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减振器专用装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0364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减振器专用装配工装,包括可移动的底框架,在底框架的顶面中部竖直固定有导柱,以及可沿所述导柱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在升降装置的侧部设置有伸出臂,在伸出臂的端部顶面设置有插销,插销可与前制动器下部的孔位相配合并支撑起前制动器,升降装置可通过伸出臂带动前制动器一起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驱动升降装置,把前减振器抬起到合适的高度再进行安装。替代人工举起前减振器,将前减振器的装配由两人优化到一人,并且在装配时更便捷省力,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提高安装的精准度。而且又能大大的降低成本,便于前减振器总成件的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前减振器专用装配工装,包括可移动的底框架,在底框架的顶面中部竖直固定有导柱,以及可沿所述导柱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在升降装置的侧部设置有伸出臂,在伸出臂的端部顶面设置有插销,插销可与前制动器下部的孔位相配合并支撑起前制动器,升降装置可通过伸出臂带动前制动器一起上下移动。本技术可以驱动升降装置,把前减振器抬起到合适的高度再进行安装。替代人工举起前减振器,将前减振器的装配由两人优化到一人,并且在装配时更便捷省力,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提高安装的精准度。而且又能大大的降低成本,便于前减振器总成件的搬运。【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组装辅助工具,特别是一种前减振器专用装配工装。 則减振器专用装配工装
技术介绍
前期,前减振器总成件装配时需两人配合,一人将其举起对入安装孔位,另一人将 前减振器上安装垫板套在前减振器螺柱上,带入其螺母再紧固。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很难提 高工作效率。而且,举前减振器总成件的工作人员很费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装人员 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前减振器专用装配工装,使得前 减振器总成件的安装由两人配合装配优化到由一人装配完成,以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前减振器专用装配工装,包括可移动的底框 架,在底框架的顶面中部坚直固定有导柱,以及可沿所述导柱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在升降 装置的侧部设置有伸出臂,在伸出臂的端部顶面设置有插销,插销可与前制动器下部的孔 位相配合并支撑起前制动器,升降装置可通过伸出臂带动前制动器一起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导柱为齿条,升降装置为可与其相啮合的手摇式千斤顶,手摇式千斤顶 可在齿条上上下移动;手摇式千斤顶包括由前后盖板组合而成的壳体,伸出臂设置在壳体 的后盖板侧面上;在壳体内设置有一级主动轮、一级从动轮、二级主动轮、二级从动轮以及 三级主动轮,一级主动轮与一级从动轮相互啮合,二级主动轮与二级从动轮相互啮合,一级 从动轮与二级主动轮同轴转动,二级从动轮与三级主动轮同轴转动,三级主动轮与齿条相 口四合。 进一步地,在壳体前盖板的外部还设置有摇把和锁止机构,摇把的转轴可带动一 级主动轮转动,锁止机构设置在壳体的前盖板上,锁止机构可以限制摇把转动。 进一步地,锁止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锁止头以及锁止轮,锁止轮套接在摇把上可 随摇把一起转动;锁止头与锁止轮配合组成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可以使得摇把逆时针转动 受阻。 进一步地,插销通过螺纹与伸出臂形成可替换联接。 进一步地,在底框架四个角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万向轮。 进一步地,在壳体上还设置有扶手,扶手位于壳体的前盖板侧。 进一步地,扶手与水平方向倾斜,倾斜夹角为30° ~45°。 进一步地,在壳体前盖板的外部还设置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可带动一级主动轮 转动。 