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辅助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4277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净水器辅助净化装置,属于电解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设有进水口的盛水容器,所述进水口与净水器连通;所述盛水容器的壳体内设有阴电极和阳电极,还包括用于对所述阴电极和阳电极供电的电解电源;成对的阴电极和阳电极之间设有透水性隔膜,所述透水性隔膜覆盖在阳电极上,所述透水性隔膜与阴电极的间距δ范围是0≤δ≤10毫米。该装置可生成大量以氢为主的超微气泡和强氧化因子,能够对源水进行净化杀菌。与常规净水器结合,可以制取出高度安全且适宜饮用的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净水器辅助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水器辅助净化装置,属于水电解设备

技术介绍
由市政提供的民众日常生活用水,即使自来水厂出厂水质安全指标基本达标,输 送到民众用水终端的龙头水,由于下述原因,也己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微污染水: 1)水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现有自来水厂处理工艺陈旧,出厂水质已经难以达标 (特别是在突发饮用水卫生事件的情况下); 2)输水管网系统带来的二次污染; 3)水中余氯与残留有机物相互作用,可能生成源水中没有的新的有害物质(例如 强致癌物三氯甲烷,等等)。尤其是,上述余氯导致的毒副产物,用诸如把水烧开的简单 方法并不能去除。 因此,为保障饮水的绝对安全,有必要对龙头水加以再净化处理。 市场上现有以龙头水为处理对象的净水器,均属于以介质吸附或采用各种孔 径的过滤膜将水中的有害物加以拦截滤除的物理方式处理工艺。由于活性炭类吸附材料很 容易饱和失效,而各种过滤膜又很容易被细菌污染或有机物阻塞或破损,因此实际情况是 并不能如理论设计所期望那样作到对水中污染物的充分净化。但物理方式水处理工艺也有 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生成毒副产物。相比而言,化学水处理工艺虽然具有廉价简单高效等 诸多优点,但迄今尚未见有在日常生活用水处理场合广泛应用。究其原因,一是化学水处 理工艺需要足够的反应时间。而在日常生活用水场合,净水器从开机到出水仅仅数秒钟, 污染物在净水器中停留时间太短,根本来不及完成相关化学反应处理;其二是,化学水处 理工艺有可能伴随一定的毒副作用。例如,尽管化学氧化反应工艺可强效灭活细菌,深度 降解有机物,去除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但化学氧化法所生成的各类强氧化因子基本是无 选择性、不可控的,若处理不当极可能产生源水中没有的新物质,反而危及饮水安全。正 因为如此,在民众日常生活饮用水净化处理场合,对于化学水处理工艺的应用可以说是慎 之又慎。然而,在水环境前所未有严重污染、传统物理净水器已力不从心的今天,重新审 视关注化学水处理在生活饮用水净化处理应用的可能性,创新开发一种既能高效除去水 中污染物又无毒副产物、高度安全的化学氧化水质净化方法与装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具有较好杀菌能力的净水器辅助装 置,该装置可以制取出适宜人饮用的富含氢且氧化还原电位低的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净水器辅助净化装 置,包括设有进水口的盛水容器,所述进水口与净水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容器的 壳体内设有阴电极和阳电极,还包括用于对所述阴电极和阳电极供电的电解电源;成对的 阴电极和阳电极之间设有透水性隔膜,所述透水性隔膜覆盖在阳电极上,所述透水性隔膜 与阴电极的间距s范围是〇< δ <10毫米,所述透水性隔膜的透水孔径小于等于2毫米 且大于等于1纳米。 本技术的透水性隔膜也叫透水膜,是指透水孔径从毫米级到纳米级,包括日 常水处理使用的各种过滤膜,如: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微滤膜(MF)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水性隔膜覆盖在阳电极上,是指透水性隔膜与阳电极之间 基本是零间距。 上述本技术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工作机理陈述如下: 本技术装置中所述透水性隔膜并非常规采用的离子膜,而是在水电解领域中 从未用过的一种隔离膜,本专利技术人创新地将该透水性隔膜引入水电解装置中作为阴、阳电 极间的隔离膜。 对水电解的正常反应是,阴极析氢(气)、阳极析氧(气),Η+离子趋向阴极区域,而 0Γ离子则趋向阳极区域。本技术装置中,阴、阳电极之间设置有透水性隔膜,将电解池 分割为阴极室和阳极室两个反应空间。 1)透水性隔膜与阴电极的间距δ大于零,即阴极室容积大于零,阴极析氢反应正 常进行,生成氢气,阴极室、进而整个容器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下降 H++e- - Η Η+Η - H2 t H+e- - !