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1218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组。该光学镜头组包括一镜筒、以及设置于该镜筒中的一第一镜片、一第二镜片与一第三镜片。其中,该第一镜片设于该镜筒中,且该第一镜的外周缘与该镜筒的内筒壁接抵。该第二镜片与该第一镜片接抵,且该第二镜片与该镜筒的内筒壁之间形成有一间隙。该第三镜片与该第二镜片接抵,并与该镜筒的内筒壁之间形成有一间隙,以通过将这些镜片上对应的结构相互接抵,而固定这些镜片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大幅降低该镜筒的公差对于光学性能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镜头组
本技术是与光学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光学镜头组。
技术介绍
随着光学科技的进步,相机、摄影机、投影机等光学装置日渐盛行,而对上述光学装置的光学性能好坏产生最大影响的一环,则是其所使用的光学镜头组的设计。一般来说,光学镜头组的主要组成通常包含有外部的镜筒、以及设置于内部的光学镜片,而其中会对光学镜头组的光学性能造成直接影响的,除光学镜片光学设计的优劣夕卜,另一就是光学镜片之间相对位置的误差,当误差越小时,则表示越接近设计时的预设状态,而致使光学镜头组能更为接近理想状态。然而,一般业界可容许得镜筒内径的公差约落于0.005毫米左右,但随着光学镜头组越趋于小型化的设计,0.005毫米的误差已严重影响到镜片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影响光学镜头组的光学成像质量,而使得光学镜头组小型化设计后,其光学性能反而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镜头组,可使得光学镜头组装时,镜筒内径的公差不会影响镜片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大幅降低镜筒公差对于光学性能的影响。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光学镜头组包括一镜筒、一第一镜片、一第二镜片以及一第三镜片。其中,该镜筒具有位于相反位置的一物侧孔以及一像侧孔。该第一镜片设于该镜筒中,且该第一镜的外周缘与该镜筒的内筒壁接抵,以固定该第一镜片与该镜筒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另外,该第一镜片具有一第一镜面朝向该物侧孔、以及一第二镜面朝向该像侧孔,且该第二镜面所在侧的表面上具有一第一定位面以及一第一基准面环绕该第二镜面设置。该第二镜片位于该镜筒中,且具有一第三镜面朝向该物侧孔、以及一第四镜面朝向该像侧孔,且该第三镜面所在侧的表面上具有一第二定位面以及一第二基准面环绕该第三镜面设置;该第二定位面与该第一定位面接抵,以固定该第三镜面与该第二镜面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并使该第二镜片与该镜筒的内筒壁之间形成有一间隙;该第二基准面与该第一基准面接抵,以固定该第三镜面与该第二镜面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另外,该第四镜面所在侧的表面上具有一第三定位面以及一第三基准面环绕该第四镜面设置。该第三镜片位于该镜筒中,且具有一第五镜面朝向该物侧孔、以及一第六镜面朝向该像侧孔,且该第五镜面所在侧的表面上具有一第四定位面以及一第四基准面环绕该第五镜面设置;该第四定位面与该第三定位面接抵,以固定该第五镜面与该第四镜面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并使该第三镜片与该镜筒的内筒壁之间形成有一间隙;该第四基准面与该第三基准面接抵,以固定该第五镜面与该第四镜面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其中,该第一定位面较该第一基准面接近该第二镜面,且该第二定位面较该第二基准面接近该第三镜面。其中,该第一定位面与该第二定位面分别为一斜面,且该第一定位面与该第二定位面的倾斜角互补。其中,该第三基准面较该第三定位面接近该第五镜面,且该第四基准面较该第四定位面接近该第六镜面。其中,该第三定位面与该第四定位面分别为一斜面,且该第三定位面与该第四定位面的倾斜角互补。其中,该第二基准面与该第三基准面呈相互平行。其 中,该光学镜头组还包含有一遮光环,以具有不透光特性的材料制成,且设置于该镜筒内并位于该第一镜片与该第二镜片之间。其中,该光学镜头组还包含有一遮光环,以具有不透光特性的材料制成,且设置于该镜筒内并位于该第二镜片与该第三镜片之间。其中,该光学镜头组还包含有一固定环,设置于该镜筒内,且较该第三镜片接近该像侧孔,并与该第六镜面所在侧的表面接抵。其中,该光学镜头组还包含有一第四镜片,设置于该镜筒内,且较该固定环接近该像侧孔,并与该固定环接抵。借此,上述的设计是通过将镜片上对应的结构相互接抵,而达到固定镜片之间相对位置的目的,可使得光学镜头组装时,镜筒内径的公差不会影响镜片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大幅降低镜筒公差对于光学性能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组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图。图3是图1于A-A方向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00-光学镜头组;10-镜筒;12-物侧孔;14-像侧孔;20-第一镜片;21-第一镜面;22-第二镜面;23-第一定位面;24-第一基准面;30-第二镜片;31_第二镜面;32_第四镜面;33-第二定位面;34-第二基准面;33-第二基准面;34-第二定位面;40-第三镜片;41-第五镜面;42-第六镜面;43-第四基准面;44-第四定位面;D1、D2_ 间隙;51、52-遮光环;53-固定环;60-第四镜片。【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现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组100包括一镜筒10、一第一镜片20、一第二镜片30、一第三镜片40、二遮光环51?52、一固定环53以及一第四镜片60。