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式自动行走装置,涉及交通工具领域,由车架和轮胎(5)组成,在前支撑杆(8)和后支撑杆(11)上均设有轮胎(5),轮胎(5)上设有轨道(4),在轮胎(5)上设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两端均设有滑块(3),滑块(3)设置在轨道(4)上,滑块(3)通过轨道(4)与轮胎(5)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压力式自动行走装置,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但节省了资源,而且能够实现自动行走的目的,极大的方便了人们日常的出行,同时也保护了环境。(*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式自动行走装置【
】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力式自动行走装置。 【
技术介绍
】 公知的,目前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等都是通过人力或者其 他资源获得动力进行行走的,这样不管是人力还是资源都是有很大的消耗的,随着资源的 紧缺及其价格的上涨,另外加上这些资源产生的废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进一步 影响了这个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环境,所以人们通过一系列的改进去专利技术了电动车等环保 的交通工具来替代其它的能源,但是这样也不足以达到彻底环保和节省资源的目的。 【
技术实现思路
】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式自动行走装置,本实 用新型通过在车架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上的轮胎上设置轨道,并在轨道上设置滑块,以此 来达到自动行走的目的。 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压力式自动行走装置,包括车架和轮胎,车架由车体、车座、方向杆、前支撑杆 和后支撑杆构成,车体的一端设有固定圈,固定圈内设有前支撑杆,前支撑杆顶部设有方向 杆,车体的另一端设有后支撑杆,车体的上部设有车座,车体的下方设有脚踏,在前支撑杆 和后支撑杆上均设有轮胎,轮胎上设有轨道,在轮胎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滑 块,滑块设置在轨道上,滑块通过轨道与轮胎相连接。 所述轨道通过轮毂与轮胎相连接,轨道为圆弧导轨,在轮胎上至少设有一条圆弧 导轨。 所述连接杆上至少设有两个滑块。 所述车架上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由拉绳、控制杆、齿轮、链条和固定条构成,在 轮胎上设有齿轮,齿轮上设有链条,在车体上设有固定条,固定条通过轴与车体相连接,在 固定条上设有控制杆,控制杆与固定条固定连接,在固定条上设有拉绳,拉绳一端与固定条 相连接,拉绳另一端与链条相连接。 所述齿轮设置在连接杆的中心部位并与连接杆固定相连接,齿轮通过轴与车架相 连接。 所述车架的前支撑杆与方向杆为一体结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压力式自动行走装置,包括车架、滑动装置和轮胎,通过在 车架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上的轮胎上设置轨道,并在轨道上设置滑块,以此来达到自动行 走的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压力式自动行走装置,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使用起来非 常方便,不但节省了资源,而且能够实现自动行走的目的,极大的方便了人们日常的出行, 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 图中:1、车座;2、车体;3、滑块;4、轨道;5、轮胎;6、方向杆;7、固定圈;8、前支撑 杆;9、脚踏;10、轮毂;11、后支撑杆;12、齿轮;13、连接杆;14、控制杆;15、固定条;16、链 条;17、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技术,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 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结合附图1~2所述的一种压力式自动行走装置,包括车架和轮胎5,车架由车体2、 车座1、方向杆6、前支撑杆8和后支撑杆11构成,车体2的一端设有固定圈7,固定圈7内 设有前支撑杆8,前支撑杆8顶部设有方向杆6,车体2的另一端设有后支撑杆11,车体2的 上部设有车座1,车体2的下方设有脚踏9,在前支撑杆8和后支撑杆11上均设有轮胎5,轮 胎5上设有轨道4,在轮胎5上设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两端均设有滑块3,滑块3设置 在轨道4上,滑块3通过轨道4与轮胎5相连接;所述轨道4通过轮毂10与轮胎5相连接, 轨道4为圆弧导轨,在轮胎5上至少设有一条圆弧导轨;所述连接杆13上至少设有两个滑 块3 ;所述车架上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由拉绳17、控制杆14、齿轮12、链条16和固定条 15构成,在轮胎5上设有齿轮12,齿轮12上设有链条16,在车体2上设有固定条15,固定 条15通过轴与车体2相连接,在固定条15上设有控制杆14,控制杆14与固定条15固定连 接,在固定条15上设有拉绳17,拉绳17 -端与固定条15相连接,拉绳17另一端与链条16 相连接;所述齿轮12设置在连接杆13的中心部位并与连接杆13固定相连接,齿轮12通过 轴与车架相连接;所述车架的前支撑杆8与方向杆6为一体结构。 实施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压力式自动行走装置,在使用时先将车架的通过前支 撑杆8和后支撑杆11与轮胎5连接起来,而轮胎5的轨道4上设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 两端均设有滑块3,轨道4为圆弧导轨,滑块3可以沿着圆弧导轨进行滑动,连接杆13通过 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当控制杆14向前支撑杆8方向拨动时,控制杆14带动固定条15,同时 固定条15带动拉绳17,拉绳17再带动链条16和齿轮12,使得连接杆13改变在轮胎5轨 道4上的位置,这样就使得连接杆13上的滑块3也在轨道4上改变了位置,此时由于车身 及人体的自重使得滑块3挤压轨道4产生向前或者向后的动力,从而达到自动行走的目的,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方向杆6对前支撑杆8进行控制,以起到变向的目的,依据此种原理,车 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停车时,只需要通过控制杆14将连接杆14调整至与地面平行位 置即可,再通过车体2上的刹车装置进行辅助刹车即可达到停车的目的。 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式自动行走装置,包括车架和轮胎(5),车架由车体(2)、车座(1)、方向杆(6)、前支撑杆(8)和后支撑杆(11)构成,车体(2)的一端设有固定圈(7),固定圈(7)内设有前支撑杆(8),前支撑杆(8)顶部设有方向杆(6),车体(2)的另一端设有后支撑杆(11),车体(2)的上部设有车座(1),车体(2)的下方设有脚踏(9),其特征是:在前支撑杆(8)和后支撑杆(11)上均设有轮胎(5),轮胎(5)上设有轨道(4),在轮胎(5)上设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两端均设有滑块(3),滑块(3)设置在轨道(4)上,滑块(3)通过轨道(4)与轮胎(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压力式自动行走装置,包括车架和轮胎(5),车架由车体(2)、车座(1)、方向杆 (6)、前支撑杆(8)和后支撑杆(11)构成,车体(2)的一端设有固定圈(7),固定圈(7)内设 有前支撑杆(8),前支撑杆(8)顶部设有方向杆(6),车体(2)的另一端设有后支撑杆(11), 车体(2)的上部设有车座(1),车体(2)的下方设有脚踏(9),其特征是:在前支撑杆(8)和 后支撑杆(11)上均设有轮胎(5),轮胎(5)上设有轨道(4),在轮胎(5)上设有连接杆(13), 连接杆(13)的两端均设有滑块(3),滑块(3)设置在轨道(4)上,滑块(3)通过轨道(4)与 轮胎(5)相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式自动行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轨道(4)通过轮毂 (10)与轮胎(5)相连接,轨道(4)为圆弧导轨,在轮胎(5)上至少设有一条圆弧导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式自动行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武,
申请(专利权)人:李少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