设计,将两只金属针脚3进行旋转,使金属针脚3受限位面131及挡部 132所限制,让两只金属针脚3之间具有一角度(为【/ \】形状),这样将可对应于澳洲或中 国这些区域的插座进行使用;为了能正确地使用,还必须搭配上壳体51、下壳体52、固定座 体53及导电基座54,固定座体53先进行导电基座54的收容,主体1则通过枢轴柱12卡掣 于固定座体53上,最后再通过上壳体51及下壳体52结合收容,使整体成为一多规格插座, 当主体1旋转时,金属针脚3会从上壳体51上的开口 511处穿出,而金属基座2背离金属 针脚3的一端则会与导电基座54接触,形成使用状态;其中因金属基座2为埋设在结合部 11内,使整体强度大幅度提升,而金属基座2另一端的面积大幅度增加,来增加接触面积和 导电效果;为了更加明确地描述本技术的技术特点,请参考图7、图8及图9,是金属基 座2与导电基座54接触前及接触后的接触示意说明,金属基座2与导电基座54为相互平 行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金属针脚3是未穿出开口 511的,所以整体为一个收纳的情况;当 要使用金属针脚3时,金属针脚3将会与上壳体51相互垂直,外观如同一般的插头,此时金 属基座2凸出的端处,则会由导电基座54进行夹持,而通过金属基座2的加大凸出设计,大 幅度地增加接触面,由此增加了导电面积及提升相互固定的稳定度;由上述结构,可充分了 解本案的技术特点,由此达到结构强度提升及导电效果良好的优点。 因此,本技术中的改良型插头结构为可改善常用插头的技术关键在于: 结合部11采用包覆的方式对金属基座2进行结合固定,使金属基座2的两端露 出,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使整体强度提升,并增加接触面积,达到结构强度提升及导电效 果良好的优点。 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因此拘限本技术的专利 范围,所以凡是运用到本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其简易修饰或等效结构变化,均 应同理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专利范围内,在此给予说明。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改良型插头结构在使用时,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所 以本技术诚为一个实用性优异的技术,符合技术专利的申请要件,因此依法 提出申请,望审查员早日授权本技术,以保障 申请人:的辛苦专利技术,如果审查员有任何考 虑或疑问,请不吝来函指示, 申请人:一定全力配合,实感公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1);若干个分别形成于所述主体(1)两端处的结合部(11),所述结合部(11)各自形成一枢轴柱(12);若干个分别埋设于所述结合部(11)内的金属基座(2),所述金属基座(2)的两端凸出于所述结合部(11);及若干个分别枢设于所述金属基座(2)上的金属针脚(3)。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改良型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1); 若干个分别形成于所述主体(1)两端处的结合部(11 ),所述结合部(11)各自形成一枢 轴柱(12); 若干个分别埋设于所述结合部(11)内的金属基座(2),所述金属基座(2)的两端凸出 于所述结合部(11);及 若干个分别枢设于所述金属基座(2)上的金属针脚(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插头结构,其中所述金属基座(2)为一 L型形状。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插头结构,其中所述主体(1)上形成若干个供所述金 属针脚(3)枢转活动的槽口(13),且所述槽口(13)具有一限位面(131)及一挡部(132),使 所述金属针脚(3)枢转变换角度,形成第一使用状态及第二使用状态。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素珍
申请(专利权)人:淳溢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