其中:该镜筒10呈空心,且其相反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物侧孔12以及一像侧孔14与该镜筒10的内部连通。该第一镜片20设于该镜筒10中,且该第一镜片20具有一第一镜面21朝向该物侧孔12、以及一第二镜面22朝向该像侧孔14,且该第二镜面22所在侧的表面上具有一第一定位面23以及一第一基准面24环绕该第二镜面22设置,而该第一定位面23较该第一基准面24接近该第二镜面22,且该第一定位面23在本实施例中是一斜面。另外,该第一镜片20的外周缘与该镜筒10的内筒壁接抵,以固定该第一镜片20与该镜筒10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且该第一镜片20通过将该第一镜面21所在侧的表面贴抵于该镜筒10的内侧,而达到固定该第一镜片20于该镜筒10内所在位置的目的。这些遮光环51、52是以具有不透光特性的材料制成且呈圆环状,且这些遮光环51,52于其中心位置处各别具有一孔。该第二镜片30位于该镜筒10中,且具有一第三镜面31朝向该物侧孔12、以及一第四镜面32朝向该像侧孔14,且该第三镜面31所在侧的表面上具有一第二定位面33以及一第二基准面34环绕该第三镜面31设置,而该第二定位面33较该第二基准面34接近该第三镜面32,且该第二定位面33在本实施例中是一倾斜角与该第一定位面23互补的斜面。另外,该第四镜面32所在侧的表面上具有一第三基准面35以及一第三定位面36环绕该第四镜面32设置,而该第三基准面35较该第三定位面36接近该第四镜面32,且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定位面36同样是一斜面,且该第三基准面35与该第二基准面34相互平行。如此一来,组装时,便可先将该遮光环51设置于该第一镜片20的该第二镜面22所在侧的表面,并将该遮光环51的孔正对该第二镜面22。而后,将该第二定位面33与该第一定位面23接抵,使该第二镜片30受到第一镜片20的限制,而固定该第三镜面31与该第二镜面22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且该第二镜片30与该镜筒10内筒壁之间形成有一间隙Dl而不与该镜筒10接触,而该第二基准面34则与该第一基准面24接抵,以固定该第三镜面与该第二镜面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而使得该遮光环51位于该第一镜片20与该第二镜片30之间。该第三镜片40位于该镜筒10中,且具有一第五镜面41朝向该物侧孔12、以及一第六镜面42朝向该像侧孔14,且该第五镜面51所在侧的表面上具有一第四基准面43以及一第四定位面44环绕该第五镜面41设置,而该第四基准面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镜头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镜筒,具有位于相反位置的一物侧孔以及一像侧孔;一第一镜片,设于该镜筒中,且该第一镜片的外周缘与该镜筒的内筒壁接抵,以固定该第一镜片与该镜筒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另外,该第一镜片具有一第一镜面朝向该物侧孔、以及一第二镜面朝向该像侧孔,且该第二镜面所在侧的表面上具有一第一定位面以及一第一基准面环绕该第二镜面设置;一第二镜片,位于该镜筒中,且具有一第三镜面朝向该物侧孔、以及一第四镜面朝向该像侧孔,且该第三镜面所在侧的表面上具有一第二定位面以及一第二基准面环绕该第三镜面设置;该第二定位面与该第一定位面接抵,以固定该第三镜面与该第二镜面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并使该第二镜片与该镜筒的内筒壁之间形成有一间隙;该第二基准面与该第一基准面接抵,以固定该第三镜面与该第二镜面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另外,该第四镜面所在侧的表面上具有一第三定位面以及一第三基准面环绕该第四镜面设置;以及一第三镜片,位于该镜筒中,且具有一第五镜面朝向该物侧孔、以及一第六镜面朝向该像侧孔,且该第五镜面所在侧的表面上具有一第四定位面以及一第四基准面环绕该第五镜面设置;该第四定位面与该第三定位面接抵,以固定该第五镜面与该第四镜面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并使该第三镜片与该镜筒的内筒壁之间形成有一间隙;该第四基准面与该第三基准面接抵,以固定该第五镜面与该第四镜面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镜筒,具有位于相反位置的一物侧孔以及一像侧孔; 一第一镜片,设于该镜筒中,且该第一镜片的外周缘与该镜筒的内筒壁接抵,以固定该第一镜片与该镜筒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另外,该第一镜片具有一第一镜面朝向该物侧孔、以及一第二镜面朝向该像侧孔,且该第二镜面所在侧的表面上具有一第一定位面以及一第一基准面环绕该第二镜面设置; 一第二镜片,位于该镜筒中,且具有一第三镜面朝向该物侧孔、以及一第四镜面朝向该像侧孔,且该第三镜面所在侧的表面上具有一第二定位面以及一第二基准面环绕该第三镜面设置;该第二定位面与该第一定位面接抵,以固定该第三镜面与该第二镜面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并使该第二镜片与该镜筒的内筒壁之间形成有一间隙;该第二基准面与该第一基准面接抵,以固定该第三镜面与该第二镜面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另外,该第四镜面所在侧的表面上具有一第三定位面以及一第三基准面环绕该第四镜面设置;以及 一第三镜片,位于该镜筒中,且具有一第五镜面朝向该物侧孔、以及一第六镜面朝向该像侧孔,且该第五镜面所在侧的表面上具有一第四定位面以及一第四基准面环绕该第五镜面设置;该第四定位面与该第三定位面接抵,以固定该第五镜面与该第四镜面之间的径向相对位置,并使该第三镜片与该镜筒的内筒壁之间形成有一间隙;该第四基准面与该第三基准面接抵,以固定该第五镜面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铭洪国钦
申请(专利权)人:佳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