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2366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型材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在由玻璃压条、室内侧铝合金型材、第二隔热条与室外侧铝合金型材共同围成的容置凹腔内设置有柔性隔热垫条,该柔性隔热垫条位于玻璃的边缘与第二隔热条之间,该柔性隔热垫条与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粘接连接或者压缩变形卡接连接,该柔性隔热垫条上靠近玻璃边缘的一侧面上设有用于卡接玻璃边缘的卡槽;因柔性隔热垫条与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粘接连接或者压缩变形卡接连接,能够防止柔性隔热垫条脱落,同时增强了柔性隔热垫条与玻璃、柔性隔热垫条与铝合金型材之间的密封连接性能,提高了保温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
本技术属于铝合金型材门窗
,尤其涉及一种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
技术介绍
当前倡导使用节能降耗、低碳环保材料来建造节能建筑,常用的节能建筑材料有铝合金型材、塑钢型材,目前,市场上首选的建筑材料是铝合金型材,为了改善铝合金型材的保温性能,最常用的是穿条式隔热断桥铝合金型材和浇注式隔热断桥铝合金型材。浇注式隔热断桥铝合金型材是把具有隔热性能的材料以液态方式注入铝合金型材的浇注槽内,待隔热材料固化后将铝合金型材粘接在一起制作而成的,由于两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存在易脱落及高温力学性能突降等特点,质量较难控制,而且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市场占有率较小;穿条式隔热断桥铝合金型材是通过开齿、穿条、滚压等工序将由隔热材料(常用的为PA66)制成的隔热条穿入铝合金型材的穿条槽口内制作而成,由于铝合金型材能够牢固咬合隔热条,穿条式隔热断桥铝合金型材使用牢固可靠,所以穿条式隔热断桥铝合金型材成为市场上占有率较高的节能建筑材料。目前,常用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的玻璃与门窗框之间设置有柔性隔热垫条,一方面起承重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玻璃边缘与铝合金型材接触损坏玻璃,这种结构存在的主要不足是:柔性隔热垫条很容易脱落;而且玻璃边缘与柔性隔热垫条直接接触连接、柔性隔热垫条又直接与铝合金型材接触,没采取任何的密封措施,导致密封性能差,影响了门窗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能够避免柔性隔热垫条脱落,同时增强了柔性隔热垫条与玻璃、柔性隔热垫条与铝合金型材之间的密封连接性能,提高了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的保温性能。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所述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包括: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所述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上分别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槽;分别连接所述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的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所述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共同围成一个空腔;在所述室内侧铝合金型材的一侧上对应所述室外侧铝合金型材处卡接有玻璃压条,所述玻璃压条、室内侧铝合金型材、第二隔热条与室外侧铝合金型材共同围成容置凹腔;玻璃,所述玻璃的边缘插入所述容置凹腔内;在所述容置凹腔内设置有柔性隔热垫条,所述柔性隔热垫条位于所述玻璃的边缘与所述第二隔热条之间,所述柔性隔热垫条分别与所述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粘接连接或者压缩变形卡接连接,所述柔性隔热垫条上对应所述玻璃边缘处设有用于卡接所述玻璃边缘的卡槽。作为一种改进,在由所述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共同围成的空腔内填充有隔热填充条。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隔热填充条与所述第一隔热条的内侧和/或所述第二隔热条的内侧粘接连接。本技术提供的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在由玻璃压条、室内侧铝合金型材、第二隔热条与室外侧铝合金型材共同围成的容置凹腔内设置有柔性隔热垫条,该柔性隔热垫条位于玻璃的边缘与第二隔热条之间,该柔性隔热垫条分别与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卡接连接,该柔性隔热垫条靠近玻璃边缘的一侧面上设有用于卡接玻璃边缘的卡槽;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因柔性隔热垫条与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牢固的连接在一起,能够防止柔性隔热垫条脱落;柔性隔热垫条与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连接,增强了室内侧铝合金型材与室外侧铝合金型材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柔性隔热垫条上设有用于卡接玻璃边缘的卡槽,能够简便快速的安装玻璃,同时增强了柔性隔热垫条与玻璃密封连接性能,可以减少大气因对流热和辐射热产生的热量损失,提高铝合