Γ 2)阳极室析氧反应为 ①从水里迁移到阳极表面的液相传质吸附 0Η-(水)一0Η-(阳极表面) ②在阳极表面发生的反应 0Γ -OH+e- 0Η+0Η - 0+H20 0Η+0Η - 0+e +H20 0+0 - 02 个 由于透水性隔膜覆盖在阳电极上,相当于阳极室容积=0,阳极析氧反应因隔膜对 阳极的覆盖受到干扰。在阳极脱附转化反应生成的4〇以及在阳极析出的氧气,由于无处 释放,只能在克服了透水性隔离膜的透水水阻后,穿过隔膜中无数微孔通道向阴极室迁移。 3)本技术装置中,隔膜的无数微孔蓄水空间,等效于阴、阳电极电解电流通路 中相互并联的一个个微小水电阻。因阴电极与膜之间间距S很小,阴极室水电阻压降可以 忽略不计,外加电解电压主要作用在透水性隔膜上,每个微孔中单位电压强度极高。再加 上透水性隔离膜的透水孔径很小(微米级乃至纳米级),从阴极释放的高能电子在微孔中密 集,相当于将一个大的放电电极(阴极)分解为无数个小曲率半径电极。因此,不仅在透水性 隔膜微孔中对水电解氧化还原反应可充分进行,从阳极迁移到膜孔内的〇 2受高能电子的轰 击及强电场作用生成氧气泡,并激发连锁反应,诱发水体自身气化,在微孔内形成连续稳定 的等离子放电,生成大量氧化因子,最终通过阴极区域扩散到容器水中。 综合上述反应过程可知,本技术通过创新的在阴、阳电极之间设设置透水性 隔膜,并将该透水性隔膜覆盖阳极以及控制透水性隔膜与阴电极的间距,带来的直接效果 是: 1)本技术装置不仅可制取得到氧化还原电位低富含氢的有益健康水,同时 在水中还生成相当多的强氧化因子,较之其它现有富氢水制取技术,杀菌净化能力大大提 升; 2)透水性隔离膜通常可以很薄(例如超滤膜的厚度可做到0· 1mm?0· 5mm),在阴 阳极之间加入隔离膜后,可以将阴阳电极之间间距稳定保持在基本等于隔离膜的厚度范 围,同等工況下的电解电压可以很低,甚至仅仅以一块3. 7V锂电池供电,可以形成2安培以 上的工作电流,现有技术是无法做到的;加上膜中发生的等离子放电高效反应因素等,使得 本技术装置的实际功耗较之同类装置大大降低。当覆盖碳材质阳极时,还可有效防止 碳颗粒剥落造成短路。 3)通过对隔离膜与电极性状等的适当选择及调整,可以控制水中氧化因子的生 成,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饮用水需求。 本技术装置中,透水性隔膜的透水孔径大小进一步影响本技术装置处理 水的效果。透水孔径小,则对阳极析氧气化反应的抑制效果好,而且透水孔径减小相当于放 电电极的曲率半径减小,也有利于等离子放电的进行;但是透水孔径过小,对阳极析氧气化 反应抑制过度,相当于大幅度提高了阳极析氧电位,在外加电解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阴阳极 之间的电解电流大大下降,反而导致本技术装置中所期望的各种反应不能进行。此外, 膜的透水孔径选择还关联到膜的机械强度等多种因素。经实践中反复试验,根据不同的饮 用水需求综合考虑,本技术装置选择透水膜的孔径范围从2毫米到1纳米之间,涵盖日 常生活水处理常用的超滤膜、纳滤膜和微滤膜。 上述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完善一是: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净水器辅助净化装置,包括设有进水口的盛水容器,所述进水口与净水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容器的壳体内设有阴电极和阳电极,还包括用于对所述阴电极和阳电极供电的电解电源;成对的阴电极和阳电极之间设有透水性隔膜,所述透水性隔膜覆盖在阳电极上,所述透水性隔膜与阴电极的间距δ范围是0≤δ≤10毫米,所述透水性隔膜的透水孔径小于等于2毫米且大于等于1纳米。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净水器辅助净化装置,包括设有进水口的盛水容器,所述进水口与净水器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容器的壳体内设有阴电极和阳电极,还包括用于对所述阴电极和阳 电极供电的电解电源;成对的阴电极和阳电极之间设有透水性隔膜,所述透水性隔膜覆盖 在阳电极上,所述透水性隔膜与阴电极的间距δ范围是〇< δ <10毫米,所述透水性隔 膜的透水孔径小于等于2毫米且大于等于1纳米。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净水器辅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性隔膜是叠加复 合而成的至少二层,其中靠近阳电极的一层透水性隔膜是由碳质材料制成的透水性隔膜。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净水器辅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性隔膜是单层透 水性隔膜。4. 根据权利要求1-3之任一所述净水器辅助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性隔膜 覆盖所述阳电极的全部表面。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邦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双迪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