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寿专利>正文

轴管构件的安装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66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轴管构件的安装构造,由轴管、拟插入轴管内的管柱状构件以及嵌套于此构件上的弹性体相互结合成一体而成。该构件周面上与轴管安装的对应部位形成有由小直径环状平坦凹槽面及连接于凹槽面之锥台状倾斜面所构成之弹性体收槽部,且弹性体平时嵌着于该凹槽面内,而在构件插入轴管内以完成装配时,则自该平坦凹槽面向反插入方向一边变形一边移动而移至倾斜面部位,填满轴管内壁与构件倾斜面空间而使构件定位于轴管内并牢固结合成一体。(*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轴管构件内安置固定内部构件的构造,特别是涉及例如欲将笔具的内部构件安装固定于笔管(外筒)内时,不必将笔管内壁制成特殊构造即能将关连构件或组件仅藉助插入方式轻易安装固定于笔管内部,而保持安定之定位且不松动不旋转的笔具构件的安装构造。为了方便装配并提高产量,申请人曾开发能将包括笔芯管及送芯机构等构件所组成之组件自笔管之后方插入或丢入笔管内而完成装配这种型式之笔具(台湾新型专利第32093号及33478号),并已商品化,按此种笔具以及近来生产中之各类型笔具,为达到上述简便安装之目的,其对笔管部分进行止转固定的方法,不外乎采用下列几种方式(1)将笔管之内径及拟插入或丢入笔管内的构件的外形分别制成相配合的多角形,而利用多角形之相互嵌合以实现止转之方式;(2)将笔管及配合构件分别形成阴阳螺纹部以取代多角形嵌合,而利用螺合以实现止转之方式;(3)将笔管及配合构件以紧配合压入固定而止转之方式;及(4)将笔管及配合构件以粘接或接着方法而实现止转之方式。由于前述笔具之笔管等轴管构件具有如上之结构,若采用第1种的多角形嵌合方式,则必须将笔管及构件之形状抽制成多角形等特殊形状,而无法沿用传统之抽制式圆管状构件,且嵌合后仍难免会发生松动情形;又如采用第2种之螺合方式,则必须将二构件车制出阴阳螺纹并予以螺合,而会有减低装配效率及提高成本等问题发生;再者,在笔管内部装设套管,并在套管之前端固定笔锥体,而将笔管、套管及笔锥体三构件相互固定之构造之高级笔具等,其笔管及套管仍分别须制成多角形而发生与前述同样之问题,且如因嵌合间隙或公差问题而使套管之止转固定不够确实时,当笔锥体固定于套管内,套管会在笔管内旋转,以致笔锥体之固定位置不当甚或固定情形不佳而发生脱落等情形。此外,采用第3种的紧配合压入固定之方式,则笔管有因构件压入时之过大压力或压入方式不当,而使金属管制或薄质材料制笔管之压入固定部位膨胀甚或裂开,因此影响笔具之外观,甚至成为不良成品。至于采用第4种的粘接方式,则笔管及构件因粘接剂之使用及粘接时之方法而污染笔管或因此而使尘埃附着于构件上,造成品质上之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缺点或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进的轴管构件简易安装构造,能使构件容易且确实地安置固定于轴管内,并达到止转固定的效果。具体而言,本技术是在不改变如笔具等笔管的轴管之构造下,仅将待固装在该轴管内之构件外围形成以由平滑凹槽面及后向倾斜面所构成的弹性体收容槽部,并于此收容槽部嵌置以环状弹性体,而在将插入构件插入轴管内时,环状弹性体先是嵌于平滑面部,且在构件插入定位时,则该弹性体因外面与轴管内壁面之摩擦压接而顺势移动变形进入倾斜面部,于是在构件与轴管之间通过该弹性体而完成极为有效的、可确保止转定位的安装构造,最重要者,利用此简易有效之安装构造,可将关连组件或构件利用自轴管一端插入组合时同时完成,不必藉助其他手段如螺接、嵌插等方式及藉助工具来完成安装,帮可提高产量并确保固定状态。根据本技术,一种轴管构件的安装构造,是由轴管插入该轴管内的管柱状构件及嵌套于该构件上的弹性体相互结合成一体而成,该管柱状构件的周面上其与轴管的安装对应位置部位形成有由小直径环状平坦凹槽面及连接于此凹槽面之直径渐增成为锥台状之倾斜面所构成之弹性体收容槽部,且弹性体平时是嵌着于此收容槽部之环状平坦凹槽面内,而在管柱状构件插入轴管内以完成装配时,则自该平坦凹槽面向反插入之方向一边变形一边移动而移至倾斜面部位,于是填满轴管内壁与构件倾斜面间空间而使该构件定位于轴管内并牢固结合成一体。下面,参照附图就本技术的实施例详述如下附图说明图1-5为本技术的笔具的纵断面图;图6为适用本技术的条状物送出装置的纵断面图。