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成锋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型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780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型接触器,包括三个接触器开关和接触器线圈,A、B和C相电源端通过接触器开关与a、b和c端连,控制信号电源端一路通过接触器线圈与地端连,每个接触器开关均并联双向可控硅,控制信号电源端另一路连降压电路,降压电路一路通过D5、R3与C3和光耦OC1-OC6连,光耦OC2、光耦OC4和光耦OC6与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端连;降压电路输出端另一路连定时电路,定时电路连触器线圈,控制信号电源端与接触器线圈之间连接触器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了现有的接触器式开关,降低成本;用双向可控硅实现无火花的开关,大大延长触点寿命;安装使用的尺寸完全和现有接触器的脚位兼容,使用简易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接触器
本技术涉及用于电力电容器切换线路中的电器元件,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接触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力线路的电能输送中,为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都采用了并联不同数量的电力电容器的办法来进行补偿,现在常用的投切电容器的接触器绝大部分还是采用老式的普通触点式接触器附加小电阻丝的减流形式来完成,虽有减少电涌流的作用,但电涌流的脉冲火花仍然存在,长期频繁开关极易损坏触头。也有一些电容投切线路用了复合开关作为开关元件的解决方案,但因复合开关的安装尺寸、使用习惯不尽方便及设计院不推荐用复合开关的设计图等等原因,未能得到大范围应用。也有一些电容投切线路用无触点开关作为开关元件的,虽质量好,但产品价格很高的原因也未能得到广泛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接触器,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复合型接触器,包括三个接触器开关一和接触器线圈一,A相电源端、B相电源端和C相电源端分别通过接触器开关一与a端、b端和c端连接,控制信号电源端一条线路通过接触器线圈一与地端连接,每个接触器开关一均并联有双向可控硅,所述控制信号电源端另一条线路连接有降压电路,所述降压电路输出端一条线路通过D5、R3分别与C3和光耦0C1-0C6连接,所述光耦0C2、光耦0C4和光耦0C6分别与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端连接;所述降压电路输出端另一条线路连接有定时电路,所述定时电路输出端连接有接触器线圈二,所述控制信号电源端与接触器线圈一之间连接有接触器开关二。进一步的,所述a端、b端和c端均与电力电容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降压电路由C1、R1、D1、D2、D3、C2连接而成。进一步的,所述降压电路输出端连接有工作指示电路,所述工作指示电路由D4和R2连接而成。进一步的,所述光耦0C1-0C6之间为串联关系。进一步的,所述定时电路由555定时器及外围电路连接而成。[0011 ] 进一步的,所述定时电路输出端连接有接触器线圈三,所述接触器线圈三连接有接触器开关三,所述接触器线圈三与接触器线圈二为串联关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了现有的接触器式开关,降低了成本;用双向可控硅实现了无火花的开关,大大延长了触点寿命;安装使用的尺寸完全和现有接触器的脚位兼容,使用简易方便。【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复合型接触器的电路框图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复合型接触器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接触器开关一 ;2、接触器线圈一 ;3、双向可控娃;4、降压电路;5、定时电路;6、接触器线圈二 ;7、接触器开关二 ;8、电力电容器;9、控制信号;10、接触器线圈三;11、接触器开关三。【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复合型接触器,包括三个接触器开关一 I和接触器线圈一 2,A相电源端、B相电源端和C相电源端分别通过接触器开关一 I与a端、b端和c端连接,控制信号9电源端一条线路通过接触器线圈一 2与地端连接,每个接触器开关一 I均并联有双向可控硅3,所述控制信号9电源端另一条线路连接有降压电路4,所述降压电路4输出端一条线路通过D5、R3分别与C3和光耦0C1-0C6连接,所述光耦0C2、光耦0C4和光耦0C6分别与双向可控硅3的控制极端连接;所述降压电路4输出端另一条线路连接有定时电路5,所述定时电路5输出端连接有接触器线圈二 6,所述控制信号9电源端与接触器线圈一 2之间连接有接触器开关二 7 ;所述a端、b端和c端均与电力电容器8连接;所述降压 电路4由C1、R1、D1、D2、D3、C2连接而成;所述降压电路4输出端连接有工作指示电路,所述工作指示电路由D4和R2连接而成;所述光耦0C1-0C6之间为串联关系;所述定时电路5由555定时器及外围电路连接而成;所述定时电路5输出端连接有接触器线圈三10,所述接触器线圈三10连接有接触器开关三11,所述接触器线圈三10与接触器线圈二 6为串联关系。