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筒自动车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55744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9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明筒自动车缝装置,包括缝纫机、第一折叠筒、感应装置、输送装置、控制装置及底板,所述缝纫机、第一折叠筒、感应装置及控制装置均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折叠筒具有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所述第一折叠板的一侧、第二折叠板的一侧封闭连接,且该封闭连接的两侧边弯曲形成弯曲端,所述第一折叠筒连接有所述输送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折叠筒配合具有弯曲端第一折叠筒,实现布料的自动折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涉及的明筒自动车缝装置,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节省人力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明筒自动车缝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缝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明筒自动车缝装置。
技术介绍
现时的制衣技术主要以人手为主,恤衫的拉明筒工艺也是如此。传统的拉明筒工艺流程繁琐,较复杂,而且没有良好的辅助装置。需要工人有较高技术要求和长期的车缝经验。而且拉筒要保证满纸口,并要求平衡对称,条格布种还需要对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的的明筒自动车缝装置装置。 一种明筒自动车缝装置,包括缝纫机、第一折叠筒、感应装置、输送装置、控制装置及底板,所述缝纫机、第一折叠筒、感应装置及控制装置均连接于所述底板; 所述第一折叠筒具有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所述第一折叠板的一侧、第二折叠板的一侧封闭连接,且该封闭连接的两侧边弯曲形成弯曲端,所述第一折叠板的相对一侧、第二折叠板的相对一侧形成开口端,所述弯曲端的两端部的开口处分别形成第一折叠筒的入口及出口,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出口朝向于所述缝纫机的针口,所述第一折叠筒连接有所述输送装置; 所述感应装置具有检测口,所述检测口开口于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内部,且所述弯曲端、检测口分别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为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具有吹风口,所述第一折叠筒连接所述吹风装置,所述吹风口朝向于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弯曲端,所述弯曲端、检测口分别位于所述吹风口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折叠筒,所述第二折叠筒具有第三折叠板、第四折叠板,所述第三折叠板一端的两个侧边、第四折叠板一端的两个侧边分别对应封闭连接,使得第三折叠板、第四折叠板构成筒状,第三折叠板、第四折叠板之间的开口处形成所述第二折叠筒的入口及出口,所述第二折叠筒的出口、第一折叠筒的出口相重叠; 封闭连接的两侧相向弯曲形成两个弯曲端,使得所述第三折叠板、第四折叠板沿着第二折叠筒弯曲端方向逐渐弯曲收拢,且所述第二折叠筒的两个弯曲端朝向于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弯曲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叠筒的入口连接有导入平台,所述导入平台具有托板,所述托板的边缘具有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吹风装置,所述第二吹风装置的吹风口与所述第二折叠筒的出口、第一折叠筒的出口的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第二吹风装置匹配连接有第二检测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叠筒两个弯曲端的末端、所述第一折叠筒弯曲端的末端均设有至少两个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风装置的吹风口位于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底部且水平朝向于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弯曲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风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吹风口,所述吹风口均朝向于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弯曲端,所述吹风口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叠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处于上下位置,且所述第一折叠筒的的开口端处,所述第二折叠板较第一折叠板突出。 本技术涉及的明筒自动车缝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折叠筒配合具有弯曲端的第一折叠筒,实现布料的自动折叠,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节省人力和成本。 本技术涉及的明筒自动车缝装置,所述输送装置为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具有吹风口,所述第一折叠筒连接所述吹风装置,所述吹风口朝向于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弯曲端,所述弯曲端、检测口分别位于所述吹风口的两侧,通过吸风装置,使得所述布料能自动吸入。 本技术涉及的明筒自动车缝装置,还包括第二折叠筒,所述第二折叠筒具有第三折叠板、第四折叠板,所述第三折叠板一端的两个侧边、第四折叠板一端的两个侧边分别对应封闭连接,使得第三折叠板、第四折叠板构成筒状,第三折叠板、第四折叠板之间的开口处形成所述第二折叠筒的入口及出口,所述第二折叠筒的出口、第一折叠筒的出口相重叠,封闭连接的两侧相向弯曲形成两个弯曲端,使得所述第三折叠板、第四折叠板沿着第二折叠筒弯曲端方向逐渐弯曲收拢,且所述第二折叠筒的两个弯曲端朝向于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弯曲端,所述第二折叠筒的两个弯曲端设计,使得在车缝过程中的第二布料也能够自动折边,节省人工折边的动作,节省劳动力,节省时间。 本技术涉及的明筒自动车缝装置,所述第二折叠筒的入口连接有导入平台,所述导入平台具有托板,所述托板的边缘具有凸起,便于布料的导入,避免掉落。 