进一步地,在底框架上还设有气缸,气缸可以带动升降装置沿导柱上下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前减振器专用装配工装,前减振器下部的孔套接 在插销上,随底框架移动到安装位置。通过底框架来移动前减振器,省力便捷。驱动升降装 置,把前减振器抬起到合适的高度再进行安装。替代人工举起前减振器,将前减振器的装配 由两人优化到一人,并且在装配时更便捷省力,操作简单可靠性高。本技术大大提高了 装配效率,提高安装的精准度。而且又能大大的降低成本,便于前减振器总成件的搬运。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手摇式千斤顶内部齿轮装配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请参照图1以及图2所示,本技术前减振器专用装配工装的较佳实施例,包括 可移动的底框架1、导柱2以及升降装置3。导柱2坚直固定在底框架1的顶面中部,升降 装置3可沿导柱2上下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导柱2为齿条,升降装置3为可与其相啮合的 手摇式千斤顶,手摇式千斤顶可在齿条上上下移动。 底框架1为四方形,在底框架1四个角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万向轮4,便于底框架1 灵活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齿条的直齿数位12齿,升降高度约为220毫米。通过改变齿条的 直齿齿数与齿条长度,可调整本实施例的升降高度。 在升降装置3的侧部设置有伸出臂5,在伸出臂5的端部顶面设置有插销6,插销 6可与前制动器(图中未示出)下部的孔位相配合并支撑起前制动器,升降装置3可通过伸 出臂5带动前制动器一起上下移动。插销6通过螺纹与伸出臂5形成可替换联接,便于更 换不同大小和高度的插销6以适应不同车型的前制动器安装需要,扩大了本技术的适 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装置3的手摇式千斤顶设有壳体31,壳体31由前盖板311和 后盖板312组合而成,伸出臂5设置在壳体31的后盖板312侧面上。请一同参看图3以及 图4所示,在壳体31内设置有一级主动轮32、一级从动轮33、二级主动轮34、二级从动轮 35以及三级主动轮36。一级主动轮32与一级从动轮33相互啮合,二级主动轮34与二级 从动轮35相互啮合,一级从动轮33与二级主动轮34同轴转动,二级从动轮35与三级主动 轮36同轴转动,三级主动轮36与齿条相啮合。 请再一同参看图1以及图2所示,在壳体31前盖板311的外部还设置有摇把7和 锁止机构8。摇把7的转轴可带动一级主动轮32转动。手摇摇把7使其顺时针方向和逆时 针方向转动,可以驱动手摇式千斤顶在齿条上上下移动。锁止机构8设置在壳体31的前盖 板311上,锁止机构8可以限制摇把7转动。锁止机构8包括相互啮合的锁止头81以及锁 止轮82,锁止轮82套接在摇把7上可随摇把7 -起转动。锁止头81与锁止轮82配合组成 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可以使得摇把7逆时针转动受阻。本实施例在正常使用时,摇把7只能 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手摇式千斤顶向上移动。当需要手摇式千斤顶向下移动时,必须转动 松开锁止头81,使其与锁止轮82脱离,然后才能逆时针转动摇把7,使得手摇式千斤顶下降 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摇把7顺时针带动一级主动轮32转动,再通过两级啮合齿轮后驱 动三级主动轮36,使得三级主动轮36在齿条上向上移动。放置在插销6上的前制动器被抬 起。因为,设置了锁止机构8,可以防止在松开摇把7后,手摇式千斤顶在前制动器的重量作 用下被迫向下滑,使装配更安全可靠。在本实施例中,一级齿轮的传动比为2 :5,二级齿轮 的传动比为2 :9,可以满足轻便省力的需要,降低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根据安装需要,选 择适当的两级齿轮的传动比,实现省力的目的。 为了运送方便,在壳体31上还设置有扶手9,扶手9位于壳体31的前盖板31U则。 扶手9固定在壳体31的顶部。扶手9与水平方向倾斜,倾斜夹角为30° ~45°。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减振器专用装配工装,包括可移动的底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框架的顶面中部竖直固定有导柱,以及可沿所述导柱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侧部设置有伸出臂,在所述伸出臂的端部顶面设置有插销,所述插销可与前制动器下部的孔位相配合并支撑起前制动器,所述升降装置可通过伸出臂带动前制动器一起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跃姜正军胡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