具体使用时,如图1,A、B、C连接三相交流电源,当来自功率因数补偿器的控制信号有220V过来要求作开通动作时,复合型接触器接收到来电后,立即给予开通里面的三相双向可控硅作交流电过零无火花通电,里面的控制线路经过一个时间的延时后,送电220V到接触器线圈一,闭合接触器开关一的三把主开关触头,连接电力电容器进入三相电源上去,对电网作功率因数的补偿作用。当功率因数补偿器不要补偿时,控制信号220V消失,接触器开关的接触器线圈一失电,立即断开三把开关,但因为开关断开时,复合型接触器里面的里面的三相双向可控硅还是处于导通状态,接触器开关一断开时也是没有火花分离,经过一个延时后可控硅过零完全关断。这样就实现了接触器开关一的全程无火花开通和关断。大大延长了接触器开关一的开关寿命,也摒弃了接触器带的灭护罩只作火花消灭处理,并没有进行无火花解决的弊端。应当大力予以推广使用。[0021 ] 如图2,当控制信号有电压220V输入时,一路到JKl继电器触头。一路经由Cl、Rl、DU D2、D3、C2组成的电容降压线路降压和整流后变成12V直流电压。发光管D4和R2组成工作指示电路。12V电压一路经D5、R3到C3储存给光耦0C1-0C6发光管端送电,从而光耦的感应端由高电阻转为低电阻值,使由A、B、C三相电源的电压流经各自的保护电阻R4、R7、RlO后经过光耦感应端分别到达Tl、T2、T3的控制极端,打开Tl、T2、T3,联通A、B、C电源到a、b、c端,因双向可控硅和光耦组成的线路都是只有等波形过零后为正波形时才会开通的元件,所以不会造成像普通开关那样不管波形怎样直接开通送电,火花好大。12V电压的另一路同时也给555集成电路组成的定时电路送电,给R13送上给C7充电的电压,当集成块的6、2脚电位到达2/3的电源电压时,时间约为60-80毫秒,50赫兹的3_4个波形,集成电路的3脚转为低电位,Jl、J2继电器同时得电吸合,JKl开通,把220V电压送到J3接触器线圈,接触器吸合,闭合JK3-l、JK3-2、JK3-3开关,把A、B、C电源端跟a、b、c接通。因之前T1、T2、T3已经开通连接,JK2-l、JK2-2、JK2-3的闭合是重复开通,所以没有电火花存在,实现了无火花通电。同时开通的J2继电器是给外面提供的一常开一常闭触点信号。当控制信号没有时,J3接触器线圈因失电而立即释放,开关JK3-1、JK3-2、JK3-3断开,但Tl、T2、T3因电容C3上尚存有12V电压,没有立即消失,延时约60-80毫秒,电容电压下降到光耦不导通了后的下个波形来前关断Tl、T2、T3,从而也实现了过零关断。因JK2-1、JK2-2、JK2-3跳开时,Tl、T2、T3尚在通电,这样就实现了无火花的关断。如图2,元器件参数说明,元器件参数说明,D1、D2、D5、D6=IN4007 ;D3=稳压12V ;D4=发光管;C1=1.22u, 400v ;C2、C3=470u ;C4、C5、C6=0.1u,IOOOv ;C7=lu ;C8=0.22u ;T1、T2、T3=BTA41 ;R1=1M ;R2=2K ;R3=47 欧姆;R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接触器,包括三个接触器开关一(1)和接触器线圈一(2),A相电源端、B相电源端和C相电源端分别通过接触器开关一(1)与a端、b端和c端连接,控制信号(9)电源端一条线路通过接触器线圈一(2)与地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接触器开关一(1)均并联有双向可控硅(3),所述控制信号(9)电源端另一条线路连接有降压电路(4),所述降压电路(4)输出端一条线路通过D5、R3分别与C3和光耦OC1‑OC6连接,所述光耦OC2、光耦OC4和光耦OC6分别与双向可控硅(3)的控制极端连接;所述降压电路(4)输出端另一条线路连接有定时电路(5),所述定时电路(5)输出端连接有接触器线圈二(6),所述控制信号(9)电源端与接触器线圈一(2)之间连接有接触器开关二(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接触器,包括三个接触器开关一(I)和接触器线圈一(2),A相电源端、B相电源端和C相电源端分别通过接触器开关一(I)与a端、b端和c端连接,控制信号(9)电源端一条线路通过接触器线圈一(2)与地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接触器开关一(I)均并联有双向可控硅(3),所述控制信号(9)电源端另一条线路连接有降压电路(4),所述降压电路(4)输出端一条线路通过D5、R3分别与C3和光耦0C1-0C6连接,所述光耦0C2、光耦0C4和光耦0C6分别与双向可控硅(3)的控制极端连接;所述降压电路(4)输出端另一条线路连接有定时电路(5 ),所述定时电路(5 )输出端连接有接触器线圈二( 6 ),所述控制信号(9)电源端与接触器线圈一(2)之间连接有接触器开关二(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成锋
申请(专利权)人:郑成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