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机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55175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农机传动装置,包括传动架、动轮和履带,驱动装置通过主转轴连接所述传动架,所述传动架通过次转轴连接所述动轮,所述履带接触所述动轮,所述履带设置于所述传动架和所述动轮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农机传动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价,高效且安全的运行,满足了生产的需要,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机传动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用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农机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农机工作中,常用到了履带车轮,这种履带车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面不平整常发生无法正常通过的情况,甚至还会翻车,造成事故。如在遇到较陡土坡时,车辆无法翻坡前进;如在遇到种植茶树的斜坡时,容易翻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农机传动装置,克服上述缺陷,通过对动轮及传动架的结构改进,来解决履带车轮适应能力差,易翻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农机传动装置,包括传动架、动轮和履带,驱动装置通过主转轴连接所述传动架,所述传动架通过次转轴连接所述动轮,所述履带接触所述动轮,所述履带设置于所述传动架和所述动轮的外侧。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农机传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架包括主传动架和次传动架,所述主传动架通过活动轴连接所述次传动架,所述次传动架设置于所述主传动架的下部。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农机传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传动架的个数为复数个。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农机传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次传动架和活动轴的个数为复数个。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农机传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所述主传动架通过两个所述活动轴连接两个所述次传动架。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农机传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次转轴包括第一次转轴和第二次转轴,所述主动轮通过第一次转轴连接主传动架,所述从动轮通过第二次转轴连接次传动架。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农机传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次传动架包括第一架臂和第二架臂,所述第一架臂与所述第二架臂相互对称,所述第一架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架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架臂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次转轴连接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所述第二架臂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次转轴连接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农机传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架臂与所述第二架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农机传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架臂与所述第二架臂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农机传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架臂与所述第二架臂之间的夹角为15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农机传动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履带车轮适应能力差,易翻车的问题,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价,高效且安全的运行,满足了生产的需要,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农机传动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I为履带、2为主传动架、3为次传动架、4为活动轴、5为主动轮、6为从动轮、7为第一次转轴、8为第二次转轴、9为第一架臂、10为第二架臂。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农机传动装置,其包括:农机传动装置,包括传动架(未图示)、动轮(未图示)和履带1,驱动装置(未图示)通过主转轴(未图示)连接所述传动架,所述传动架通过次转轴(未图示)连接所述动轮,所述履带I接触所述动轮,所述履带设置于所述传动架和所述动轮的外侧。 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其次,本技术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农机传动装置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农机传动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一种农机传动装置,其包括:农机传动装置,包括传动架(未图示)、动轮(未图示)和履带1,驱动装置(未图示)通过主转轴(未图示)连接所述传动架,所述传动架通过次转轴(未图示)连接所述动轮,所述履带I接触所述动轮,所述履带I设置于所述传动架和所述动轮的外侧。 所述传动架包括主传动架2和次传动架3,所述主传动架2通过活动轴4连接所述次传动架3,所述次传动架3设置于所述主传动架2的下部。所述主传动架2的个数为复数个。所述次传动架3和活动轴4的个数为复数个。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主传动架2通过两个所述活动轴4连接两个所述次传动架3,这样,所述次传动架3随着所述主传动架2的前进或后退作相应运动。 所述动轮包括主动轮5和从动轮6,所述次转轴包括第一次转轴7和第二次转轴8,所述主动轮5通过第一次转轴7连接主传动架2,所述从动轮6通过第二次转轴8连接次传动架3。 所述次传动架3包括第一架臂9和第二架臂10,所述第一架臂9与所述第二架臂10相互对称,所述第一架臂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架臂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架臂9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次转轴8连接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6,所述第二架臂10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次转轴8连接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6,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架臂9和第二架臂10构成类似于“人”字形平衡支架,平衡支架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从动轮6。所述平衡支架可以跟随着所述主动轮5转动。 为了提高传动装置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所述第一架臂9与所述第二架臂10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优选的,所述第一架臂9与所述第二架臂10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或150度。 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当小车前进遇到障碍物时,先碰到障碍物的从动轮6则沿着障碍物边缘向上运动,后面没碰到障碍物的从动轮6则与之对应的移动。当前面的从动轮6越过障碍物而后从动轮6遇到障碍物的时候,前从动轮6向下移动,后从动轮6向上翘起然后越过障碍物在此过程中,主动轮5的高度保持不变,以此来保证小车的平稳性。 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的特点或目的之一在于: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农机传动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履带车轮适应能力差,易翻车的问题,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价,高效且安全的运行,满足了生产的需要,降低了人工成本。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机传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传动架、动轮和履带,驱动装置通过主转轴连接所述传动架,所述传动架通过次转轴连接所述动轮,所述履带接触所述动轮,所述履带设置于所述传动架和所述动轮的外侧, 所述传动架包括主传动架和次传动架,所述主传动架通过活动轴连接所述次传动架,所述次传动架设置于所述主传动架的下部, 所述动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次转轴包括第一次转轴和第二次转轴,所述主动轮通过第一次转轴连接主传动架,所述从动轮通过第二次转轴连接次传动架, 所述次传动架包括第一架臂和第二架臂,所述第一架臂与所述第二架臂相互对称,所述第一架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架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架臂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次转轴连接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所述第二架臂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次转轴连接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所述第一架臂和第二架臂构成“人”字形平衡支架,所述平衡支架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从动轮,所述平衡支架跟随所述主动轮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机传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传动架、动轮和履带,驱动装置通过主转轴连接所述传动架,所述传动架通过次转轴连接所述动轮,所述履带接触所述动轮,所述履带设置于所述传动架和所述动轮的外侧, 所述传动架包括主传动架和次传动架,所述主传动架通过活动轴连接所述次传动架,所述次传动架设置于所述主传动架的下部, 所述动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次转轴包括第一次转轴和第二次转轴,所述主动轮通过第一次转轴连接主传动架,所述从动轮通过第二次转轴连接次传动架, 所述次传动架包括第一架臂和第二架臂,所述第一架臂与所述第二架臂相互对称,所述第一架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架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架臂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次转轴连接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所述第二架臂的另一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生季顺中吴耀东李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云马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