本技术涉及的明筒自动车缝装置,所述第二折叠筒的两个弯曲端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弯曲端尺寸匹配,便于待车缝的两个布料的匹配。 本技术涉及的明筒自动车缝装置,还包括第二吹风装置,所述第二吹风装置的吹风口与所述第二折叠筒的出口、第一折叠筒的出口的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第二吹风装置匹配连接有第二检测口,能够保证缝纫机针口处的布料处于平整且稳定的状态。 本技术涉及的明筒自动车缝装置,所述第二折叠筒两个弯曲端的末端、所述第一折叠筒弯曲端的末端均设有至少两个出风口,使得所述第一折叠筒、第二折叠筒内的气体能够排出。 本技术涉及的明筒自动车缝装置,所述吹风装置的吹风口位于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底部且水平朝向于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弯曲端,保证进入所述第一折叠筒内的布料能够快速的被吸入且被折叠。 本技术涉及的明筒自动车缝装置,所述吹风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吹风口,所述吹风口均朝向于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弯曲端,所述吹风口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叠筒,多个吹风口能够保证各个位置的布料能够在同一时间被吸入折叠,且使得布料保持同一个折叠状态下,便于车缝,避免车缝偏差。 本技术涉及的明筒自动车缝装置,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处于上下位置,且所述第一折叠筒的的开口端处,所述第二折叠板较第一折叠板突出,下面突出的第二折叠板可作为导入平台,方便所述第一折叠筒处布料的导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第一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第二主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俯视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侧视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折叠筒俯视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折叠筒侧视图;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折叠筒侧视图;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折叠筒侧主视图; 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折叠筒、第二折叠筒面剖视图; 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工作状态时的第一折叠筒、第二折叠筒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板;20、缝纫机;30、第一折叠筒;32、第一折叠板;34、第二折叠板;36、出风口 ;40、第二折叠筒;42、第三折叠板;44、第四折叠板;50、控制面板;52、A检测电眼;54、B检测电眼;56、C检测电眼;60、吹风装置;62、吹风口 ;70、导入平台、80、朴布料;90、前幅布料;100、筒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将具体说明一种明筒自动车缝装置。 一种明筒自动车缝装置,参见图1-图9,包括缝纫机、第一折叠筒30、第二折叠筒40、感应装置、吹风装置60、第二吹风装置、控制装置及底板10,所述缝纫机、第一折叠筒30、感应装置及控制装置均连接于所述底板10,所述吹风装置60具有吹风口 62 ; 所述第一折叠筒30具有第一折叠板32、第二折叠板34,所述第一折叠板32、第二折叠板34处于上下位置,所述第一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明筒自动车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缝纫机、第一折叠筒、感应装置、输送装置、控制装置及底板,所述缝纫机、第一折叠筒、感应装置及控制装置均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折叠筒具有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所述第一折叠板的一侧、第二折叠板的一侧封闭连接,且该封闭连接的两侧边弯曲形成弯曲端,所述第一折叠板的相对一侧、第二折叠板的相对一侧形成开口端,所述弯曲端的两端部的开口处分别形成第一折叠筒的入口及出口,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出口朝向于所述缝纫机的针口,所述第一折叠筒连接有所述输送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具有检测口,所述检测口开口于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内部,且所述弯曲端、检测口分别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明筒自动车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缝纫机、第一折叠筒、感应装置、输送装置、控制装置及底板,所述缝纫机、第一折叠筒、感应装置及控制装置均连接于所述底板; 所述第一折叠筒具有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所述第一折叠板的一侧、第二折叠板的一侧封闭连接,且该封闭连接的两侧边弯曲形成弯曲端,所述第一折叠板的相对一侧、第二折叠板的相对一侧形成开口端,所述弯曲端的两端部的开口处分别形成第一折叠筒的入口及出口,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出口朝向于所述缝纫机的针口,所述第一折叠筒连接有所述输送装置; 所述感应装置具有检测口,所述检测口开口于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内部,且所述弯曲端、检测口分别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筒自动车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为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具有吹风口,所述第一折叠筒连接所述吹风装置,所述吹风口朝向于所述第一折叠筒的弯曲端,所述弯曲端、检测口分别位于所述吹风口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筒自动车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折叠筒,所述第二折叠筒具有第三折叠板、第四折叠板,所述第三折叠板一端的两个侧边、第四折叠板一端的两个侧边分别对应封闭连接,使得第三折叠板、第四折叠板构成筒状,第三折叠板、第四折叠板之间的开口处形成所述第二折叠筒的入口及出口,所述第二折叠筒的出口、第一折叠筒的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乐陆全开张润明钟燕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