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及其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4628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移动终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机及其天线,包括:第一天线辐射体、第二天线辐射体、第二馈电单元以及两个或多个接地端;第二天线辐射体连接第二馈电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馈电端,第一天线辐射体与第二天线辐射体之间通过空间耦合传输信号,第一天线辐射体上设有与两个或多个接地端连接的支路,两个或多个接地端中每一个接地端连接一条支路;第二馈电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馈电端发出的信号经过第二天线辐射体、支路以及两个或多个接地端与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天线整体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同时实现了天线的体积和尺寸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移动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及其天线。 
技术介绍
随着4G时代的到来,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已经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潮流,由于4G带宽的增大,对于移动终端(如手机)的天线的要求相对于3G也是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4G天线的实现一般采用在3G的基础上增大天线净空区的方式,其中包括直接增大天线净空区或采用金属边框等方式变相增大净空区,而天线净空区的增大会使天线的体积和尺寸增大,这样势必造成移动终端的整机尺寸和形状发生改变,使移动终端无法实现小型化和轻薄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为增大频率覆盖范围通过采用金属边框等方式变相增大净空区而导致天线的体积和尺寸无法小型化的缺陷。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天线,包括:第一天线辐射体、第二天线辐射体、第二馈电单元以及两个或多个接地端; 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连接所述第二馈电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馈电端,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之间通过空间耦合传输信号,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上设有与所述两个或多个接地端连接的支路,所述两个或多个接地端中每一个接地端连接一条支路; 所述第二馈电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馈电端发出的信号经过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所述支路以及所述两个或多个接地端与地连接。 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二馈电单元包括第一馈电端,所述两个或多个接地端包括第一接地端和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一支路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二支路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端。 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一天线匹配网络、第二天线匹配网络和第三天线匹配网络,所述第一支路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二支路连接所述第二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连接所述第三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端。 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二馈电端、第四天线匹配网络以及控制芯片; 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连接所述第四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入端,所述第四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馈电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端; 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控制端,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导通时使所述第二馈电端、所述第四天线匹配网络、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网络、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二天线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形成信号回路,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导通时使所述第一馈电端、所述第三天线匹配网络、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网络、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二天线匹配网络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形成信号回路; 所述控制芯片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或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导通,以调节天线覆盖的频率范围。 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三天线辐射体、第三开关单元、第三馈电单元、第五天线匹配网络以及集总参数元件,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连接所述第五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入端,所述第五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馈电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所述第三馈电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馈电端,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之间设有一个或多个集总参数元件。 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布在支架、PCB板、壳体或触摸屏表面。 所述天线还包括整机金属体和电连接件,所述整机金属体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整机金属地连接,所述电连接件的数量为一个。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其内置有上述的天线。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天线通过增加接地点的个数,变相加宽了接地点的宽度,有效的拓展了带宽,使天线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同时实现了天线的体积和尺寸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的具体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在矢量网络分析仪下的S参数对比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的另一实施例具体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包括:第一天线辐射体、第二天线辐射体、第二馈电单元以及两个或多个接地端; 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连接所述第二馈电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馈电端,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之间通过空间耦合传输信号,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上设有与所述两个或多个接地端连接的支路,所述两个或多个接地端中每一个接地端连接一条支路; 所述第二馈电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馈电端发出的信号经过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所述支路以及所述两个或多个接地端与地连接。 其中,所述馈电端用于提供信号,所述两个或多个接地端与整机金属地连接,所述整机金属地作为天线辐射的一个臂,接收馈电端提供的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可以通过空间耦合的方式互相传递信号。 具体的,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天线还包括天线匹配电路,所述天线匹配电路可以设有多个,其位置可以设在天线与馈电端之间以及天线与整机金属地之间的任意连接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第二天线辐射体分布在支架、PCB板、壳体或触摸屏表面。 下面以具体的例子说明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一个天线辐射体连接两个 接地端来举例说明。 具体的,所述天线包括第一天线辐射体31和第二天线辐射体32,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31包括第一支41路和第二支路42,所述第二馈电单元包括第一馈电端E2,所述两个或多个接地端包括第一接地端211和第二接地端212,所述第一支路41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端211,所述第二支路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天线辐射体、第二天线辐射体、第二馈电单元以及两个或多个接地端; 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连接所述第二馈电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馈电端,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之间通过空间耦合传输信号,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上设有与所述两个或多个接地端连接的支路,所述两个或多个接地端中每一个接地端连接一条所述支路; 所述第二馈电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馈电端发出的信号经过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所述支路以及所述两个或多个接地端与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天线辐射体、第二天线辐射体、第二馈电单元以及两个或多个接地端; 
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连接所述第二馈电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馈电端,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之间通过空间耦合传输信号,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上设有与所述两个或多个接地端连接的支路,所述两个或多个接地端中每一个接地端连接一条所述支路; 
所述第二馈电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馈电端发出的信号经过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所述支路以及所述两个或多个接地端与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之间设有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二馈电单元包括第一馈电端,所述两个或多个接地端包括第一接地端和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一支路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二支路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天线匹配网络、第二天线匹配网络和第三天线匹配网络,所述第一支路连接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二支路连接所述第二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连接所述第三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二馈电端、第四天线匹配网络以及控制芯片; 
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连接所述第四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入端,所述第四天线匹配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宁梁天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