金型材的保温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0、室内侧铝合金型材,11、室外侧铝合金型材,12、第一隔热条,13、第二隔热条,14、玻璃压条,15、玻璃,16、柔性隔热垫条,161、卡槽,17、隔热填充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图2是本技术的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第一实施例由图1可知,该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包括:室内侧铝合金型材10、室外侧铝合金型材11,该室内侧铝合金型材10、室外侧铝合金型材11上分别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槽;分别连接室内侧铝合金型材10、室外侧铝合金型材11的第一隔热条12和第二隔热条13,该第一隔热条12、第二隔热条13是由隔热材料制成的,常用的隔热材料是PA66,当然也可以是由其它的材料制成的,该室内侧铝合金型材10、室外侧铝合金型材11、第一隔热条12和第二隔热条13共同围成一个空腔;在室内侧铝合金型材10的一侧上对应室外侧铝合金型材11处卡接有玻璃压条14,该玻璃压条14可以由铝合金型材制成,当然也可以由PVC塑料制成的,当然也可以由其它隔热材料制成,该玻璃压条14、室内侧铝合金型材10、第二隔热条13与室外侧铝合金型材11共同围成的容置凹腔;玻璃15,该玻璃15的边缘插入容置凹腔内;在容置凹腔内设置有柔性隔热垫条16,该柔性隔热垫条16是由发泡材料制成的,该柔性隔热垫条16位于玻璃15的边缘与第二隔热条13之间,该柔性隔热垫条16靠近室内侧铝合金型材10、室外侧铝合金型材11的一侧面分别与室内侧铝合金型材10、室外侧铝合金型材11粘接连接或者压缩变形卡接连接,该柔性隔热垫条16上靠近玻璃15边缘的一侧面上设有用于卡接玻璃15边缘的卡槽161,玻璃15边缘与卡槽161紧密配合,在实际生产安装过程中,卡槽161的尺寸略小于玻璃15的厚度,这样玻璃15边缘卡入卡槽161内时会导致卡槽161产生轻微的变形,这样玻璃15边缘便于卡槽161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使用时,因柔性隔热垫条16与室内侧铝合金型材10、室外侧铝合金型材11粘接连接或者压缩变形卡接连接,能够防止柔性隔热垫条脱落;柔性隔热垫条16与室内侧铝合金型材10、室外侧铝合金型材11连接,增强了室内侧铝合金型材10与室外侧铝合金型材11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柔性隔热垫条16上设有用于卡接玻璃15边缘的卡槽161,能够简便快速的安装玻璃15,同时增强了柔性隔热垫条16与玻璃15密封连接性能,可以减少大气因对流热和辐射热产生的热量损失,提高铝合金型材的保温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玻璃15为双层粘接在一起的中空玻璃,当然也可以是三层粘接在一起的中空玻璃,能够提高铝合金型材门窗的保温性能。第二实施例由图2可知,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由室内侧铝合金型材10、室外侧铝合金型材11、第一隔热条12和第二隔热条13共同围成的空腔内填充有隔热填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包括: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所述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上分别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槽;分别连接所述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的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所述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共同围成一个空腔;在所述室内侧铝合金型材的一侧上对应所述室外侧铝合金型材处卡接有玻璃压条,所述玻璃压条、室内侧铝合金型材、第二隔热条与室外侧铝合金型材共同围成容置凹腔;玻璃,所述玻璃的边缘插入所述容置凹腔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置凹腔内设置有柔性隔热垫条,所述柔性隔热垫条位于所述玻璃的边缘与所述第二隔热条之间,所述柔性隔热垫条分别与所述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粘接连接或者压缩变形卡接连接,所述柔性隔热垫条上对应所述玻璃边缘处设有用于卡接所述玻璃边缘的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断桥式铝合金型材门窗,包括: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所述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上分别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槽;分别连接所述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的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所述室内侧铝合金型材、室外侧铝合金型材、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共同围成一个空腔;在所述室内侧铝合金型材的一侧上对应所述室外侧铝合金型材处卡接有玻璃压条,所述玻璃压条、室内侧铝合金型材、第二隔热条与室外侧铝合金型材共同围成容置凹腔;玻璃,所述玻璃的边缘插入所述容置凹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瑞安齐恩亮杨维玉赵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国一铝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