图1示出同为申请人开发的、可以自笔管后端管口将笔具机构部组件插入或通入以简易动作而完成装配的笔具之一例,在此乃举一种使用金属外管及金属构件因而整体内部构造显得较一般大众化廉价型塑料笔具复杂的高级自动铅笔为例进行说明,但后面所述的实施例则应用由半金属半塑料制成或由全塑料制成的笔具等简易构造的关联构件来说明。图1所示之笔具系由笔管亦即轴管1,可自笔管1后方整支插入或丢入而装配的内部机构总成2,以及可旋转自如地嵌合于机构总成2的接头管3上的旋转筒盖4所构成。上述内部机构总成2包含前端套筒5,套嵌于此套筒5后端的管状内筒壳6,螺接于前端套筒5前端的笔锥体7,插装于前端套筒5内之笔芯送出机构8,笔芯管9,嵌装于笔芯管9之前端部而借助弹簧体10经常压向后方的凸轮从动体11,以及位于凸轮从动体11之后方而以前端凸轮面12a接触凸轮从动体11,并可藉旋转动作以使凸轮从动体11沿轴向移动而经由送芯机构8以进行笔芯13之送芯动作的筒状凸轮体12。凸轮体12之后端嵌合有压入旋转筒盖4内的旋转连结筒14,当按规定方向转动旋转筒盖4时,或驱动凸轮体12以带动凸轮从动体11向前移动;而当逆向转动时,则可驱动凸轮体12带动从动体11向后移动,而经由送芯机构8之开闭进退动作以实现送芯动作。上述凸轮体12是可旋转地贯通接头管3。这样,接头管3的前端部是固定于笔管1的内壁,后端部则可旋转地套接于旋转筒盖4的前端内壁。换言之,笔管1与旋转筒盖4是通过接头管3相连结,而笔管1与接头管3需连成一体不可转动,旋转筒盖4则对于接头管3之后端连成可旋转自如。为使凸轮体12及凸轮从动体11连动之送芯动作能确实并且简单完成,必须将应定位于轴管(笔管)1内之关联构件之接头管3牢固且简单地固定。为完成此目的,本技术将接头管3之表面上与笔管1的相对应位置形成至少一道环状弹性体收容槽部3a,此弹性体收容槽部3a系由较小直径之环状平坦凹槽面3b,及连接此平坦凹槽面3b之后侧且向后方逐渐直径增大而呈倾斜状或锥形之倾斜面3c所构成。此收容槽3a内则收容有一环状弹性体15通常位于平坦凹槽面3b侧,当将接头管3插入笔管1时,该弹性体15是位于平坦凹槽面3b内,而插至所定位置以完成插接时,则因笔管1内壁之摩擦力而一边压缩变形,一边移位至紧靠于倾斜面3c,遂藉助笔管1内壁、倾斜面与弹性体15之外张力量而使接头管3与笔管1牢固结合固定,无虑两者发生相对旋转运动。以下就本技术之动作说明之在图1中,当使用者用一支手握持内部藉以接头管3固定有内部机构总成2之笔管1,而另一支手抓住旋转筒盖4向规定方向旋转,凸轮体12即通过连结筒14向同一方向旋转而驱动凸轮从动体11前进,遂实现送芯动作。随后,若将旋转筒盖4向相反方向旋转,凸轮12亦同向旋转而驱使凸轮从动体11后退,于是恢复图1之状态。如此,可藉旋转筒盖4之正、反旋转而使笔芯伸出及缩入以供书写及收藏之用。再就本技术笔具之装配动作说明如下内部机构总成2是经预先装配成一支长管状组件,此一结构不仅方便其后之装配成成品,且易于管理及可配合各种客户所指定之图案或材质之笔管。装配时,只要将内部机构总成2自笔管1之后方管口插入,不必藉助任何工具即可装配定位,随后,将旋转筒盖4紧紧套嵌于固定在凸轮体12之旋转连结筒14即完成装配。由于本技术具有特别设计的紧密套合固定装置,当使用者将接头管3固定于笔管1后端时,嵌于弹性体收容槽3a内的环状弹性体15在未进入与笔管1内壁接触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管构件的安装构造,是由轴管(1、36),拟插入该轴管内的管(1、36)内的管柱状构件(3、16、17、18、22)及嵌套于该构件上的弹性体(15)相互结合成一体而成,其特征在于:该管柱状构件(3、16、17、18、22)的周面上其与轴管(1、36)的安装对应位置部位形成有由小直径环状平坦凹槽面(3b)及连接于此凹槽面(3b)之直径渐增成为锥台状之倾斜面(3c)所构成之弹性体收容槽部(3a),且弹性体(15)平时是嵌着于此收容槽部(3a)之环状平坦凹槽面(3b)内,而在管柱状构件(3、16、17、18、22)插入管(1、36)内以完成装配时,则自该平坦凹槽面(3b)向反插入之方向一边变形一边移动而移至倾斜面(3c)部位,于是填满轴管(1、36)内壁与构件倾斜面(3c)间空间而使该构件(3、16、17、18、22)定位于轴管(1、36)内并牢固结合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阴山秀平山本典海老沼忠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