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房联动踏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50478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房联动踏步装置,它包括支架(1)、沿支架(1)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设置在支架(1)的内侧的至少两个踏板(6);每个踏板(6)的一端都通过第一转轴(2)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架(1)上,每个踏板(6)的另一端都可自与支架(1)相贴合状态沿第一转轴(2)转动至一固定角度,每个踏板(6)在同一侧都设有沿支架(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转轴(3);所述机房联动踏步装置还包括沿所述支架(1)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杆(4),每个踏板(6)上的第二转轴(3)都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杆(4)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杆同时操作多个踏板进行展开或收起,操作十分方便,使用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房联动踏步装置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进入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机房联动踏步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一般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中很少设置供维保人员上下机房使用的机房踏步,即使有设置机房踏步但也都比较简单,只提供一个台阶,不仅操作不便,而且维保人员上下机房比较吃力,极易碰伤扭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上下便捷安全的机房联动踏步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房联动踏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架、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内侧的至少两个踏板;每个所述踏板的一端都通过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每个所述的踏板的另一端都可自与所述的支架相贴合状态沿所述的第一转轴转动至一固定角度,每个所述踏板在同一侧都设有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转轴;所述机房联动踏步装置还包括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杆,每个所述踏板上的第二转轴都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杆上。 所述踏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架、两个所述踏板以及所述连杆(4)组成平行四边形折叠结构。 所述连杆上对应每个所述第二转轴都固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可相对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侧面上对应每个所述踏板上的第二转轴都开设有L形卡槽,所述L型卡槽具有朝向所述支架的开口侧开设的槽口,以及与所述槽口相连通并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滑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将本技术的支架的上端部固定安装在通向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机房的入口处,不使用时,多个踏板与支架相贴合设置从而可以节省空间,使用时,通过提拉连杆将多个踏板同时翻下至使每个踏板与支架成同一角度,从而可通过多个踏板进入机房,进入机房后为防止踏板碰伤人员,可再次提拉连杆,将多个踏板同时翻转至与支架贴合状态,故本技术机房联动踏板装置操作方便,又不会造成人员扭伤碰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支架与贴合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支架与贴合状态的左视图。 图3为本技术支架与展开状态的左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数学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的机房联动踏步装置,包括它包括支架1、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连杆4、轴套5、踏板6和锁销7。 支架I竖直设置,其上端部固定安装在通向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机房的入口处。为了制作方便,支架I采用两侧折弯的支架。 踏板6的数量为多个,本实施例优选为两个。两个踏板6沿支架I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设置在支架I的内侧,每个踏板6的一端都通过第一转轴2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架I上。第一转轴2沿支架I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其两端活动贯穿支架I的两侧并分别通过一个锁销7固定在支架I上,每个踏板6上都设有供第一转轴2活动穿过的腰圆孔。每个踏板6的另一端都可自与支架I相贴合状态沿第一转轴2转动至一固定角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角度为90°。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为长销。 每个踏板6在同一侧都设有沿支架I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转轴3。所述机房联动踏步装置还包括沿支架I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杆4,每个踏板6上的第二转轴3都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杆4上。连杆4上对应每个第二转轴3都固设有轴套5,轴套5可相对转动地套设在第二转轴3上。第二转轴3可转动地贯穿连杆4后通过一个锁销7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3为短销,其一端焊接在踏板6的侧面。 通过连杆4的带动,支架1、两个踏板6以及连杆4组成平行四边形折叠结构。拉动连杆4时会带动两个踏板6同时展开或折叠至与支架相贴合状态。 请参阅图3,支架I的侧面上对应每个踏板6上的第二转轴3都开设有L形卡槽8,L型卡槽8具有朝向支架I的开口侧开设的槽口 81,以及与槽口 81相连通并沿支架I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滑槽82。 在不使用状态下,两个踏板6都与支架I相贴合在一起,贴合状凸图1和图2所示。此时连杆4位于支架I的外侧,连杆4的侧投影重合在支架I的外侧面上。第二转轴3位于滑槽82的底部。请参阅图3,在使用时,将连杆4向上提,第二转轴3沿滑槽82向上运动至槽口 81的位置,第一转轴2相对位于踏板6的腰圆孔的最低端,然后将连杆4向外拉,使踏板6转动至与支架I呈90°形成一个台阶。踏板6的末端还设有一倒角,在转动的时候,使踏板6的端部更好地与支架I的内侧相贴合,更加稳固。 本实施例中的数学模型如图4所示,支架I与踏板相贴合的状态,第一转轴2相对于踏板6的底端距离为b,当踏板6处于非使用状态时第一转轴2通过踏板6上的腰圆孔圆心O1即旋转孔61,使得踏板6贴靠在支架I的内侧,由于此时踏板6的旋转半径b大于踏板2所能通过的空间距离a,所以踏板6不会发生翻转,也就不会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当使用该设备时,向上提拉拉杆4,使得踏板6上的腰圆孔滑过第一转轴2,从而使得腰圆孔圆心O2即旋转孔62到达第一转轴2的位置,此时踏板6的旋转半径a恰好等于踏板6所能通过的空间距离a,踏板6可以被翻转,当踏板6翻转到90°的时候,踏板6的底面恰好与立架I贴合在一起,此时翻转结束,踏板6处于水平状态,方便使用。使用结束时,只需拉起连杆4将所有踏板6同时反向翻转,并使第二转轴3进入L型卡槽8的槽口 81内,所有踏板6都翻转至与立架贴合状态,然后放下连杆4,第二转轴3向下滑动至滑槽82底部,此时所有踏板6都相对第一转轴2沿自身的腰圆孔向下滑动复位。 由此可见,本技术的机房联动踏板装置,通过连杆4进行联动,可同时展开多个踏板6或同时将多个踏板6收起至与支架相贴合装置,而且通过支架I上的L型卡槽8和第二转轴3的卡入作用,可避免连杆4非人为作用而被提拉。在将踏板展开时,只有先将连杆4向上提,再向支架I外侧拉起,才能使第二转轴3退出L型卡槽8,从而才能将多个踏板6展开。因此,本技术操作十分方便,使用更加安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房联动踏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架(1)、沿所述支架(1)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设置在所述支架(1)的内侧的至少两个踏板(6);每个所述踏板(6)的一端都通过沿所述支架(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转轴(2)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支架(1)上,每个所述的踏板(6)的另一端都可自与所述的支架(1)相贴合状态沿所述的第一转轴(2)转动至一固定角度,每个所述踏板(6)在同一侧都设有沿所述支架(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转轴(3);所述机房联动踏步装置还包括沿所述支架(1)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杆(4),每个所述踏板(6)上的第二转轴(3)都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杆(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房联动踏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架(I)、沿所述支架(I)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设置在所述支架(I)的内侧的至少两个踏板(6);每个所述踏板(6)的一端都通过沿所述支架(I)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转轴(2)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支架(I)上,每个所述的踏板(6)的另一端都可自与所述的支架(I)相贴合状态沿所述的第一转轴(2)转动至一固定角度,每个所述踏板(6)在同一侧都设有沿所述支架(I)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转轴(3);所述机房联动踏步装置还包括沿所述支架(I)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杆(4),每个所述踏板(6)上的第二转轴(3)都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杆(4)上。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骏郭园婷杨志勤肖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